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6)
- 2023(16847)
- 2022(14394)
- 2021(13528)
- 2020(11112)
- 2019(25777)
- 2018(25659)
- 2017(48984)
- 2016(26402)
- 2015(29693)
- 2014(29979)
- 2013(29621)
- 2012(27311)
- 2011(25054)
- 2010(25615)
- 2009(23507)
- 2008(22668)
- 2007(20116)
- 2006(18012)
- 2005(16338)
- 学科
- 济(126095)
- 经济(125976)
- 管理(72343)
- 业(69217)
- 企(54210)
- 企业(54210)
- 方法(49455)
- 数学(43032)
- 数学方法(42321)
- 中国(33096)
- 农(32869)
- 地方(31930)
- 学(26888)
- 业经(26543)
- 财(23462)
- 农业(23074)
- 环境(20111)
- 贸(19479)
- 贸易(19463)
- 制(19267)
- 理论(18968)
- 易(18715)
- 和(18364)
- 地方经济(17944)
- 融(17580)
- 金融(17576)
- 银(17359)
- 银行(17318)
- 行(16719)
- 技术(16718)
- 机构
- 学院(381657)
- 大学(381018)
- 济(156807)
- 经济(153391)
- 管理(147477)
- 研究(135314)
- 理学(126638)
- 理学院(125120)
- 管理学(122667)
- 管理学院(121992)
- 中国(100723)
- 科学(84404)
- 京(82944)
- 所(69151)
- 财(68790)
- 研究所(62920)
- 农(62191)
- 中心(60093)
- 江(56589)
- 业大(56200)
- 财经(54416)
- 北京(53490)
- 范(52781)
- 师范(52316)
- 经(49211)
- 院(49153)
- 农业(47937)
- 经济学(46945)
- 州(46578)
- 师范大学(42213)
- 基金
- 项目(255936)
- 科学(200342)
- 研究(187170)
- 基金(183378)
- 家(160180)
- 国家(158851)
- 科学基金(135480)
- 社会(117177)
- 社会科(110918)
- 社会科学(110887)
- 省(100412)
- 基金项目(96708)
- 自然(87634)
- 教育(85845)
- 自然科(85493)
- 自然科学(85474)
- 划(84666)
- 自然科学基金(83863)
- 编号(76666)
- 资助(76437)
- 成果(62371)
- 发(58357)
- 重点(57877)
- 部(55396)
- 课题(53807)
- 创(52333)
- 创新(48841)
- 科研(48205)
- 国家社会(47753)
- 教育部(47250)
- 期刊
- 济(183164)
- 经济(183164)
- 研究(116642)
- 中国(77187)
- 学报(59524)
- 农(57493)
- 科学(56396)
- 管理(56198)
- 财(49730)
- 教育(45429)
- 大学(44997)
- 学学(42341)
- 农业(39833)
- 技术(35347)
- 融(33897)
- 金融(33897)
- 业经(29576)
- 经济研究(29412)
- 财经(26462)
- 问题(23109)
- 经(22711)
- 业(20722)
- 图书(20060)
- 技术经济(20039)
- 资源(18597)
- 科技(18517)
- 统计(18469)
- 理论(17644)
- 现代(17423)
- 商业(17070)
共检索到578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怡楹 王俊荣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珈铭 启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小曙 邓铭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小曙 邓铭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冰 高照良 王冬
荒漠化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三个部分组成,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从生态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干旱沙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区域化为主线,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客体,依据生态学进行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压力研究。同时结合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实际,对该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了实证分析,旨在促进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学走向成熟,为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永斌 董锁成 方婷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路有 盖凯程
发展低碳经济是生态脆弱地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制约性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现实困境。要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境,应坚持重点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协调、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民族地区 低碳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刘桂环 李岱 李荣生 郎一环
甘肃省陇西县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典型代表,她的发展面临两对基本矛盾和两难选择。一是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与之相对应必然存在两难选择(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陇西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了切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典型区———陇西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佟玉权 龙花楼
研究表明 ,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与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存在一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耦合 ,这种耦合是一种非良性的耦合 ,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革新现有的贫困人口生存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据此 ,本文提出了实现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发展绿色食品和开展生态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哈斯巴根 李同昇 佟宝全
脆弱性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在区域发展人地系统研究中引入脆弱性概念,阐述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宝鸡市太白县为例,分析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选取2000—2010年共16个评价样本,对太白县人地系统压力、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自2003年太白县确立了生态强县的发展方向,脆弱性呈明显下降,2000—2010年脆弱度指数从4.62降到0.12;太白县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休闲产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颖琦 李学伟 周学军
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和谐发展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界定了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特点,并针对生态脆弱贫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探讨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和谐发展的机理,结合发展机理探讨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的测评模型,提出了测评其优势产业发展状况的四级测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焱 毛珮 冯璐 胡雪枝
基于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全样本数据,运用DEA-BCC模型、Moran’s I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属性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区域抵御内外部风险能力,稳定脱贫成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步入高质量发展之列服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平均经济效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山区的经济效率较低。(2)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性弱,近似随机分布,且生态脆弱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边缘地带。(3)县域经济效率主要受到务工人口数占比、村集体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等的影响,尽管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区别,但经济发展总体处于“U”型关系的前端,县域规模效益还未彰显。由此建议通过进一步提高帮扶投入精准度,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焱 毛珮 冯璐 胡雪枝
基于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全样本数据,运用DEA-BCC模型、Moran’s I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属性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区域抵御内外部风险能力,稳定脱贫成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步入高质量发展之列服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平均经济效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山区的经济效率较低。(2)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性弱,近似随机分布,且生态脆弱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边缘地带。(3)县域经济效率主要受到务工人口数占比、村集体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等的影响,尽管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区别,但经济发展总体处于“U”型关系的前端,县域规模效益还未彰显。由此建议通过进一步提高帮扶投入精准度,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春花 伍国勇
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为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例阐述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论证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又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论证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适宜的经济平台。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是开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作用机制与规避恶性循环作用机制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