- 年份
- 2024(2655)
- 2023(3737)
- 2022(3351)
- 2021(3181)
- 2020(2670)
- 2019(6544)
- 2018(6563)
- 2017(12385)
- 2016(6584)
- 2015(7609)
- 2014(7650)
- 2013(7565)
- 2012(7238)
- 2011(6727)
- 2010(6778)
- 2009(6176)
- 2008(6135)
- 2007(5362)
- 2006(4777)
- 2005(4385)
- 学科
- 济(26885)
- 经济(26860)
- 贸(16754)
- 贸易(16745)
- 易(16158)
- 管理(15388)
- 业(13492)
- 企(10999)
- 企业(10999)
- 方法(9388)
- 地方(9048)
- 农(7737)
- 中国(6984)
- 理论(6727)
- 学(6648)
- 数学(6617)
- 数学方法(6516)
- 业经(6235)
- 出(5838)
- 关系(5793)
- 口(5161)
- 出口(5160)
- 出口贸易(5160)
- 财(5152)
- 农业(4846)
- 和(4610)
- 制(4444)
- 教育(4354)
- 融(4168)
- 金融(4163)
- 机构
- 大学(98535)
- 学院(96571)
- 济(39638)
- 经济(38790)
- 研究(33376)
- 管理(32215)
- 理学(27230)
- 理学院(26805)
- 管理学(26357)
- 管理学院(26161)
- 中国(23912)
- 京(20954)
- 科学(19681)
- 财(17888)
- 范(16635)
- 师范(16558)
- 所(16407)
- 江(14981)
- 中心(14816)
- 研究所(14686)
- 财经(14186)
- 师范大学(13538)
- 北京(13195)
- 农(12962)
- 州(12642)
- 经(12571)
- 经济学(12172)
- 院(12042)
- 业大(11748)
- 贸(11687)
- 基金
- 项目(58885)
- 研究(46838)
- 科学(44916)
- 基金(40845)
- 家(34597)
- 国家(34256)
- 科学基金(28378)
- 社会(28346)
- 社会科(26698)
- 社会科学(26689)
- 省(22598)
- 基金项目(22093)
- 教育(21506)
- 编号(20713)
- 划(19091)
- 成果(18213)
- 自然(17075)
- 自然科(16575)
- 自然科学(16572)
- 自然科学基金(16242)
- 资助(15838)
- 课题(14039)
- 发(13415)
- 部(13144)
- 重点(13138)
- 性(12531)
- 项目编号(12209)
- 年(12101)
- 创(11875)
- 大学(11697)
共检索到15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以茶马互市为中心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历史上西北民族贸易的发展脉络 ,对茶马互市的兴衰背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西北地区包括茶马互市在内的的民族贸易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 ,它除了民族间的互通有无的商贸含义外 ,还具有政治的、军事的、国防的意义在内 ,系一种特殊的民族贸易形式。同时 ,文章还对茶马互市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茶马互市 民族贸易 西北地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娄向哲
中国东北的贸易走向国际市场,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进入20世纪之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对外贸易中开始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中国东北输出商品的主要贸易国。至民国元年(1912),大连已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埠和对日贸易港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菽 杨永康
明朝初年,明廷奉行以朝贡贸易羁縻蒙古的政策,明蒙之间虽然有一些经济交流,但互市时断时续,规模也比较小,远远满足不了蒙汉人民的日常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双方矛盾。隆庆年间的俺答封贡最终通过大规模互市使明蒙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结束了双方二百余年的敌对状态,促进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为此后蒙汉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建立了良好开端。
关键词:
明蒙互市 俺答封贡 民族融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苗润洁
西北汉简当中有很多珍贵的名籍资料,对于来往人员的信息记载详细。从这些名籍资料来看,来往于西北地区的人员当中三河籍的占据了很大比重。这说明三河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有着频繁的区域联系,这种联系带有明显的经济目的。两个相距千里之遥的地区之间能够产生经济联系的原因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三河地区繁荣的商业经济和经商传统是实现区域经济联系的内在驱动力;三河地区发达的手工业经济和大量的手工业者能够为西北地区带去宝贵的资源;大量到西北地区“占田”的人员带动了两区域间农业经济的沟通;两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优越性也是实现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条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宗植
近代西北开发特点述论李宗植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进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酉北各族人民在胜利进行对外反侵略、对内反压迫斗争的同时,披荆斩棘,辛勤劳动,前赴后继,开发家园。他们开荒兴屯,兴修水利,引进良种,发展畜牧,植树造林,使传统的农业经营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舒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清代兴起的一条从中国内地到欧洲腹地的万里国际茶叶商道。这条茶道以山西商人为主,其兴起伴随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本和高额利润。入清后,随着中俄《恰克图界约》的签订,中俄通商由恰克图边境贸易,逐渐发展到深入俄境。在中俄贸易活动中,山西商人以市场为主导,实施产购运销一条龙,以质量为前提打造商品品牌,金融机构票号与经营机构茶庄相结合,商业竞争中重视地方习俗以取得先机、以人力股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将万里茶道的贸易推向繁荣。但是随着清朝国运衰落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经营活动中挤压华商,万里茶道最终走向了衰落。尽管如此,清代万里茶道在连接欧亚大陆人文交流、推动中俄蒙经济发展和促进城镇兴起的历史,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清代 万里茶道 《恰克图界约》 山西商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安春生 韩平
互市贸易是固边、富边和兴民的重要政策举措,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边民生活水平,具有特殊意义。我国9个省区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大都批建了互市贸易区,成为边民交易的重要载体,东兴市、瑞丽市、绥芬河市、满洲里市等地在实践中积累了值得推广的经验。但当前还存在国家层面立法滞后、联检部门协同性弱、区域内多头对外和抬价争购、受益面窄等问题。制度设计与时代发展相契合,才能释放出最大效能。当前亟需国家、省市区、县(市)等不同层面,完善边民互市贸易,优化配套措施,让互市贸易政策红利留在边境,实现国家政策的设计初衷。
关键词:
互市贸易 政策红利 普惠边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林 李俊颖
明宣宗时期的部院大臣群体在人员构成上,近半数是部院老臣留任,另一部分则是新晋部院大臣,人员构成相对合理;在政治理念上,部院大臣群体同明宣宗保持着基本一致的守成的政治理念,同心同德、共理国政;在实际执政能力上,部院大臣群体人才济济,保障了部院权力正常运行,与内阁保持互相弥补和相互制衡的协调局面;在新晋部院大臣方面,虽然其中多数是由朝臣举荐而来,但双方并非势利之交。因此,可以看出明宣宗时期的部院大臣群体是一股相对稳定的上层政治势力,他们的所作所为为明宣宗时期的政治营造出了一个相对比较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无疑也是"仁宣之治"局面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明宣宗时期 部院大臣 政治生态环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声丰
清政府为保证赣关关税的征收,力图从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予以加强,以确保国家对榷关的切实控制和榷关功能的正常执行。这些税收制度维持了赣关的运转,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清代赣关税收制度的个案考察,可以得到两个较为宏观的结论:一是推行"恤商"政策、保护商品流通是清政府的基本立场,二是正是像赣关这样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榷关,对于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地方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清代 榷关 赣关 税收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晓杰
卢沟桥事变后,昔日以包头、归绥为中心的西北贸易顿时萎缩,交易额一落千丈。即西北产皮毛等经包头、归绥等中转天津出口海外的数量大减;同时由于日本实行贸易统制政策,原来经包头、归绥运往西北的日用杂货亦受到统制。日本为诱致西北产羊毛等畜产资源等为己所用,并通过贸易往来向该地区渗透,为将来向中国西北地区扩张做准备,在伪蒙疆政权时期内采取各种措施,力图"振兴"西北贸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国清,徐志尧,汤仁国
为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推动沿边对外开放战略升级 ,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提出建立边民互市贸易区的构想。双方地方政府就此进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论证 ,已达成协议 ,选定区址 ,并规定了经营方式及管理办法 ,制定了实施步骤 ,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保证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蒋素梅 王丽萍
多数茶马古道主干线路已被现代交通网络取代,其线路网络已被分割得零散和破碎。古道的消失不仅是古道线路的废弃,更是古道沿线民族生活方式、地方历史文化的忽视与遗忘。就目前滇藏茶马古道滇西北核心区段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来看,在对各区域单体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等级进行分析后发现:等级越高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大,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文章依据构成滇西北核心区域的资源禀赋及空间组合,构建了滇西北核心段"三带、四区、四中心"的总体开发与保护格局。
关键词:
滇藏茶马古道 滇西北 保护格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力
裕谦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鸦片战争前执政地方时,他亲眼目睹了鸦片的种种危害。他认为,鸦片不仅摧残了大清国民的肉体,更毒害了中华民族之精神。为此,他多次上疏道光帝,请求禁烟。禁烟运动开展后,裕谦身体力行,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禁烟措施。鸦片战争中,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备战抗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以身殉职,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阵亡级别最高的清军将领。
关键词:
裕谦 鸦片战争 研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丽敏
中国与越南交往的历史悠久,两国形成了诸多习惯条例。清朝入关至乾隆末年,在云南、广西等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作为朝贡体制下宗主国的清朝理论上对双方边民管理均拥有处置权,所以,清朝也是越南边民的"管理者",但清朝充分尊重越南地方政权意见,对入境的越南边民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对待,并未严格执行相应管制。清朝对中越边民的跨境管政策核心是保障中越边境的安全与稳定,体现了朝贡体制下"和平主义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