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5)
- 2023(4602)
- 2022(3823)
- 2021(3368)
- 2020(2789)
- 2019(6129)
- 2018(5940)
- 2017(10725)
- 2016(6115)
- 2015(7457)
- 2014(7681)
- 2013(7092)
- 2012(6827)
- 2011(6586)
- 2010(6884)
- 2009(6267)
- 2008(5763)
- 2007(5287)
- 2006(5044)
- 2005(4692)
- 学科
- 济(49078)
- 经济(49058)
- 地方(14324)
- 管理(13552)
- 方法(11785)
- 地方经济(11480)
- 数学(10661)
- 数学方法(10629)
- 中国(10177)
- 业(8593)
- 学(7479)
- 业经(7154)
- 理论(6634)
- 教育(6432)
- 企(6318)
- 企业(6318)
- 经济学(6246)
- 农(5815)
- 体(5453)
- 环境(5283)
- 教学(5263)
- 发(4896)
- 制(4864)
- 融(4792)
- 金融(4792)
- 产业(4666)
- 和(4353)
- 农业(4328)
- 资源(4309)
- 财(4278)
- 机构
- 大学(95804)
- 学院(92765)
- 济(47897)
- 经济(46996)
- 研究(36235)
- 管理(29416)
- 中国(24841)
- 理学(24526)
- 理学院(24149)
- 管理学(23614)
- 管理学院(23424)
- 京(19653)
- 财(19219)
- 科学(18822)
- 所(17660)
- 经济学(16522)
- 研究所(15796)
- 财经(15305)
- 范(14994)
- 师范(14938)
- 中心(14905)
- 江(14891)
- 经济学院(14500)
- 经(13806)
- 北京(13045)
- 院(12796)
- 师范大学(11954)
- 州(11605)
- 财经大学(11085)
- 农(10963)
- 基金
- 项目(54147)
- 研究(43873)
- 科学(42443)
- 基金(36933)
- 家(30644)
- 国家(30367)
- 社会(28550)
- 社会科(27011)
- 社会科学(27002)
- 科学基金(25949)
- 教育(22798)
- 省(22171)
- 基金项目(18763)
- 划(17928)
- 编号(17899)
- 成果(15848)
- 资助(15494)
- 课题(14426)
- 自然(13840)
- 自然科(13497)
- 自然科学(13494)
- 发(13282)
- 自然科学基金(13236)
- 大学(13102)
- 重点(12660)
- 部(12378)
- 济(12241)
- 年(12135)
- 经济(12125)
- 国家社会(11754)
共检索到157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宗兴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的形势,最近经上级批准,西北大学着手设置经济地理专业,计划从1985年秋季开始在西北和黄土高原有关省(区)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该专业将直接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经济区划、城乡建设、区域规划等方面服务,面向大西北,使学生能胜任资源调查和评价、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楚义芳
在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人文地理学家鲍觉民教授的倡议和敦促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经济地理研究室,为我国在经济研究单位设立的第一个经济地理研究机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善余
一、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全球性问题。有人认为,资源和环境,或者说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从实质上讲指的都是一个东西;整个环境中能被人们加以利用的部分,就是资源,有一部分目前还不能利用,也应被视为潜在的资源。资源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从中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基本源泉,是一切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不管将来生产力进步到何种程度,人类总脱离不开这个基础。经济地理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布规律的科学,显然,应该把对自然资源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一般认为,凡是自然界生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泉
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这次讨论会是在国家计委国土局和新疆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召开的,出席的有全国地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地理系和各省(区)国土机构的代表110名,列席6名,是一次检阅两年来全国经济地理工作者,参加国土规划工作和科研成果的盛会。开幕式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吴传钧教授致了开幕词。国家计委国土局陈鹄局长和自治区科协、建委的领导同志出席并讲了话。陈鹄局长在讲话中传达了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国土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介绍了当前我国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国土规划的性质、规划与计划的关系、规划与政策的关系等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师慧丽
德国职教教师教育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采用5年制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遵从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形成的逻辑构建"一主线、三层次、六模块"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将企业、教学实践实习课程,贯穿于职教教师大学教育的始终。这对于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中村泰三 张豪禧 沈象仁
苏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六十年代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到了七十年代其变化则更为显著。这种变化的明显表现,是苏联的经济地理学,已从生产配置科学变成社会经济地理学。现在的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不仅研究对象有所扩大,而且研究方法与以往的经济地理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在这里,仅以苏联的地理学文献为主。对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动向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宁相 尹勇
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首家以经济地理命名学院揭牌仪式于2023年7月在湖南长沙举行。与会专家以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分析了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研究要突出空间复杂化、区域具体化、应用实用化的特征,在研究范式上需结合地理大数据和开展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同时要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发展,面向未来培养交叉型人才。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学科发展 会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经济地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使我的研究问题逐渐得以聚焦,由最初关注的企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人口区划及可持续发展等,逐渐集中于村域、乡村社区的人文—经济地理研究;研究区域逐渐地方化,最初研究多为全国层面的问题,后来逐渐缩小、聚焦至河南省的微观地域单元、微观个体的研究;研究视野也由个人上升到集体,由国内兼顾到国际;由个人发展逐渐关注团队建设。《经济地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发展 村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张雁
地区间收入差距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由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来解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流量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计算了衡量各地级城市空间需求大小的市场准入,并以此解释地级城市间的职工工资差异。本文发现:(1)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极大;(2)工资对市场准入的弹性系数为0.22—0.32之间。基于上述实证依据,本文认为,各地级城市的市场准入差异是其工资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市场准入差异是劳动力流动的不充分性所产生的。
关键词:
市场准入 劳动力流动 地区收入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英守信
西德动力经济中的煤炭1953年西德动力平衡的计算。按其被利用的动力资源之发热量潛能(不计算对外贸易,折合成标准燃料)计,西德的动力平衡如下(%):固体燃料……………………………………97其中:煤炭…………………………………81.9褐煤…………………………………14.5泥炭………………………………0.5柴薪…………………………………0.5石油…………………………………………2.5水力…………………………………………0.7包括进、出口在内的计算,各种能量来源在动力总消费中的地位如下(%):固体燃料……………………………………95.7其中:煤炭…………………………………78褐煤…………………………………15泥炭和柴薪…………………………0.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一、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内容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范畴。研究包括海岸带、海岛在内的所有海域。研究的对象是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布局形成发展条件和规律。内容具体如下:海岸带、海岛、海洋水域有关的资源、及其利用与评价;资源的分布及其在发展海洋有关产业中的作用;沿海和海岛人口分布的规律和趋势,人口分布的类型以及海岛人口的容量;海洋水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心贤
规律、概念和方法论,是构成任何一门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经济地理(以下简称“中经”),作为整个经济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区域经济地理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固然需要占有大量资料,但更应依据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客观实际,适时地更新知识,其中也包括更新一些传统概念,深入地探明固有规律,逐渐充实、更新、完善概念和方法论。一、对区域的重新认识区域,是地理学,也是经济地理学众多概念中最基本的、经常运用的概念。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组合而成的人地相关的时空系统,客观存在的具有类似条件和特征的地域空间单元。存在于地表各类区域之中的人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利秀
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空间经济遵循不同的逻辑,需要不完全相同的理论解释。现有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石主要源于马歇尔的"三位一体的外部经济":劳动力池效应、技术外部性、金钱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技术进步也能促进经济活动集聚,但是,智能技术革命与以往历次技术革命相比,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还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即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下,劳动力池效应可能会减弱,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依然存在,但是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集聚形态和形式将分别呈现为:全球马赛克形态、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的协同演化。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地理 集聚 外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翟炜
文章对东北亚的人文发展与经济地理现状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具体而言,文章从人口与经济、城市发展、产业与企业发展、交通网络建设、信息与文化设施等角度探讨东北亚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东北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与韩国、日本。朝鲜、蒙古国的产业仍然以一产和二产为主。其中,日本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汽车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中国东北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汽车产业集群,但是相较日韩而言优势并不明显。其次,东北亚的空中"两横两纵"交通网络已相对完善,陆上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但是海上通道的合作与开通未来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此外,东北亚地区的信息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然而教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在空间上仍然分配不均。总体而言,东北亚未来在经济增长、交通网络建设与科教合作方面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兆量
叶裕惠同志所编的《中国经济地理概论》是近年来同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它在三个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将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产生影响。一、在论述第一和第二两个产业部门的同时,开拓了第三产业布局。这是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飞跃,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和及时的。鉴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早已大大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因此,开拓第三产业布局是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为后人效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