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0)
- 2023(9244)
- 2022(7329)
- 2021(6442)
- 2020(5251)
- 2019(11204)
- 2018(11074)
- 2017(20843)
- 2016(11493)
- 2015(12383)
- 2014(12189)
- 2013(11565)
- 2012(10277)
- 2011(9116)
- 2010(8822)
- 2009(8282)
- 2008(7970)
- 2007(6957)
- 2006(6272)
- 2005(5693)
- 学科
- 济(46693)
- 经济(46645)
- 管理(34104)
- 业(31891)
- 企(23852)
- 企业(23852)
- 方法(17890)
- 农(16023)
- 数学(15673)
- 数学方法(15567)
- 中国(14222)
- 环境(12368)
- 地方(11887)
- 业经(11825)
- 财(11575)
- 农业(11177)
- 学(10276)
- 贸(9540)
- 贸易(9535)
- 易(9267)
- 划(8600)
- 制(8326)
- 发(7762)
- 产业(7310)
- 技术(7295)
- 银(7182)
- 银行(7146)
- 务(7120)
- 财务(7103)
- 财务管理(7090)
- 机构
- 学院(162567)
- 大学(162085)
- 济(66333)
- 经济(65177)
- 管理(60654)
- 研究(57385)
- 理学(53370)
- 理学院(52720)
- 管理学(51766)
- 管理学院(51492)
- 中国(42229)
- 科学(38114)
- 农(36337)
- 京(33820)
- 所(29932)
- 业大(29597)
- 农业(28797)
- 财(27934)
- 研究所(27761)
- 中心(26130)
- 江(23741)
- 财经(23042)
- 经(21075)
- 范(20821)
- 经济学(20749)
- 院(20617)
- 师范(20491)
- 北京(20446)
- 农业大学(19199)
- 州(19147)
- 基金
- 项目(118867)
- 科学(92937)
- 基金(87397)
- 研究(80403)
- 家(79712)
- 国家(79080)
- 科学基金(66583)
- 社会(54041)
- 社会科(51235)
- 社会科学(51219)
- 基金项目(47259)
- 省(46149)
- 自然(43966)
- 自然科(42931)
- 自然科学(42912)
- 自然科学基金(42156)
- 划(39296)
- 教育(35301)
- 资助(33444)
- 编号(30415)
- 重点(27223)
- 发(26476)
- 部(25183)
- 创(24730)
- 国家社会(23605)
- 计划(23309)
- 科研(23305)
- 创新(23228)
- 成果(23050)
- 业(21794)
共检索到229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立华 杨爱华
基于对中国西北七县的调查和文献整合分析,研究发现科技治理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理所需要的三种最重要的知识依次是:有关荒漠化与沙尘暴的一般科技知识、对当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具体知识、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四种最重要的学者型群体依次是:治沙站工作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其他各种技术人员、各种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等。要解决当前科技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加强科技研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科技利用效益与推广价值,建立更好的科技推广机制,提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强专家学者等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并提高对当地民众和当地知识的尊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刘俊昌 包庆丰 苏印泉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当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西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西北地区而言,影响荒漠化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这些因素对具体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影响有独特的作用和规律,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荒漠化防治 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慧敏 王海珍 刘宝剑 张苗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廷宁 吕悦来
我们是关老于1984年底在我们从陕西孤军奋战一年返京后"御封"的两个"小可怜".10年过去了,两个"小可怜"在关老和其他师长的亲切关怀、教导下,从治沙到黄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再到荒漠化防治,一直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界定的关于荒漠化概念的两大领域(风蚀、水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转征沙漠(沙地)、黄土,原本是无奈之举,不期却铸就了荒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过去 10 0多年中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 0 6℃ .根据全球多种气候模式的预测 ,到 2 1世纪中期 ,全球年平均气温将要升高 1~ 3℃ ,全球降水量增加 3 %~ 15 % .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到 2 0 5 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增暖 0 5~ 1 0℃ ,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2 0 5 0年以后年均温可能增加 2~ 3℃ ,降水量减少 1%~7 5 % ,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呈变暖变干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与东部相比将更暖更干 .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 ,从事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未来我国气候的这种变化 ,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采取强有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荒漠化防治 生态用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 周心澄 丁国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强 张颖慧 孙自保
通过建立联合生产模型,讨论了荒漠化防治中公私伙伴关系的可行空间。荒漠化防治中私人企业治沙努力存在一定的专用性特征,因此,就治理过程比较复杂的荒漠化防治项目而言,发展公私伙伴关系可以提高工程绩效。如果采用项目收益来补偿私人企业的投入,公私伙伴关系仍然可以提高绩效,但是要考率到项目收益的市场风险与政策风险。如果采取分成制在公私双方之间分割项目收益,公共部门的努力也会对生态绩效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公私伙伴关系 荒漠化防治 专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丛霞 欧阳志远
文章紧扣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稀缺及有限的事实、水资源在荒漠化防治中以及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从困扰荒漠化防治的固沙与保水的矛盾出发,深入分析了这对矛盾的社会转化,从个体治理与整体治理的冲突追溯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进而追溯到现有的荒漠化防治组织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散外敛"型组织模式,并结合西部的发展定位对此模式应用于荒漠化防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荒漠化 内散 外敛 组织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丛霞
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是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较为自然的生产组织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超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及产权残缺决定了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弊端逐步显露。但由于农户心理上对私利的过份倾斜、对公共利益的漠视的特性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所以,因势利导地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使其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荒漠化防治中发挥有利作用,但组织模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整合。基于此,使荒漠化防治的组织模式按照"内散"结构进行组织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
荒漠化 农户式生产组织方式 内散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铭义
根据澳大利亚对土地的分类,那些“由于雨量太少或不稳定以致农业无法发展,也难以开垦为牧场,天然植被又被过度放牧而遭破坏的土地”称之为荒原(Rangeland)或荒漠化地区(包括占国土面积35%的沙漠),荒漠化土地占澳大利亚国土总面积的75%。鉴于荒漠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利明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等触发并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但这只是制约土地荒漠化的外在机制。在这些破坏行为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更具决定性作用的荒漠化内在机制。当前土地制度、投入机制、草原利用制度、政府决策等现实制度问题正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内在制约机制。
关键词:
荒漠化 土地制度 投入机制 决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发启
在收集不同时期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和水土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特征。得出35年的改革过程可划分为探索、过渡和稳定提升3个阶段。探索阶段的课程体系特征主要体现在强化基础、突出生物、兼顾工程;而过渡阶段则有承前启后,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稳定提升阶段则更加突显课程配置的综合性,基本达到了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