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3)
2023(15260)
2022(12742)
2021(11704)
2020(9742)
2019(22093)
2018(21885)
2017(42047)
2016(23082)
2015(25874)
2014(25825)
2013(25439)
2012(23095)
2011(20617)
2010(20227)
2009(18436)
2008(17646)
2007(15335)
2006(13385)
2005(11638)
作者
(68911)
(57232)
(56910)
(54089)
(36332)
(27605)
(25649)
(22660)
(21798)
(20260)
(19426)
(19314)
(18187)
(17928)
(17604)
(17522)
(17479)
(17196)
(16401)
(16195)
(14545)
(13914)
(13870)
(12964)
(12953)
(12665)
(12618)
(12613)
(11539)
(11524)
学科
(91887)
经济(91780)
管理(64492)
(63220)
(50611)
企业(50611)
方法(41940)
数学(36461)
数学方法(36101)
(27419)
中国(25240)
(22379)
业经(21607)
地方(20639)
(20308)
农业(18806)
(16762)
贸易(16754)
(16202)
(15348)
技术(14804)
理论(14457)
环境(14448)
(13979)
(13445)
财务(13372)
财务管理(13355)
(12793)
银行(12728)
企业财务(12671)
机构
大学(328506)
学院(327517)
管理(129596)
(127429)
经济(124731)
理学(113552)
理学院(112240)
研究(110677)
管理学(110158)
管理学院(109599)
中国(79270)
科学(72481)
(69901)
(61474)
(56422)
(55214)
业大(55145)
研究所(52202)
中心(49405)
农业(48517)
(46434)
财经(45419)
北京(43587)
(43467)
师范(42953)
(41405)
(39900)
(37923)
经济学(37702)
师范大学(34825)
基金
项目(234933)
科学(183265)
基金(169875)
研究(166020)
(150943)
国家(149684)
科学基金(127254)
社会(104580)
社会科(99028)
社会科学(99001)
(92128)
基金项目(91284)
自然(84789)
自然科(82803)
自然科学(82777)
自然科学基金(81272)
(78226)
教育(75529)
资助(68736)
编号(67067)
成果(52641)
重点(52629)
(50520)
(50133)
(48869)
课题(45974)
创新(45599)
科研(45327)
计划(44162)
国家社会(43015)
期刊
(135631)
经济(135631)
研究(91571)
学报(59744)
中国(58528)
(56084)
科学(52549)
管理(44804)
大学(44065)
学学(41791)
(39144)
农业(38377)
教育(34391)
技术(26306)
(24538)
金融(24538)
业经(23538)
经济研究(22030)
财经(21043)
(19669)
问题(18215)
(17917)
科技(17540)
(16626)
图书(16561)
业大(16223)
商业(15220)
技术经济(15196)
理论(15077)
资源(14900)
共检索到459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巨虹  
近年来,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7.35%,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率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却并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在短期内提高该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而这一提升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稳态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怀录  贾睿  唐永伟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王琴梅  
以新型城镇化理论和政策为指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四大因素对华东和西北各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西北地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动2005—2014年这一期间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发展和环境发展因素贡献较小;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有优势,但华东优势更加突出;环境是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共同制约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明  肖忠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我国高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利用2002-2013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和消费数量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影响更显著,而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地区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讲,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价格的影响均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空间。因此,继续高速平稳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带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佟金萍  赵明明  马剑锋  杨足膺  
文章借助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构建了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模型,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就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是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全国范围内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最大,但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减弱,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但中西部地区会随着居民消费的提升而不断增强。消费抑制因子对能源消耗增长具有抑制效应,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小,技术进步是能源消耗下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能源消耗的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春玲  马跃如  
运用Panel Data模型和方法,依据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0~2014年数据,考量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差异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性原因所在。鉴此,应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人口进入城镇,提升城镇化率,同时,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杨芳  
基于2005-2013年西北四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西北四省(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西北四省(区)均进入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阶段,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出互补互适的特征;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西北地区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在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中,生态环境的作用大于城镇化,影响较显著的子系统依次是生态水平、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态响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秀清  
目前,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以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支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龚新蜀  
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低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从城镇化动力机制层面,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分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动力机制,探寻制约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发展的深层原因,以期对稳妥推进西北五省区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爽  吴文恒  强彦红  鲁大铭  
[目的]基于脆弱性研究框架,通过对西北地区典型城镇居民生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提升城镇居民生计水平,促进城镇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西北地区6个小城镇中708户居民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和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障碍度模型,对2016年西北地区城镇居民生计脆弱性指数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居民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小城镇居民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纯农型居民最高,农业主导型居民次之,继而为非农主导型居民,非农型居民最低。整体上,生计脆弱性越高的居民类型,其暴露—敏感性就会越高而应对能力相对较低。[结论]人均收入对居民生计脆弱性影响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每667m~2平均经济产值是限制纯农型和农业主导型居民生计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人均收入和非农就业比重对非农型和非农主导型居民生计脆弱性有较显著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佟金萍  马剑锋  
构建向量形式的Kaya扩展模型,运用LMDI方法将用水总量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6种效应。研究表明:用水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间接耗水的增长;人口规模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且人口城镇化的驱动力要强于人口规模;消费抑制因子对用水总量的影响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过程,与用水总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逻辑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呈现出持续的抑制效应,但是变动幅度较小,凸显出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节水方面的乏力。虽然居民消费极大地推动了用水量的增长,但是由于居民消费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凌雪  
文章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城镇化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省域居民消费率的差距在缩小,趋向于集中,并且省域居民消费率变化较为频繁,与省域城镇化率一直增加的趋势并不相同。(2)根据马尔科夫链的分析结果,相对于2000年的消费率,省域在2001—2016年的消费率存在下降的现象。(3)中国邻近省份之间的居民消费存在相互模仿和相互竞争,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效应,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和贸易依存度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雪莲  赵琛  梁晓彤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改革的推进,辽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是居民消费率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反映出辽宁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辽宁省城镇化状况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运用协整分析和VAR模型,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得出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短期来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影响较大;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平  杨雪杰  苏凝娜  
在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2004—2018年西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社会城镇化水平最高且增长幅度最大,而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虽然生态环境压力在逐年增大但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处于改善中,总体上生态环境在向好发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在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基本不协调到基本协调再到良好协调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其耦合协调类型由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各省(区)之间无论在城镇化、生态环境还是两者耦合协调方面差异都较大,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明辰  林军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北省会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从不同住宅面积、不同收入家庭和影响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因素的敏感性诸方面,探讨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结合前人对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资料,阐明了西北二类城市与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西北省会城市之间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城市居民购买适合的住宅支付能力仍然较差,购买小套型面积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好,大部分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较差,西北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低于我国东部一类城市,并且住宅面积越大和收入越低的家庭,这种差距越大。研究认为,房价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