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0)
- 2023(13273)
- 2022(10983)
- 2021(10103)
- 2020(7887)
- 2019(17870)
- 2018(17410)
- 2017(32573)
- 2016(18012)
- 2015(19793)
- 2014(19601)
- 2013(19254)
- 2012(18438)
- 2011(17019)
- 2010(17635)
- 2009(16165)
- 2008(15877)
- 2007(14601)
- 2006(13431)
- 2005(12522)
- 学科
- 济(75342)
- 经济(75272)
- 管理(51798)
- 业(48354)
- 企(37022)
- 企业(37022)
- 中国(25912)
- 农(25402)
- 地方(24886)
- 方法(21881)
- 业经(19029)
- 数学(18139)
- 数学方法(17844)
- 农业(17460)
- 财(17138)
- 学(16477)
- 环境(16173)
- 制(15219)
- 贸(14758)
- 贸易(14741)
- 易(14233)
- 银(14010)
- 银行(13976)
- 策(13922)
- 发(13893)
- 融(13801)
- 金融(13799)
- 行(13663)
- 地方经济(13403)
- 技术(12335)
- 机构
- 学院(255575)
- 大学(250917)
- 济(103997)
- 经济(101519)
- 研究(99054)
- 管理(91737)
- 理学(76655)
- 中国(75713)
- 理学院(75644)
- 管理学(74369)
- 管理学院(73880)
- 科学(60736)
- 京(56078)
- 所(51605)
- 财(49312)
- 农(47549)
- 研究所(46437)
- 中心(44294)
- 江(42633)
- 业大(37762)
- 院(36803)
- 农业(36787)
- 范(36704)
- 财经(36682)
- 北京(36482)
- 师范(36302)
- 州(34080)
- 经(33079)
- 省(32905)
- 经济学(30286)
- 基金
- 项目(164621)
- 科学(128608)
- 研究(122742)
- 基金(115321)
- 家(102067)
- 国家(101164)
- 科学基金(84592)
- 社会(76185)
- 社会科(72102)
- 社会科学(72085)
- 省(66245)
- 基金项目(59401)
- 划(56250)
- 教育(55570)
- 自然(53307)
- 自然科(51866)
- 自然科学(51850)
- 自然科学基金(50890)
- 编号(50273)
- 资助(47089)
- 发(42384)
- 成果(42223)
- 重点(38588)
- 课题(37653)
- 部(35248)
- 创(34300)
- 发展(33941)
- 展(33335)
- 创新(32013)
- 国家社会(30928)
共检索到418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同昇 陈谢扬 芮旸 杨坤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大国家战略的枢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处理好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推动西北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围绕大保护,建立"一廊五区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围绕大开发,形成"两横两纵四区四群多点"的区域经济布局;围绕大开放,构建"三重开放、两带引领"的互动合作格局;围绕人地协调,探索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关键策略与路径在于:(1)分区推进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3)强化创新和园区驱动,多元化发展绿色经济。(4)优化交通网络和通道,探索枢纽经济新模式。(5)多层次提升合作水平,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陈瑜 张玉英 赵云霞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西北地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和回归模型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之间排名差异较大;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维度评价值最高,陕西、甘肃、青海最低值为共享发展维度,宁夏、新疆最低值为创新发展维度;技术交易成交额/地区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地区GDP、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债务余额/地区GDP、标准煤/地区GDP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凤君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和体系,构建"三区七群"协调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积极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着力打造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探索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新路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向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旭峰 冉启英
基于西北地区2006—2017年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城镇化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人口-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2~0.4,处于较高失调阶段;人口-空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人口-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人口-绿色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并处于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 耦合协调 西北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旭峰 冉启英
基于西北地区2006—2017年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城镇化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人口-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2~0.4,处于较高失调阶段;人口-空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人口-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人口-绿色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并处于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 耦合协调 西北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娜娜
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必经之路。全产业链背景下,流通高质量发展旨在融合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环节,提高国内大循环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以流通供应链为基础,流通数字化转型为手段,流通成果全民共享为目标,重构流通高质量发展模式。从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数字生态和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三方面,提出流通高质量发展中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确保流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发展落到实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立志 马洪建
维护生态安全是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目前西北地区生态安全还面临着城镇化建设可能加深能源危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发环境风险以及西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商和游客的不当行为易导致资源高耗、环境破坏加剧等现实困境。因此,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有效遏制环境恶化、有选择性承接转移项目,严格转移环保要求,降低环境风险、强化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游客三主体的环保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安全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立志 马洪建
维护生态安全是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目前西北地区生态安全还面临着城镇化建设可能加深能源危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发环境风险以及西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商和游客的不当行为易导致资源高耗、环境破坏加剧等现实困境。因此,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有效遏制环境恶化、有选择性承接转移项目,严格转移环保要求,降低环境风险、强化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游客三主体的环保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安全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敏娟 周超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需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农业系统可以提供多重功能,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多目标高度契合,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通过均衡农业多功能实现多目标协同,从而实现人民福祉最大化。农业绿色发展的外部性要求激活基层政府、新乡贤、普通民众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活力,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途径,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实践中,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存在顶层设计协同不够清晰、中央和地方激励不相容、跨部门和跨地区协作不一致等问题;农业绿色发展多中心治理存在基层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对等、新乡贤的行为规范与监督不明确、普通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与能力不健全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协同的保障思路,完善政府主导下多中心治理实现路径的建议,为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敏娟 周超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需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农业系统可以提供多重功能,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多目标高度契合,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通过均衡农业多功能实现多目标协同,从而实现人民福祉最大化。农业绿色发展的外部性要求激活基层政府、新乡贤、普通民众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活力,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途径,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实践中,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存在顶层设计协同不够清晰、中央和地方激励不相容、跨部门和跨地区协作不一致等问题;农业绿色发展多中心治理存在基层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对等、新乡贤的行为规范与监督不明确、普通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与能力不健全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协同的保障思路,完善政府主导下多中心治理实现路径的建议,为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大文
环境价值是社会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环境问题的实质仍然是路径取向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意义的选择问题。加强环境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需要我们积极引导,统筹兼顾,促进利益整合与共享,推进区域和谐发展及环境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环境价值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王美昌 刘强
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本稀缺且使用效率较低、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较小、人口结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困境,这也是制约其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其成功的转型必须从产业转型、企业转型、政府转型和体制转型等多方面调整与改革。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西北地区 发展困境 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冉 关洪军
文章梳理了海洋生态安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分析了2009—2020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生态安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了PVAR模型并模拟了其动态交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海洋生态安全指数高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两者发展水平较低且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径向空间分异明显;海洋生态安全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处于拮抗和磨合阶段,无协调阶段;两个子系统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长效互动机制及双向推动力不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联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和优势。贵州争当西部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者,立足贵州战略发展需求,紧扣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特色教育强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不足和短板,贵州提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六双”策略路径及参考体系,力争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率先突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