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6)
2023(2970)
2022(2507)
2021(2239)
2020(1794)
2019(4133)
2018(3898)
2017(7154)
2016(4024)
2015(4153)
2014(3997)
2013(4067)
2012(3823)
2011(3551)
2010(3517)
2009(3113)
2008(2997)
2007(2758)
2006(2379)
2005(2077)
作者
(13477)
(11656)
(11625)
(11088)
(7171)
(5758)
(4979)
(4492)
(4377)
(4135)
(4005)
(3891)
(3739)
(3735)
(3722)
(3510)
(3394)
(3389)
(3387)
(3358)
(2993)
(2908)
(2889)
(2682)
(2622)
(2498)
(2495)
(2488)
(2402)
(2368)
学科
(19069)
经济(19054)
(9182)
管理(9017)
方法(8668)
数学(8163)
数学方法(8092)
地方(6044)
(5855)
企业(5855)
(5851)
(5489)
农业(4176)
中国(4072)
(3931)
(3685)
土壤(3672)
地方经济(3626)
环境(3594)
业经(3297)
(3029)
贸易(3028)
(2899)
(2478)
金融(2476)
技术(2424)
生态(2348)
(2254)
(2204)
产业(2158)
机构
学院(59933)
大学(59834)
(24895)
经济(24502)
研究(24154)
管理(19991)
理学(17847)
理学院(17564)
科学(17526)
管理学(17045)
管理学院(16947)
中国(16586)
(15898)
(13534)
(12842)
研究所(12760)
农业(12521)
业大(12338)
中心(10612)
(10431)
财经(8991)
(8817)
科学院(8798)
经济学(8586)
(8253)
(8204)
农业大学(8125)
北京(8062)
经济学院(8029)
(7979)
基金
项目(47973)
科学(37169)
基金(35832)
(34220)
国家(34039)
研究(29873)
科学基金(27646)
自然(19469)
社会(19358)
基金项目(19070)
自然科(18988)
自然科学(18981)
自然科学基金(18605)
社会科(18413)
社会科学(18411)
(17621)
(16302)
资助(14573)
教育(12993)
重点(11785)
(11067)
计划(10733)
(10226)
编号(10055)
科技(9765)
科研(9627)
(9557)
国家社会(9107)
创新(9093)
中国(8214)
期刊
(23070)
经济(23070)
研究(16065)
学报(15839)
(14365)
科学(12747)
大学(11144)
学学(10903)
农业(9757)
中国(9296)
(6969)
(6107)
管理(6081)
资源(4708)
业大(4665)
林业(4565)
经济研究(4401)
财经(4281)
(4047)
金融(4047)
统计(3875)
科技(3745)
(3734)
技术(3587)
(3564)
业经(3507)
农业大学(3454)
(3361)
问题(3276)
自然(3253)
共检索到80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志远  刘焱序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较大尺度、较高精度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效益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高值集中在秦巴山区一带,其值超过5000t/(hm2a);青海东南部三江源地区植被土壤水蚀保持量在(500~2000)t/(hm2a);而1万t/(hm2a)以上的植被土壤风蚀保持量样本很少,集中在天山、西祁连山、三江源三大区域;沙漠内部几乎不发生植被土壤保持作用。单位面积价值量大于2亿元/km2的像元几乎全部位于陕南和陇东南的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IMMS/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差值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植被覆盖增加的区域主要有:新疆的天山、塔里木河流域、青海的东南部、甘肃的中东部、宁夏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等地区,植被覆盖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甘肃西北部以及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等地。植被NDVI与年际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与年内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0.900和0.442。【结论】1982—2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扬  吴文祥  胡莹  刘光旭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某一区域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稳定性对于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至关重要。论文从区域的角度,利用西北5省西安、西宁、兰州等27个辐射站逐日太阳总辐射(1961—2008年)和延安、乌鲁木齐、安康等163个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1958—2008年),用统计分析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西北地区近50 a来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太阳能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中部青海地区日照时数最长和太阳能总辐射最为丰富,属于资源丰富区,陕西南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礼  
本文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基于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背景、现状及研究基础 ,通过对国外相关实践进行借鉴性分析 ,提出了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 ,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途径 ,并提出了不同景观立地条件下的 5 6种植被恢复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艳波  冯浩  吴普特  
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以50%、60%、75%田间持水量作为苗期、花期、结果期的土壤水分下限,按照不同的土壤水分上限设置不同的灌水量处理。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灌水量、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番茄灌水量、耗水量与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灌水控制下限一定时,耗水强度和耗水模数随灌水控制上限的减小呈降低趋势;番茄苗期、花期和结果期的灌水控制上、下限(占田持)分别控制在50%~65%、60%~75%和75%~85%为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娇  何军  冯俊涛  马志卿  张兴  
【目的】对西北地区106种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具较高杀虫活性的植物种类,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方法】以粘虫3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对供试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1g/mL的供试剂量下,甘草、中国粗榧等10种植物对粘虫24h的拒食率在95.0%以上;牡丹、细柱五加、沙打旺、砂蓝刺头、白头翁和大籽蒿等6种植物对粘虫72h的校正死亡率在50.0%以上。牡丹、中国粗榧、细柱五加、天名精和甘草等5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48h拒食率和72h死亡率均在90.0%以上。【结论】细柱五加、牡丹、中国粗榧、天名精和甘草等5种植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俊涛  祝木金  于平儒  李玉平  韩建华  邵红军  丁海新  张兴  
 室内以离体方法测试了采自西北地区的187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r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等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以活体方法测定了部分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对供试病原菌有80%以上离体抑菌效果或有50%(或60%)以上防效的植物样品98种,其中菊科24种、豆科10种、伞行科7种、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禄新  冯起  
干旱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论文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西北地区近50 a来不同时段的特旱和重旱发生频次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一种干旱重建指标,适用于西北地区,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监测指标;降水量的西增东减趋势与干旱频次的西部和东北减少、东南增加相对应,亦即气候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新疆北部和青海西部的干旱,但加重了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中南部的干旱;与气候变化相对应,全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有总体下降的趋势,尽管干旱发生的地域持续在改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普生  陈崇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侯雪  米楠  冯翠月  
以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对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主成分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以此为依据制定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提出各类型区的发展方向与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自UNDP1993年91/112西北地区农业中专教育(喀什、伊犁、西宁、银川和兰州的6所农业中专学校参与该项目的实施)项目签字以来,各校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了1994年的活动内容,在领导干部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阶  
一、在我国的战略区位分析本文所指川西北地区包括四川省甘孜、阿坝两州,面积236190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40.60%,属我国三级阶梯大地形中最高一级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三个经济梯度地带中西部不发达的一部分,与青、藏、甘、滇等四省(区)接壤,这为一般省级以下的开发区中所鲜见。川西北地处四川盆地经济较发达区西侧,是我国大陆内部典型封闭区域之一。但其与四个省(区)连成一体,具有向外省开放的条件。有两特点值得重视: (一)经济上的东向性。川西北目前的经济联系,主要向四川盆地东倾。经济引力主要来自东部。主要产品、商品、物资、信息、人才、市场、技术等流向四川盆地,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