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8)
2023(6571)
2022(5762)
2021(5206)
2020(4745)
2019(11236)
2018(10982)
2017(22242)
2016(12156)
2015(14186)
2014(14356)
2013(14570)
2012(13943)
2011(12762)
2010(12807)
2009(12134)
2008(12150)
2007(10998)
2006(9289)
2005(8213)
作者
(37030)
(31444)
(31342)
(29880)
(20008)
(15270)
(14374)
(12407)
(11678)
(11107)
(10653)
(10638)
(9900)
(9881)
(9871)
(9837)
(9803)
(9128)
(9124)
(9009)
(7891)
(7706)
(7656)
(7185)
(7104)
(7067)
(6953)
(6938)
(6361)
(6270)
学科
(59391)
经济(59335)
(35198)
管理(34463)
方法(33910)
数学(31099)
数学方法(30909)
(27629)
企业(27629)
(15704)
(15181)
中国(12862)
(11678)
(11341)
贸易(11339)
(10985)
地方(10601)
农业(10215)
(10070)
财务(10057)
财务管理(10027)
业经(9937)
企业财务(9566)
(9312)
(8095)
金融(8093)
(7962)
(7854)
银行(7832)
环境(7558)
机构
大学(188540)
学院(186243)
(80136)
经济(78613)
管理(73066)
理学(63617)
理学院(62939)
管理学(62025)
管理学院(61682)
研究(60836)
中国(45951)
(38690)
科学(37543)
(36614)
(34779)
(31269)
财经(29953)
业大(29576)
中心(28891)
研究所(28482)
农业(27698)
(27555)
(27238)
经济学(25941)
北京(24050)
经济学院(23894)
(23434)
师范(23208)
财经大学(22347)
(21533)
基金
项目(124441)
科学(97923)
基金(92119)
研究(88135)
(80494)
国家(79884)
科学基金(68136)
社会(56661)
社会科(53818)
社会科学(53801)
基金项目(49242)
(47637)
自然(44826)
自然科(43777)
自然科学(43763)
自然科学基金(43033)
教育(41450)
(40815)
资助(38722)
编号(35188)
(29225)
成果(28335)
重点(28202)
(26308)
(25257)
教育部(25051)
科研(24583)
人文(24003)
大学(23903)
课题(23852)
期刊
(81497)
经济(81497)
研究(50913)
中国(31654)
学报(30791)
(29917)
(29015)
科学(27831)
管理(22745)
大学(22700)
学学(21542)
农业(19741)
(16694)
金融(16694)
财经(15541)
技术(15003)
教育(14657)
经济研究(13464)
(13231)
业经(12903)
问题(11795)
(11274)
技术经济(10149)
统计(10112)
(9944)
理论(9214)
(9198)
商业(9085)
(8971)
资源(8788)
共检索到262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会义  李义  
近10余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区域耕地的这一逆向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耕地分布格局,同时也加剧了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冲突和荒漠化进程。现有研究中,西北干旱区的耕地扩张往往被理解为区域人口增长、技术进步、政策激励的结果,但这些认识主要来自于统计相关分析和经验判断,还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核心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典型区,利用统计资料和调查数据,对现有认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政策激励确实对区域耕地扩张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区域人口增长导致食物需求上升则并非区耕地扩张的主要原因。区域耕地扩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棉花等具有比较效益的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具有比较效益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则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规模效益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迪力夏提·阿卜杜萨拉木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周玄德  许仲林  瓦哈甫·哈力克  
近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呈扩张趋势,现有研究关注其自然因素驱动力,对人文因素驱动力,特别是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关注较少。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且末绿洲,采用最大似然法和人机交互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1972,1990,2001,2011年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时空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增加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探讨了绿洲耕地扩张的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上升;人口增长、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申玉铭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梅  黄金川  彭实铖  
中部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在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展矛盾日益严峻的挑战。详细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认为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需求旺盛、已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速周期与粮食产量变化周期的基本吻合,预示了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减产的导向作用。文章运用指标因素分析法定量测算了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经比例系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等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重点剖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数量贡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俊立  何二龙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是2011年前后。虽然收入差距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严峻。文章通过长期视角和短期视角分析收入差距原因,以泰尔指数衡量收入差距,通过M2曾站速度,控制资本回报率、劳动份额、城镇化、资本回报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因素,综合分析收入差距拉大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仲建  
通过对消费波动的实证分析,说明我国消费对实际利率和投资具有敏感性, 指出影响消费扩大的因素,提出扩大消费的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莹  范琦  冯经纶  
增值税代表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最突出的发展成果。作为我国税制体系中地位最重要、收入贡献最大的税种,增值税改革从未停止。本文试图从政府规模扩张的视角,以欧盟和中国为代表分别验证在税率提高和税率不变两种情况下增值税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是导致政府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在推进增值税改革过程中,不能只欣赏其收入效应并期待它的经济转型效果,还需防范它对政府规模扩张的助推作用。本文认为,后续改革还取决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之间的利弊权衡,取决于政府、企业、民众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本文构建了新的城市规模综合度量方法,界定了城市扩张,并建立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第二,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存在"竞争向上"现象,且规模小的城市会对空间释放更强的竞争信号;第三,城市群对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有一定抑制作用;第四,省会及以上城市间的空间竞争强度与其他普通城市间的竞争强度无显著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完善城市扩张控制政策、改善城市扩张空间失衡格局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靖波  黄鹏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供需平衡和消费效用理论,构建"最优化银行扩张规模"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美国、中国香港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及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扩张会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银行扩张到一定规模时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效应;目前我国总体上尚未存在银行业过度发展的情况,但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已存在差异。因此,在引导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扩张时,要注意东西部地区差异,合理有序地促进银行业的繁荣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飞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财政赤字政策经常化了,那么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呢?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财政赤字政策与货币供给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导致我国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反"倒逼机制"引起的信贷扩张才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宏伟  杨良  石晶晶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处于中小规模,上市数量不多,但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是从众多中小企业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未来大型公司的后备力量,同时兼顾了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效率高的特点。随着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板块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股本扩张是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再度融资的手段,上市公司股本扩张的公布与实施,受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将产生一定的波动。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同股本扩张方案,欢迎程度显著不同。本文以中国东部区域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为样本,对不同分配方案的公布与实施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俊立  何二龙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是2011年前后。虽然收入差距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严峻。文章通过长期视角和短期视角分析收入差距原因,以泰尔指数衡量收入差距,通过M2曾站速度,控制资本回报率、劳动份额、城镇化、资本回报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因素,综合分析收入差距拉大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俊立  何二龙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是2011年前后。虽然收入差距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严峻。文章通过长期视角和短期视角分析收入差距原因,以泰尔指数衡量收入差距,通过M2曾站速度,控制资本回报率、劳动份额、城镇化、资本回报率、固定资产投资、GDP等因素,综合分析收入差距拉大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亦名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居民工资收入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以反映在长期内高等教育扩张的工资(收入)效应。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明瑟人力资本方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经历了1991~200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04~2006年增长势头减缓,甚至出现停止增长的迹象。说明近年教育扩张对高等教育的教育回报有明显的压缩效应,高等教育扩张所引发的工资效应正在逐步显露出来。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高学历对低学历的替代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霍景东  夏杰长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