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1)
- 2023(7651)
- 2022(6916)
- 2021(6532)
- 2020(5793)
- 2019(13451)
- 2018(13365)
- 2017(25896)
- 2016(14586)
- 2015(16595)
- 2014(16860)
- 2013(16623)
- 2012(16064)
- 2011(14565)
- 2010(14982)
- 2009(14195)
- 2008(14421)
- 2007(13463)
- 2006(11588)
- 2005(10417)
- 学科
- 济(61986)
- 经济(61910)
- 管理(43412)
- 业(37511)
- 方法(29610)
- 企(29545)
- 企业(29545)
- 数学(25976)
- 数学方法(25672)
- 农(18480)
- 财(17014)
- 学(15319)
- 地方(14716)
- 中国(14489)
- 环境(12625)
- 农业(12311)
- 业经(11872)
- 贸(11294)
- 贸易(11288)
- 制(11196)
- 易(10918)
- 和(10227)
- 划(9331)
- 理论(9161)
- 务(9123)
- 财务(9099)
- 财务管理(9060)
- 银(8664)
- 银行(8633)
- 融(8608)
- 机构
- 大学(218943)
- 学院(217127)
- 济(86293)
- 经济(84344)
- 管理(82113)
- 研究(74857)
- 理学(70711)
- 理学院(69819)
- 管理学(68467)
- 管理学院(68067)
- 中国(56488)
- 科学(49111)
- 京(47084)
- 农(42218)
- 财(40745)
- 所(39869)
- 研究所(36323)
- 中心(35260)
- 业大(35223)
- 江(33483)
- 农业(33402)
- 财经(32113)
- 北京(29636)
- 范(29577)
- 师范(29264)
- 经(28970)
- 州(26747)
- 经济学(26447)
- 院(26236)
- 经济学院(24014)
- 基金
- 项目(142975)
- 科学(111266)
- 基金(103570)
- 研究(101295)
- 家(91595)
- 国家(90857)
- 科学基金(76282)
- 社会(63141)
- 社会科(59626)
- 社会科学(59603)
- 基金项目(55653)
- 省(55187)
- 自然(50383)
- 自然科(49097)
- 自然科学(49081)
- 自然科学基金(48213)
- 划(47327)
- 教育(46314)
- 资助(42678)
- 编号(41141)
- 成果(34167)
- 重点(32482)
- 部(31910)
- 发(30792)
- 创(28512)
- 课题(28056)
- 科研(27736)
- 计划(26768)
- 创新(26744)
- 教育部(26653)
共检索到319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君楠
生态退耕是我国治理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生态退耕行为具有极强"公共性",政府的参与及参与效率的高低十分重要。目前在生态退耕过程中政府行为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和投入方式单一等。因此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长效的生态治理资金供给机制,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资金负担比例,发展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等,以促进生态治理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生态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补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苏月秀 彭道黎 谢晨 黄东
为了了解退耕还林工程10 a来的实施情况,根据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县和调查人员的分布,对西北6省793个退耕还林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参照退耕前,退耕后生态环境、农户生态意识和生计都有显著改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顺利,受到农民的一致赞成,补助问题是农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分析了当前存在退耕补助兑现水平低,公示度和验收力度不够,树种比例要求不现实,政策宣传力度不强,退耕地收成不高,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海清 李世平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如果新的能源不能稳定自给,农民在经济贫困的条件下,必然回复到砍伐生物质能源的传统上去,农村生活能源的解决是退耕还林的一个重要能源支撑。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沼气池建设与退耕还林推进的规模与区域适宜度的二重性约束关系,并提出与退耕还林还草协调发展的能源支撑对策。
关键词:
沼气池 退耕还林 二重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冯永忠 任广鑫 杨改河
根据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趋势,结合我国人均年消费农产品需求的基本标准,以2001年农产品生产量为基准,同时考虑退耕还林还草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西北地区2006年农产品需求状况。结果表明,口粮缺口21.4万t,饲料粮食缺口427.4万t,油菜籽缺口194.9万t,甜菜缺口358.3万t,水产品152.6万t几乎是全部短缺;水果、蔬菜和棉花分别剩余558.5,503.3和117.8万t。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萍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学慧 孙兆敏 杨世琦 贾志宽 唐臻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张蓬涛 宋玉
据西北五省区制定的规划或计划,到2010年将累计退耕400×104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4。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例,西北地区将减少粮食产量近400×104t,相当于1996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8。同时,退耕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存在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提高;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局地小生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灾害风险。此外,农业科技进步和工程设施建设的加强,会对保留耕地上的粮食生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北五省区粮食单产的预测并结合人口预测可知,2010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4516.9×104t,在人均...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退耕 粮食生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礼
本文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基于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背景、现状及研究基础 ,通过对国外相关实践进行借鉴性分析 ,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 ,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途径 ,并提出了不同景观立地条件下的 5 6种植被恢复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文华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 ,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传统农业改造 制度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福军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将改变参与人的讨价还价势力,提高政府采购商品的质量,降低采购商品的价格。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供应方"、专家、政府采购中心及"需求方"这四个参与人都是理性人,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采购中心官员拥有强大的讨价还价势力,但因为没有对财政资金拥有剩余索取权以及"以足投票"的缺乏,而会选择自己的行为来补偿其预期收益损失。"供应方"为寻求利益最大化,会积极主动与专家、采购中心官员、"需求方"及其他"供应方"结盟。
关键词:
政府采购 委托代理网络 联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劲松 郭江勇 倾继祖
用西北地区140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春季降水、蒸发资料,计算了一种K干旱指数,并制定了干旱标准,分析了西北春季干旱的气候特征。对K干旱指数与改进的Palmer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作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没有参加干旱指标划分的2001~2005年乌鲁木齐、玉树、兰州和西峰4个代表站(分别代表干旱、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降水、蒸发独立样本资料对制定的干旱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部是重旱的高发区;新疆北部偏南地区、甘肃北部、南部和东部、宁夏北部、青海东南部、陕西北部是中旱的高发区;新疆西部、甘肃南部、青海西部、陕西东部是轻旱的高发区。K干旱指数对...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春季 K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芳 梁瑞驹 杨小柳 陈敏建
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的关键生境要素,西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需水随着西部开发受到广泛的关注。论文指出生态需水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探讨原始天然生态系统的适宜开发强度,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探讨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模式;从地带性理论和径流形成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类自然地理单元上的植被需水规律,从而明确了自然界哪些生态完全靠降水支撑、哪些生态除降水之外还需径流支撑,用生态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类型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形成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与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原理给出生态需水的概念,从而为量化生态需水提供了...
关键词:
生态需水 非地带性植被 径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文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系统和土地压力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口的增长主要与耕地面积的扩展有较强相关性,与单位粮食亩产增加等变量指标的关系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便是在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的关系中,实际的耕地增长和粮食需求也远远大于实际人口增长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到在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扩大的过程中,人口增长并不如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大,人口增长对土地退化只能承担一部分责任,不构成最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人口增长 西北地区 土地退化 驱动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钟善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高等学校和在校大学生数均有明显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结构渐趋合理,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成绩举世瞩目.但是,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在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科学技术相当薄弱、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边疆与中原、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开展区域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