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17)
2023(2861)
2022(2553)
2021(2504)
2020(1938)
2019(4119)
2018(3911)
2017(7630)
2016(4172)
2015(4504)
2014(4307)
2013(4197)
2012(4032)
2011(3648)
2010(3673)
2009(3442)
2008(3441)
2007(3130)
2006(2998)
2005(2476)
作者
(10849)
(9252)
(9051)
(8870)
(5851)
(4548)
(4331)
(3508)
(3500)
(3392)
(3115)
(3113)
(2971)
(2904)
(2852)
(2730)
(2708)
(2671)
(2620)
(2565)
(2219)
(2216)
(2175)
(2155)
(2060)
(2059)
(2047)
(1924)
(1919)
(1880)
学科
(18735)
经济(18598)
管理(11664)
(10904)
(9919)
企业(9919)
方法(7654)
(6878)
地方(6234)
业经(5905)
中国(5442)
(4901)
数学(4702)
数学方法(4649)
理论(4628)
(4612)
(4209)
农业(4189)
社会(3858)
地方经济(3550)
(3468)
企业经济(3381)
(3212)
工作(3115)
经济理论(3093)
环境(2902)
教育(2758)
(2623)
(2599)
财务(2596)
机构
大学(59281)
学院(58593)
(23233)
经济(22785)
管理(22343)
研究(21164)
理学(19523)
理学院(19231)
管理学(18908)
管理学院(18780)
中国(14688)
(12193)
科学(12007)
(11613)
(9997)
中心(9696)
财经(9304)
(9253)
师范(9209)
研究所(8937)
(8473)
(8303)
(8284)
北京(7530)
师范大学(7507)
(7357)
经济学(7275)
业大(7087)
社会(7027)
(6926)
基金
项目(40857)
科学(32877)
研究(31774)
基金(30433)
(26393)
国家(26140)
社会(23469)
科学基金(22369)
社会科(20847)
社会科学(20833)
基金项目(16166)
教育(14771)
(14522)
编号(13172)
(12844)
自然(12716)
自然科(12420)
自然科学(12419)
自然科学基金(12216)
成果(12028)
资助(11119)
(9786)
国家社会(9578)
重点(9387)
(8974)
(8843)
课题(8819)
教育部(8743)
(8444)
人文(8337)
期刊
(28654)
经济(28654)
研究(19332)
中国(12488)
学报(9428)
科学(9426)
(9355)
(9323)
教育(8638)
管理(7924)
大学(7730)
学学(7248)
农业(6081)
财经(5157)
(4477)
(4409)
金融(4409)
业经(4238)
经济研究(4093)
社会(3868)
(3835)
问题(3732)
技术(3559)
社会科(3046)
社会科学(3046)
资源(2868)
(2776)
改革(2670)
(2670)
世界(2601)
共检索到88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有特殊性,地理环境恶劣、特色的民族治理环境、复杂的民族价值观,造就了该区域传统社会治理中"情理法"的逻辑顺序和国家社会治理"法理情"的逻辑顺序有别,情理法存在冲突。这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关,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盲点存在;民族干部比例失调,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偏小;宗教信仰多元,宗教矛盾突出;村两委力量不均,政府公信力不够;调解机制不健全,法理情冲突时有发生。因此,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情理法要合理调适,一是法治调适:加大普法力度,增强执法力量;二是队伍调适:均衡干部比例,借助乡贤治理;三是信仰调适:引导宗教团体,共建社会和谐;四是基层调适:优化村两委,提升公信力;五是机制调适:健全调解机制,规范法理情。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情理法冲突的合理调适保障西北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红波  李柏霖  李素敏  
研究目的:探索西部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的治理机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冲突治理机制存在征地权监管缺失、权利救济机制失效、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不一致性与冲突,征地冲突治理机制需要构建信息共享及协调机制、冲突预防与裁决机制、冲突调适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及冲突协调能力,强化政府利益的超越性和公益性,完善补偿和安置办法,实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衔接和良性互动。研究结论:征地冲突治理问题存在治理结构功能失效和规定失调,治理的关键在于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完善治理机制,重点发展权益协调平台搭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段俊平  
"情理法"是中国人管理的思维哲学,"法术势"是中国人的管理手段,这两个是中国管理的核心内容。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在给北京大学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鹏  周占武  
在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基于心理学的视角,聚焦女性教师的职业认同,探析工作—家庭冲突、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认同的影响机制。使用量表进行线上施测,并对所采集的777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教师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家庭冲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职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负向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职业认同,并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认同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部分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是职业认同的正向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推进性别文化建设、完善学校管理措施、调整角色认知和行为等建议,以降低女性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实施心理干预等建议,以提高女性教师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静怡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边疆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罗刚教授的专著《西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治理研究》以西南边境民族地区为研究范围,以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非法移民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材料,深入思考何以实现国家边缘地带的社会控制、何以兼顾法律逻辑与社会生活逻辑等理论问题,提出治理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堵疏结合"的理论构想。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围绕非法移民产生的条件、历史发展与时代特征展开讨论;第二章对非法移民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结合非法移民的治理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游  
在法律公正无私、法官铁面无私等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法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无情"上。然而通过探寻传统法律文化中"情理法"的融合之路。文章指出,法律原来是"有情"的,以天理国法人情为核心的传统法律价值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情法"兼顾不仅能够弥补法律条文的不足,而且能够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终极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朝晖  董泽芳  
答辩时间2013年11月师生冲突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而产生的潜在或者公开的排斥、对抗及其过程,是一种不协调的师生交往互动形式与状态。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冲突的原因是综合的、复杂的,是社会环境、高校组织以及高校师生间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大海  柳亦博  
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治理结构是由政府单一主体把控,从中央到地方强调"谁主管,谁负责"的模式,市场与社会力量尚未有效参与到社会冲突治理当中来。这是一种缺乏结构洞、密度极大、群集度极端聚焦的社会冲突治理网络结构,会使处于中心位置的公共部门出现对社会资源的"虹吸现象"。为了有效应对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风险,我们应从注重政府监管转变为注重政府引导,将大部分社会冲突的治理放权给社会组织,从而形成一个饱含结构洞、密度分散、结构扁平的社会冲突治理网络。通过社会组织架设的信息沟通桥梁,促进冲突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和彼此关注程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正超  谢春山  
发展民族旅游是振兴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举措。旅游是一项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具有双向传播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西部民族旅游地区文化的变迁。本文基于旅游文化整合与冲突的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虹  
发展民族经济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外来企业本土化研究虽然已成果丰硕,但现实中要实现外来企业在民族地区本土化依然困难重重。文章利用多文化冲突以及系统化的观点来剖析这一问题,在对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特征以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外来企业的运营方式与当地政府的管理活动,认为与当地文化风俗的不契合及对社会问题割裂式处理导致企业无法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并对此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鑫  
近几年所发生的于欢、彭宇等案件背后,反映出当前司法裁判中法与情理的激烈碰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与情理的冲突在司法裁判中不断显现。法与情理的冲突,不但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关,也受法律自身特征的影响。法官在裁判中若只遵循大、小前提的逻辑三段论模式,则会导致法律与社会大众情感上的分歧。若过分运用情理思维,则会挑战法律的权威。因此,法官要处理好法与情理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法律为主的基础上兼顾情理,并加强释法说理能力,以情释法、以理释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兴国  
社会冲突治理不仅仅是单纯的纠纷解决和矛盾处理活动,更是一个追求"善治"的过程。网络舆情是当前社会冲突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双重面相既有利于社会整合,也可能引发或放大现实的社会冲突。但网络舆情并非社会冲突发生的根源,在当前法制资源相对匮乏和不完善时期,网络舆情倒是社会冲突治理可加利用的一种较好资源。从公民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冲突治理对网络舆情的宽容,恰正反映了公权机构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当然,从社会治理角度而言,对网络舆情适当且适度的引导是其走向法治化不可或缺的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晓毅  
专业群治理是“双高计划”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旨在实现“政校行企”多重主体的协同共治。借鉴多重行为逻辑理论,构建“兼容性—中心性”的分析框架,从“组织的实践和雇佣”“行动者与制度场域的关系”“组织的使命要求和资源依赖模式”“行动者在制度场域的位置”四个指标识别高职专业群治理场域中的多重行为逻辑,发现其兼容性低、中心性低,属于疏远型多重行为逻辑。因此,要通过建立“政校行企”专业群治理共同体、建立以信任—协商为核心的沟通机制、强化专业群治理关键资源的保障性支持、增强政策调适的内在稳定性等路径,提升专业群各治理主体多重行为逻辑的兼容性与中心性,推动专业群治理走向“善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永久  刘庸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了诱使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的各种因素,在对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种种变化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揭示了民族社区发展的新功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巨臣  李国强  
香港地区大学治理模式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形成的特殊产物,其主要法理根据是:源于内部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理念,来自外在的继承英国大学治理模式之传统和获得国家的宪法之认可。当前,香港地区大学治理存在两大法理冲突:在治理主体层面,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与国家行政力量缺位的矛盾;在治理方式层面,法治精神彰显与宪法治理疲软的矛盾。对此,需要在"一国两制"大前提下厘清大学内外部治理两个维度的法理根据,以实现政府"创造性介入"和修订新"大学条例"为进路,推进香港地区大学治理之良法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