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9)
2023(13650)
2022(11890)
2021(11181)
2020(9309)
2019(21438)
2018(21491)
2017(41819)
2016(22861)
2015(25797)
2014(25897)
2013(25634)
2012(23406)
2011(21209)
2010(21313)
2009(19777)
2008(19293)
2007(17279)
2006(15325)
2005(13582)
作者
(65552)
(54986)
(54309)
(51675)
(34645)
(26459)
(24478)
(21529)
(20791)
(19506)
(18639)
(18436)
(17257)
(17246)
(16856)
(16538)
(16353)
(16074)
(15674)
(15355)
(13670)
(13601)
(13208)
(12567)
(12313)
(12279)
(12167)
(12100)
(11054)
(10813)
学科
(93368)
经济(93235)
(71495)
管理(65570)
(49933)
企业(49933)
(48478)
方法(38643)
数学(33572)
数学方法(33227)
农业(32305)
业经(24982)
中国(24959)
(24079)
(21973)
地方(20368)
(18284)
(15725)
(15516)
贸易(15508)
(15082)
环境(14527)
技术(14497)
(14340)
银行(14302)
(14188)
财务(14121)
财务管理(14089)
理论(13823)
(13622)
机构
学院(326693)
大学(325501)
(132740)
管理(131458)
经济(129900)
理学(114363)
理学院(113125)
管理学(111345)
管理学院(110758)
研究(108932)
中国(81827)
(69088)
(67905)
科学(66624)
(60257)
(54491)
业大(53811)
农业(52016)
中心(50284)
研究所(49374)
(48033)
财经(47757)
(43439)
北京(43204)
(42709)
师范(42381)
(38696)
经济学(38605)
(38410)
经济管理(36181)
基金
项目(224199)
科学(176753)
研究(167793)
基金(162714)
(140768)
国家(139525)
科学基金(120106)
社会(105925)
社会科(99990)
社会科学(99965)
(87723)
基金项目(87398)
自然(76817)
教育(75543)
自然科(74953)
自然科学(74937)
自然科学基金(73592)
(72922)
编号(70155)
资助(65683)
成果(56977)
(50223)
重点(49453)
(48224)
课题(46958)
(46510)
(44941)
创新(43318)
国家社会(43207)
教育部(42895)
期刊
(150978)
经济(150978)
研究(96437)
(69350)
中国(64854)
学报(51102)
科学(47896)
农业(47021)
管理(44903)
(44757)
大学(39887)
学学(37735)
教育(35419)
(30568)
金融(30568)
业经(28952)
技术(27296)
财经(22974)
(21866)
经济研究(20958)
问题(20945)
(19475)
(16929)
理论(16115)
科技(16030)
技术经济(15560)
图书(15469)
现代(15191)
世界(15029)
农村(14948)
共检索到480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玲  范建刚  
农民工就业职位的上行流动是农民工市民化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西北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职位上行流动和职位上行流动度两个logistic基础模型,探索影响西北地区农民工就业职位上行流动的重要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同要素对西北地区农民工就业职位的上行流动影响机制不同,并且在西北各省内就业、西北地区间跨省就业及西北外地区就业的选择与获得路径上存在明显差异。西北地区各省要围绕农民工就业职位上行流动特征及机制,加强农民工就业的区域合作,制定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敏娟  
本文以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严重为基本立足点,以可持续利用为视角,按照微观、中观、宏观的逻辑关系,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微观、中观、宏观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建立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因素与微观经营者增收互动机制;健康发展农村资源中观组织机制;重新定位农村资源政府干预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超  
我国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占有量低下是造成其群体水平社会流动的原因所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民工社会流动与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占有量、社会关系强度、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社会地位等机制相关。进城农民工工作、生活的经验性、情境性、社会性和突发性不断凸显,这为农民工转化学习提供了环境。转化学习打破了以往成人学习的书本化倾向和知识的狭窄性而日益凸显其强有力的社会适应性并伴随着社会流动现象。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并接合农民工社会流动现状,以社会资本为桥梁,探索进城农民工社会流动与转化学习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做初步的模型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秉智  
本文探讨了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原因,提出为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进一步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关键应构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并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凯娥  魏炼红  李忠云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是关键,但农民工进城就业要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就业选择与劳动用工制度等制约。目前,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推进改革,打破现行制度的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法律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国华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外源因素的影响,外源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务工收入、务工收入的成本投入、城市就业市场的劳动需求。本文在构建成本和市场双重约束下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外源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全国29个省市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了外源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影响度。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若干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本文利用北京市700多名农民工就业史数据对其进城后的就业流动状态、原因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流动频繁,当前单位的平均工龄仅约为3年,流动状态随着进城务工年限的增长不断趋于稳定,但特定单位工龄对工作稳定性反而产生显著负影响。收入低是农民工流动的最主要原因,但流动原因日益多元化,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和老一代农民工形成显著差异。文章还对就业流动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动的离职有可能实现向上流动,而30岁以上农民工更有可能经历向下流动,从建筑业等行业流出则有更可能经历向下流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广文  崔月琴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依托村落能人的资源和关系优势而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村落能人既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又是组织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在协调组织内外的资源、连接组织的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主要依托村落能人以关系契约和关系动员的策略机制来推动,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和常态化发展,加强有效的组织监督和制度约束机制,避免能人治理中腐败现象和不当行为,应成为组织发展进步的应然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祥男  朱晓  高靖羽  周静  刘辉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深度访谈方法,剖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症结探源,提出推进辽西北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智利  王婉欣  姚少波  
目前,辽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调研,梳理分析影响合作社成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国明  禹倩倩  
考察了西北地区两个以集市为基础形成的农民合作社,通过观察农村集市60年来的深刻变化,分析了集市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变及其对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影响。研究显示:(1)农民家庭的活动半径扩大了几倍,随着经济与社会进步,并在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作用下,农村集市体系基本上由县城、乡镇所在地、行政村构成;(2)农村集市非常活跃,其发达的经济网络,是建立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基础;(3)农村集市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仍未形成,而传统型的社会关系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社生成的初始成本、决策成本和协调成本,但其封闭性也会对合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娟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就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调最低工资会对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且当期影响大于滞后影响;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在短期主要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形式体现,在长期主要是通过缩减员工规模或企业退出市场等直接效应形式表现。考虑到目前最低工资的相对水平仍然偏低、最低工资的上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摆脱"技工荒"困境等现实原因,东部地区不应暂停对最低工资的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厅  张希斌  
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和东中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西北地区逐步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被征地农民数量增加。让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使他们可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但笔者调研中发现,西北部分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问题堪忧,相关配套政策也尚待健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对陕西、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厅  张希斌  
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和东中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西北地区逐步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一些地区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被征地农民数量增加。让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使他们可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但笔者调研中发现,西北部分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问题堪忧,相关配套政策也尚待健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对陕西、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文杰  
分析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林权流转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税收激励机制、森林保险机制、投资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等激励机制体系。以期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提高该地区林业参与者的森林培育积极性提供决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