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8)
- 2023(6648)
- 2022(6011)
- 2021(5513)
- 2020(4890)
- 2019(11499)
- 2018(11382)
- 2017(21938)
- 2016(12215)
- 2015(14052)
- 2014(14312)
- 2013(14394)
- 2012(13616)
- 2011(12502)
- 2010(12582)
- 2009(11911)
- 2008(11860)
- 2007(10935)
- 2006(9374)
- 2005(8406)
- 学科
- 济(54121)
- 经济(54078)
- 管理(31041)
- 业(30858)
- 方法(26291)
- 企(23416)
- 企业(23416)
- 数学(23406)
- 数学方法(23189)
- 农(15682)
- 学(14037)
- 地方(13224)
- 财(12521)
- 中国(12485)
- 农业(10647)
- 业经(9961)
- 贸(9915)
- 贸易(9912)
- 易(9533)
- 制(9058)
- 和(8319)
- 环境(8040)
- 银(7678)
- 银行(7649)
- 务(7522)
- 财务(7498)
- 财务管理(7476)
- 融(7373)
- 金融(7370)
- 行(7266)
- 机构
- 大学(185549)
- 学院(184002)
- 济(72899)
- 经济(71228)
- 管理(68551)
- 研究(65969)
- 理学(58788)
- 理学院(58016)
- 管理学(56836)
- 管理学院(56509)
- 中国(49555)
- 科学(44394)
- 京(40442)
- 农(38004)
- 所(35509)
- 研究所(32720)
- 财(32391)
- 业大(31782)
- 中心(31184)
- 农业(30331)
- 江(28483)
- 财经(26038)
- 北京(25347)
- 范(25303)
- 师范(24999)
- 经(23455)
- 院(23433)
- 州(22680)
- 经济学(22375)
- 科学院(20540)
- 基金
- 项目(125226)
- 科学(96941)
- 基金(90388)
- 研究(86626)
- 家(81170)
- 国家(80562)
- 科学基金(66897)
- 社会(52965)
- 社会科(50071)
- 社会科学(50054)
- 基金项目(48951)
- 省(48470)
- 自然(45416)
- 自然科(44254)
- 自然科学(44239)
- 自然科学基金(43429)
- 划(42300)
- 教育(39588)
- 资助(36980)
- 编号(35140)
- 重点(29293)
- 成果(28514)
- 部(27655)
- 发(27628)
- 创(25164)
- 计划(25114)
- 科研(24735)
- 课题(24135)
- 创新(23666)
- 大学(22710)
共检索到266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广明 张燕君
论文对西北地区各大型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中含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径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内陆盆地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模式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不仅在形式上是一致的,而且在量化比例上也具有非常的相似性。文章还就水文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内陆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业耀 白利平 王金生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候异常对临汾盆地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在介绍临汾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建立了研究区潜水和中层承压水的水流模型,并根据地下水实测水位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通过对临汾盆地近50年降水量的分析,确定将连续出现两个特殊干旱年(降水频率为95%)作为气候异常变化情形,运用建立的数值模型对气候异常条件下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异常条件下潜水水位将下降0.3~0.9m,承压水水位将下降2.5~5m。承压水目前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对象,异常条件下承压水水位的下降可能会使该地区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研究降水量异常变化对临汾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影...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气候异常 地下水 GMS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平林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埋藏特征分析 ,评述了对不同地质—水文地质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前景 ,指出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对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瑞花 李霞 董新光 杨鹏年 刘磊
根据不同水分、盐分梯度,将焉耆盆地分为河畔区、荒漠区和湖畔区。调查不同区天然植被种类、数量、盖度等因子与不同水分、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河畔区从第一分水枢纽到开都河下游70 km范围内,土壤水分无明显梯度变化,土壤盐分、地下水矿物质含量则呈明显增加趋势;随盐分梯度变化,乔、灌、草植被盖度与土壤含盐量呈指数关系;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埋深范围为0.5~2.4 m,当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为0.62 g/L时,河畔区植被生长最好。荒漠区(西区、南区、北区)从西北到东南方向,土壤水分、盐分均呈增加趋势;不同盐分条件对植被盖度有明显影响,当土壤含盐量在6~10 g/kg之间时,随土壤含盐量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亚莉 张戈 邵景力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正确评价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该文阐述了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即以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和水力联系为依据,一级地下水系统以黄河一级支流流域分水岭为边界,二级系统主要考虑含水介质的类型(孔隙、裂隙、溶隙)以及黄河支流流域的分布。根据划分原则,将研究区分为9个一级地下水系统,31个二级系统,并论述了各地下水系统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此外,该研究还对黄河下游地区和鄂尔多斯闭流区的地下水系统边界进行了讨论,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表闭流区内,同样存在有相应的浅层地下水闭流区系统;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段,则充分考虑了黄河作为分水岭对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即以黄河对地下水的补给范围作为地下水...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系统 边界 含水介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水献 吴彬 杨鹏年 李霞 董新光
在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焉耆盆地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农业区,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依赖作用十分显著,同时该区又担负着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重任,如何实现该地区地下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是一个急需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焉耆盆地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碱化、植被生长与潜水蒸发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从确保绿洲灌区生态安全角度提出了地下水生态埋深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确定绿洲灌区适宜生态埋深为3.0~4.0m,即适合林地生长的适宜深度与极限潜水蒸发深度的区间。地下水生态埋深的确定,对于估算生态用水、防治土地盐渍化和沙漠化提供了科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婷 陈世俭 傅娇凤
在4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对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三氮"含量进行了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分析,同时探讨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较高,承压水中浓度明显高于潜水,4次采样结果承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均在50%以上;(2)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承压水中能达到良好的标准,在潜水中超标率高;(3)氨氮浓度季节变化明显,9月份浓度显著高于4、6和11月。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潜水中6月份浓度最高,在承压水中季节变化不明显;(4)地下水氨氮含量空间变异性强,浓度较高的多集中在流经洪湖的内荆河两侧区域。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受气象因素、农业活动、农村生活污染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综合...
关键词:
四湖地区 “三氮” 时空分布 生活污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清华 赵玉峰 唐家良 陆文 罗专溪
为揭示京津冀西北典型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技术等方法分析张家口市不同流域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变化特征、地表地下水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Mg·Na和HCO3·Cl-Na型;地下水化学类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水化学类型更为多样,主要以HCO3-Mg·Na型、HCO3·Cl-Na型、HCO3·Cl-Na·Mg为主。地表河水和地下水中离子均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作用;张北和桑干河流域地下水中离子偏向于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张家口市各流域地表地下水δ18O、δD组成较为接近,表明了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均值分别为37.74%和62.26%,以地表河水的补给为主要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王全喜 侯瑞 何炬 李德寿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 hm~2;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势,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 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1.097 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 8亿~9.433 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青军 唐仲华 吴琦 刘建奎
利用2008~2011年4年荆州地区36个水位观测孔、30个水质监测孔的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了该区上部孔隙承压水水位和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荆州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分为自然动态型和人为动态型两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动态规律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呈现出周期性、同步性、特殊性等特点。41.67%~50%的监测孔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22.22%~36.11%的监测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大于0.2m,19.44%~36.11%的监测孔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大于0.2m,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候条件与人工开采条件影响。(2)荆州地区地下水质不容乐观,整体较差。连续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汝骥 樊自立 王亚俊 姜逢清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地下水 水资源 三水转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金珠 李吉均
人类活动是塔里木盆地南缘近几十年导致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 ,加速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 ,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 ,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46年减少26.2 % ,泉水削减37.6 % ,溢出带下移0.5~1.2km,进入平原荒漠区的水量减少33 % ;并导致土地沙漠化及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 ,小气候环境日趋恶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胜 许模 罗明 杨艳娜 黄思霜
四川红层区居民用水主要为就近开采的地下水,水质参差不齐,研究红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宜井区选择,红层水源地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遂宁船山区采集的70组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分析了红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研究得出:区内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_3~-(164.00~571.91 mg·L~(-1))为主,其次是SO_4~(2-)(13.96~1 000.00 mg·L~(-1)),阳离子以Ca~(2+)(45.70~313.00 mg·L~(-1))为主,其中孔隙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SO_4-Mg型,裂隙水以HCO_3-Ca,Mg型与HCO_3-Ca型为主;地下水中离子成分主要由岩石风化产生,来源于地层中的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芒硝等矿物的风化溶解,蒸发浓缩、地下水酸碱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成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以Ⅲ~Ⅳ类为主,污染物主要为TDS、Fe~(3+)等原生污染,也存在NO_3~-、NO_2~-等人类活动污染;红层宜井区主要为平坝、丘坡坡脚及沟谷一带,为避免污染指标超标,井深不宜超过25m,远离养殖场、农厕等地下水易受人类活动污染的环境,防止鱼塘、农田等地表水进入井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金珠 李相虎 黄天明 W.M.Edmunds
以地球化学和包气带氯质量平衡技术相结合,通过腾格里沙漠包气带沙芯记录和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历史及其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石羊河流域水化学在天然状态下具有水平分带性,上游地表水矿化度小于360mg l,下游达1000mg l;武威盆地洪积扇地下水主要为HCO3-SO4型水,至民勤终端湖演变为Cl-SO4型水,矿化度相应由500mg l增加为17g l左右。在腾格里沙漠的一个钻孔剖面记录了过去930年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氯质量平衡法计算的地区补给量平均仅为1 26mm,从剖面完整的记录可以将930aBP气候划分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