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8)
2023(4155)
2022(3520)
2021(3276)
2020(2721)
2019(6133)
2018(5920)
2017(10919)
2016(6369)
2015(6841)
2014(6669)
2013(6693)
2012(6486)
2011(6060)
2010(6188)
2009(5531)
2008(5710)
2007(4980)
2006(4510)
2005(3973)
作者
(21626)
(18527)
(18396)
(17447)
(11813)
(9071)
(8144)
(7074)
(6982)
(6574)
(6563)
(6406)
(6107)
(6094)
(5989)
(5723)
(5514)
(5454)
(5378)
(5366)
(4834)
(4821)
(4622)
(4335)
(4206)
(4197)
(4184)
(3841)
(3839)
(3747)
学科
(26057)
经济(26029)
管理(11679)
(11547)
方法(9882)
(9842)
地方(8781)
数学(8655)
数学方法(8491)
(7779)
(7652)
企业(7652)
中国(6257)
农业(5607)
环境(4882)
地方经济(4857)
业经(4803)
(4408)
(3840)
贸易(3838)
(3736)
(3719)
(3652)
金融(3650)
(3583)
资源(3565)
(3513)
(3423)
生态(3304)
税收(3267)
机构
大学(96890)
学院(94977)
研究(41590)
(33215)
经济(32392)
科学(31156)
管理(29423)
中国(29178)
理学(25582)
理学院(24987)
管理学(24113)
管理学院(23942)
(23726)
(23538)
(22410)
研究所(22345)
农业(18793)
业大(18147)
中心(17840)
(16178)
师范(15983)
(15393)
(15057)
(14791)
科学院(13972)
北京(13840)
(13621)
师范大学(13443)
(13268)
实验(12570)
基金
项目(70989)
科学(55471)
基金(52811)
(50432)
国家(50133)
研究(44308)
科学基金(40470)
自然(29434)
基金项目(28947)
自然科(28697)
自然科学(28686)
自然科学基金(28126)
社会(27239)
(26276)
社会科(25737)
社会科学(25729)
(24703)
资助(20770)
教育(19741)
重点(17741)
编号(16177)
计划(16148)
(16059)
(15062)
科技(14515)
科研(14245)
(13723)
成果(13215)
创新(13057)
专项(12212)
期刊
(36915)
经济(36915)
研究(26833)
学报(23653)
科学(21364)
(20986)
中国(17233)
大学(16306)
学学(15707)
农业(14088)
(9512)
管理(9156)
资源(8692)
(7904)
教育(7819)
业大(6735)
(6330)
(6242)
金融(6242)
林业(5850)
财经(5581)
经济研究(5454)
技术(5408)
科技(5270)
农业大学(5236)
问题(5236)
自然(5190)
业经(4886)
地理(4836)
(4770)
共检索到137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袁鑫  
利用西北地区1982年-2006年日均温与降水数据和GIMMS-NDVI数据,以时滞互相关法为基础,通过生态区划和植被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水热条件的季向变化同半月NDVI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较好且海拔较低的山地区以及河流沿线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响应也较快,而盆地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或山地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且响应时间较长,初步判定是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相关程度高且响应迅速,相反水热条件差的区域相关程度低且响应迟缓。进一步以西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析西北地区水热状况对NDVI变化的影响,得出≥10℃积温和降水量大的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较大且响应快...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杨续超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寒荒漠、森林外,青藏高原植被NDVI与同期旬均温和旬降水相关性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中等覆盖度的植被受水、热影响表现更为强烈。②青藏高原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有滞后效应,且滞后水平存在空间差异,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北冀)和高原南部植被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比较迟缓,而高原中、东部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比较敏感。③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草甸、草原、灌丛、高寒垫状植被、荒漠,最后是森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宝龙  张明军  魏军林  王圣杰  马潜  李小飞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小燕  张凯  王圣杰  王莺  张宇  
采用1961—2011年111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近51 a四季持续干期日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1 a来西北全区春季和冬季持续干期日数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的下降幅度达到-1.6 d·(10 a)-1,而夏季和秋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空间分布上该区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期日数变化倾向率春季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在-5.0~5.0d·(10 a)-1之间;夏季不同的区域变化趋势不同;秋季西北西部呈减少趋势,而西北东部则呈增加趋势;冬季除陕西南部的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在-6.0~3.0 d·(10 a)-1之间。持续干期日数年代际变化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郑延祥  楼望萍  郭玉珍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年-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中国西北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开始最迟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出现在11月上旬,其次是南疆盆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初霜冻开始最早的地方在青海高原,一般开始在8月下旬,其余的地方初霜冻开始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初霜冻开始期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北疆、高原北部和南部;②西北地区初霜冻平均以1.8d/10a的速率推迟,1986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初霜冻有显著的2~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天天  冯仲科  郁壮  
【目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是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重要指标。西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水平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对亚欧大陆腹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气候气象、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使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机会因子法等方法,计算西北地区2000—2020年的GEP,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1)2020年西北地区GEP为23 481.59亿元,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分别占比17.6%、82.36%和0.04%;固碳释氧、产品供给、防风固沙3种功能为研究区主导功能;水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达到420.65万元/km2;在空间分布上,GEP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与西北部。2)20年间,该地GEP整体呈增长趋势,GEP增长6 338.37亿元,增幅36.97%;3种服务类型价值量均在上涨,但调节服务增幅远小于供给服务增幅,这说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变化最大,涨幅60.36%;草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变化较小,但其多年来对GEP的贡献量达到48.55%以上,是GEP的主导生态系统;空间动态变化上,研究区部分地区GEP的上涨与农田、水域生态系统面积的增加有关,但同时要关注森林、灌丛等生态系统面积减少的问题。【结论】通过计算2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够直观地展现出了各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活产品与服务价值,为制定可持续经济发展政策、缓解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靖娟利  王永锋  和彩霞  
滇黔桂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频繁,研究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的管理调控和干旱综合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黔桂地区1982~2015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多时间尺度(1/3/6/9/12/24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植被变化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5年滇黔桂地区年际及季节NDVI增加趋势显著,岩溶区NDVI增长速率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植被改善状况显著,但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年际NDVI对6种时间尺度SPEI的最大相关系数以正相关为主,绝大部分地区NDVI对SPEI-1和SPEI-3响应比较敏感,岩溶区尤为显著。季节NDVI与6种时间尺度SPEI的最大相关系数均以正相关占主导,且响应时间存在季节差异。生长季NDVI与6种时间尺度SPEI的最大相关系以正相关为主,随着SPEI时间尺度的推移最大相关系数呈正相关的区域呈减少趋势,表明NDVI对短时间尺度SPEI响应比较敏感;不同植被类型对6种时间尺度SPEI的响应存在差异性,但均与短时间尺度SPEI相关性最为明显。结果可为水资源的合理调控和干旱的综合应对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小燕  张明军  王圣杰  辛宏  贺晋云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以及新疆地区)1960—2009年112个观测站日照时数、风速和气温等资料,分析了近50 a中国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季节、月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风速和气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近50 a来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3.6 h,1981年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上以新疆中部地区、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减少最为突出,季节上以夏、冬两个季节的减少趋势最显著。该区年平均风速也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0.09 m.s-1,其西部地区的减少率大致高于东部地区的减少率,以新疆大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减少最为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少勇  张康林  邢晓宾  董安祥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7年1—12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EOF、REOF、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 a来西北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甘青新交界区是西北地区日照的高值区。冬季日照最少,夏季最多,春季多于秋季。西北地区大部分地方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全区平均减少速率为19.92 h/10 a,1980年发生突变。新疆西南部和青海南部日照时灵敏有明显增多趋势,甘南—陇中—宁南—陇东—陕中日照时数不显著增多。将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分为7个不同类型区域:即西北地区东部区、新疆中北部区、新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扬  吴文祥  胡莹  刘光旭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某一区域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稳定性对于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至关重要。论文从区域的角度,利用西北5省西安、西宁、兰州等27个辐射站逐日太阳总辐射(1961—2008年)和延安、乌鲁木齐、安康等163个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1958—2008年),用统计分析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西北地区近50 a来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太阳能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中部青海地区日照时数最长和太阳能总辐射最为丰富,属于资源丰富区,陕西南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强  马中华  邹悦  张亚宁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锷  廖雪萍  谭裕模  胡钧铭  贾坤  
采用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以及TRMM降水数据,分析广西1999-2011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以及NDVI与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广西植被NDVI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全区有54.71%面积的NDVI有所改善,45.06%面积的NDVI基本不变,仅有0.23%面积的NDVI出现退化。NDVI与降水量最大相关系数在0.4~0.6和0.6~0.8之间的面积分别占广西全区面积的71.76%和23.92%;桂中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量的关系比桂北、桂南地区更密切,受降水的影响更大。全区41.7%面积的NDVI与降水量的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第3个月,40.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利用SPOT 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2010年期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NDVI对当月气温和前1月降水变化响应最为强烈。空间上,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整个研究区差异不明显,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北部地区较在中部和南部强。NDVI在多数地区都同步响应于当月气温变化,在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对气温变化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NDVI对降水变化在北部地区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而在南部地区滞后响应2~3个月。研究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及总体滞后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南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