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
- 2023(1541)
- 2022(1306)
- 2021(1066)
- 2020(919)
- 2019(2069)
- 2018(1908)
- 2017(3215)
- 2016(1900)
- 2015(2070)
- 2014(2050)
- 2013(2010)
- 2012(1841)
- 2011(1650)
- 2010(1645)
- 2009(1434)
- 2008(1392)
- 2007(1197)
- 2006(1068)
- 2005(999)
- 学科
- 济(5912)
- 经济(5907)
- 管理(4026)
- 业(3153)
- 学(2994)
- 企(2381)
- 企业(2381)
- 地方(2225)
- 中国(2139)
- 农(2123)
- 资源(1847)
- 方法(1752)
- 发(1551)
- 数学(1434)
- 财(1428)
- 数学方法(1403)
- 业经(1393)
- 环境(1391)
- 农业(1326)
- 制(1269)
- 银(1269)
- 银行(1266)
- 行(1195)
- 地方经济(1104)
- 融(1071)
- 金融(1071)
- 水产(1070)
- 和(1031)
- 划(1025)
- 理论(1021)
- 机构
- 大学(26044)
- 学院(25431)
- 研究(11205)
- 科学(8665)
- 中国(8506)
- 济(7792)
- 管理(7791)
- 经济(7571)
- 理学(6693)
- 理学院(6529)
- 管理学(6237)
- 管理学院(6198)
- 农(6185)
- 所(6129)
- 研究所(5722)
- 京(5621)
- 范(5519)
- 师范(5441)
- 中心(5190)
- 农业(4847)
- 师范大学(4451)
- 江(4317)
- 业大(4307)
- 院(4239)
- 室(4132)
- 省(4090)
- 财(3846)
- 实验(3822)
- 实验室(3672)
- 资源(3624)
共检索到40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易帆 陈新军
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生命周期短、且对中尺度气候变化和产卵场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是其资源量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西北太平洋柔鱼产卵场环境条件有助于识别、量化其中的重要参数,进而有利于深入资源量补充机制调控因素的研究。在稳定的中尺度气候模态下,根据柔鱼产卵场最适温度的产卵场面积和产卵场总面积的比值(P_S)与其资源丰度存在正相关性这一科学结论,对1996—2007年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以年均单船产量,CPUE)和1—4月假设产卵场的P_S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CPUE和P_S在统计学上呈显著相关的产卵季节、产卵场和产卵场最适SST范围。研究认为:1996—2007年间,柔鱼的产卵盛期为1—3月;最适产卵场范围为136.5°E~167°E、20.5°N~27.5°N,最适SST范围为22.5~26℃。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柔鱼生活史过程的认识,以及对其资源补充量预测,为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田思泉 许柳雄
根据1995-2002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及其生产统计数据,对其表温的年间变动及其与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在20°~30°N、140°~170°E产卵场海域,1995-1997年表温相对较低,而1999年偏高,1998年和2000-2002年则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E以西索饵场海域,2002年表温处在较低水平,1998-2000年偏高,1995-1997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165°E索饵场海域,1995、1997和2002年表温较低,1998-2000年偏高,1996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灰色关联表明,产卵场和索饵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樊伟 崔雪森
根据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水温和多年来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生产统计资料 ,探讨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5 0°E以西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1°N、14 6°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在 10~ 19℃之间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为 13~ 18℃ ;15 0~ 16 0°E之间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2°0 0′N、15 5°0 0′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为 14~ 2 1℃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约为 15~ 2 0℃。温度场特征分析显示 ,柔鱼中心渔场分布与冷水锋面、冷暖水切变锋面和暖水舌锋的变动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思泉 陈新军 冯波 钱卫国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陈新军 刘必林 钱卫国 田思泉
根据2003-2007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不同水层的温度和我国鱿钓船的生产资料,对柔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不同水层(5m、50m、100m、200m)的温度、水温垂直结构(100-200m水温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10月柔鱼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151°~156°E、41°~44°N海域,各月柔鱼中心渔场形成的水温垂直结构有所差异。8月中心渔场各水层(5m、50m、100m、200m)的水温及100~200m水温垂直梯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17~21℃、9~12℃、3~9℃、2~7℃和0~0.03℃/m,9月分别为15~18℃、8~11℃、3~6℃、2~5℃和0~0.02℃/m,10月分别为...
关键词:
柔鱼 水温垂直结构 北太平洋 渔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天蛟 张闪闪 袁红春 余为
柔鱼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其生物学特征极易受到海表温度变化的影响,本实验旨在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挖掘海表时空分布模式对不同月份雌、雄柔鱼生长发育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基于2016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分析其胴长、体重和性腺成熟度的组成,并采用幂指数方程分月拟合雌、雄柔鱼胴长和体重的关系;采用深度卷积嵌入式聚类(DCEC)模型,基于MODIS-Aqua 和 MODIS-Terra 海表面温度三级反演图像数据提取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的分布模式,用于反映各月调查站点对应的SST时空分布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月份SST时空分布模式对雌、雄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6年7—10月期间,西北太平洋雌、雄柔鱼的生长与发育不完全同步,雌性生长速度较快,雄性性腺发育速度较快;(2)基于DCEC模型提取得到了4类SST图像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各月调查站点对应的SST时空分布模式,体现了厄尔尼诺现象、黑潮和亲潮等对海表温度的影响;(3)7—8月,柔鱼平均体重、胴长和性腺成熟度偏低,雌、雄个体差别不大,与SST时空分布模式的关系不显著;(4)9—10月,在SST变化较均匀但整体温度较低时,柔鱼平均体重、胴长和性腺成熟度均偏低;在SST变化较均匀但整体温度升高时,柔鱼的平均体重、胴长和性成熟个体数量明显上升,雌鱼生长速度较雄鱼快,但雄性成熟速率较雌性更快;冷暖水相遇后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界限时,雌、雄柔鱼的胴长和体重达到最大值,但性腺发育有所延缓。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DCEC模型挖掘了SST时空分布模式对不同月份雌、雄柔鱼生长发育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西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茉 方星楠 余为 刘连为
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N~48°N和150°E~170°E)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生产捕捞数据并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构建各月单因子不同权重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HSI),按照模型性能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程度,并比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柔鱼生境质量与资源丰度、渔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各月最优HSI模型的单因子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SI_(SST)和SI_(SSHA)权重比例分别为9月0.9∶0.1、10月0.7∶0.3、11月0.8∶0.2,显然每月SST贡献率都是最高的,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0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茉 方星楠 余为 刘连为
本文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o)N~48~(o)N和150~(o)E~170~(o)E)海域柔鱼(Ommastrephesbartarmii)生产捕捞数据并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anomaly,SSHA),构建各月单因子不同权重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HSI),按照模型性能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程度,并比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柔鱼生境质量与资源丰度、渔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各月最优HSI模型的单因子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SI_(SST)和SI_(SSHA)权重比例分别是:9月为[0.9:0.1],10月为[0.7:0.3],11月为[0.8:0.2],显然每月SST都是贡献率最高,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1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峰华 杨胜龙 范秀梅 吴祖立 伍玉梅 崔雪森
利用2007—2016年Argo温度剖面浮标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垂直剖面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同期渔获数据,分析其中心渔场与垂直水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柔鱼渔汛期为每年的5—11月,其中8、9月是盛渔期,渔场位置相对集中,为150°E~160°E、39°N~45°N, CPUE超过2 t/(d·v);8月前和9月之后渔场相对分散,CPUE相对较低。渔场海洋温跃层上下界对应的海水温度,0~50 m和0~100 m水层温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水层的水温温差从7月份开始逐步拉大,ΔT_(0-50 m)的平均温差达到了5.17℃,ΔT_(0-100 m)的温差为7.68℃;温差幅度最大值中ΔT_(0-50 m)出现在9月,为9.89℃;ΔT_(0-100 m)出现在9月,为12.64℃;10月和11月ΔT_(0-50 m)、ΔT_(0-100 m)逐步减小。在160°E以西海域,西部传统渔场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处在20~50 m,对应海水温度范围在4~17℃;下界深度位于150~230 m,得出对应的温跃层下界的海水温度范围为3~11℃。渔场垂直水温结构ΔT_(0-50 m)、ΔT_(0-100 m)的值越大,CPUE越高,表明在温跃层水温降低幅度越大,柔鱼资源集聚密度越高,渔获量越好。对渔场垂直水温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为西北太平洋柔鱼的渔情预报和渔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彩霞 陈新军 高峰
为模拟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潜在栖息地分布,分析柔鱼渔场时空变化和环境变化规律。利用2011—2015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获得的柔鱼渔业生产数据,结合该海域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a (Chlorophyll-a, Chl a)浓度、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及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采用最大熵模型对柔鱼潜在栖息地进行模拟,并利用ArcGIS软件对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月柔鱼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39°N~43°N, 150°E~163°E。8月柔鱼最适宜区向东移动,较适宜区向北扩张至46°N。9月柔鱼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向西缩小,主要集中在40°N~46°N, 150°E~160°E。10月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向南移动,主要分布在40°N~45°N,150°E~165°E。各月影响柔鱼潜在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所差异,7—8月为SST,9月为MLD和SST,10月为NPP和SST。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受海洋环境因子的影响,时空变化明显,最大熵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潜在栖息地分布的模拟精度非常高。
关键词:
柔鱼 最大熵模型 潜在分布 海洋环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清澄 夏辉 花传祥 许巍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桡足类、箭虫类、端足类、糠虾类和磷虾类的平均丰度最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近专属经济区和46°30′N以北各站点的生物量较高,站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430.06±251.18)mg,超过每立方米500mg的站点共有11个。分别利用灰色关联和胃含物法对其与秋刀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秋刀鱼的平均日产量为(7.72±5.25)t,日均网次产量为(0.78±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瑜 郑全安 李晓峰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渔业之一,其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及温度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计算海表水平温度梯度(SSTG),根据2013—2015年中国(不含中国台湾省)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生产数据,分析海表温度锋与秋刀鱼资源丰度和渔场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作业渔场主要分布于37°~49°N,145°~165°E;SST为10~14°C时,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与SST呈负相关,SST为14~17°C时呈正相关,最适宜SST为12.5~14.5°C。当SSTG为0.01~0.06°C/km时,CPUE与SSTG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最适宜SSTG为0.01~0.05°C/km。作业海域温度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CPUE作业点到锋面的距离(DIST)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6—8月,当DIST为0~100 km范围内时,CPUE与DIST呈线性正相关,在秋季9—11月,CPUE与DIST呈对数负相关,90%以上的作业点出现在DIST为0~50 km范围内。研究表明,海表温度影响着秋刀鱼洄游渔场分布,亲潮黑潮交汇区形成冷水楔,海表温度锋集聚,进而秋刀鱼鱼群集群,形成高产渔场。
关键词:
秋刀鱼 海表温度梯度 温度锋 西北太平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江涛 陈新军 曹杰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150°E海域内,以空间分布率经纬度5°×5°为一个空间单元,共分A(140°~145°E、35°~40°N)、B(145°~150°E、35°~40°N)、C(135°~140°E、30°~35°N)、D(140°~145°E、30°~35°N)和E(145°~150°E、30°~35°N)5个区,将黑潮分布类型分为大弯曲型、小弯曲型和平直型3种。利用渔场重心的纬...
关键词:
柔鱼 黑潮 北太平洋 渔场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韫沛 余为 陈新军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经济头足类,也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根据2004—2015年8—10月份西北太平洋150°E~165°E 、39°N~45°N海域的柔鱼捕捞数据,分析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评估了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表温(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8—10月份柔鱼渔场适宜SST范围是13~22℃,且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减小;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且季节性变化与柔鱼的洄游路线一致;各月份渔场重心的聚类结果均分为3类,分别对应正常气候条件、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异常气候事件通过调控柔鱼渔场的适宜温度范围,驱动渔场重心沿东北-西南方向移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SST降低,渔场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正常气候和拉尼娜条件下,渔场SST升高,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雪森 樊伟 沈新强
柔鱼(Ommoatrephes bartrami)作为大洋暖水性种类,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广大海域,资源丰富。我国从1993年开始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作业渔场范围不断向东伸展,1999年达到西经175°W左右水域。1998-2000年我国每年有350-500艘鱿鱼钓船投入生产,总渔获量在10×10~4 t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陈新军等根据生产及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柔鱼资源及渔场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鱿鱼钓工作组还根据日本渔业情报信息中心发布的西北太平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柔鱼 渔情预报 系统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