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2)
- 2023(12246)
- 2022(10588)
- 2021(9827)
- 2020(8107)
- 2019(19084)
- 2018(18822)
- 2017(36215)
- 2016(19988)
- 2015(22567)
- 2014(22937)
- 2013(22996)
- 2012(22128)
- 2011(20147)
- 2010(20636)
- 2009(19062)
- 2008(19047)
- 2007(17395)
- 2006(15623)
- 2005(14406)
- 学科
- 济(91533)
- 经济(91438)
- 管理(50211)
- 业(48895)
- 企(35317)
- 企业(35317)
- 方法(32661)
- 中国(29481)
- 地方(29301)
- 数学(28539)
- 数学方法(28192)
- 农(28189)
- 业经(19587)
- 财(19490)
- 农业(19254)
- 学(18373)
- 制(16546)
- 贸(16308)
- 贸易(16293)
- 易(15585)
- 地方经济(15157)
- 银(14755)
- 银行(14727)
- 环境(14600)
- 融(14405)
- 金融(14401)
- 行(14169)
- 发(14005)
- 和(13232)
- 理论(12134)
- 机构
- 学院(289514)
- 大学(288028)
- 济(118070)
- 经济(115127)
- 研究(107061)
- 管理(103972)
- 理学(87021)
- 理学院(85742)
- 管理学(84191)
- 管理学院(83607)
- 中国(81648)
- 科学(67015)
- 京(64333)
- 所(56198)
- 财(54754)
- 农(53297)
- 研究所(50423)
- 中心(49494)
- 江(47513)
- 范(43251)
- 业大(43051)
- 师范(42889)
- 财经(41935)
- 北京(41553)
- 农业(41403)
- 州(40061)
- 院(38404)
- 经(37549)
- 经济学(35770)
- 省(34957)
- 基金
- 项目(183464)
- 科学(142559)
- 研究(135585)
- 基金(128783)
- 家(112133)
- 国家(111114)
- 科学基金(93475)
- 社会(84068)
- 社会科(79415)
- 社会科学(79390)
- 省(73842)
- 基金项目(69187)
- 划(62238)
- 教育(61281)
- 自然(59069)
- 自然科(57560)
- 自然科学(57544)
- 编号(56514)
- 自然科学基金(56435)
- 资助(51890)
- 成果(47034)
- 发(45725)
- 重点(41876)
- 课题(40561)
- 部(39463)
- 创(37186)
- 发展(36667)
- 展(36077)
- 创新(34841)
- 科研(34516)
共检索到460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段汉明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空间不连续 兰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龙 石培基 刘海猛 陈雪 魏伟
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使得低碳工业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位于西北地区的兰州等以资源、能源加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构建低碳工业发展模式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工业行业CO2排放量指数和碳强度竞争力指数,分别从工业行业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的视角来分析兰州市工业行业CO2排放状况和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7~2011年,兰州市在结构减排方面成效不大,结构减排潜力依然很大;工业行业整体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减排技术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主要工业行业在技术减排层面潜力很大,并确定未来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的重点行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行业CO2减排对策建议,为兰州市以及同类型城市发展低碳工业提供...
关键词:
碳排放 重工业城市 碳强度竞争力 兰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兰 陈晓键
利用榆林市多年的卫星影像数据提取建成区信息,采用多个城市空间动态衡量指数对榆林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形态特征变化、扩展模式与结构变化、规模与结构的扩展合理性等进行了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20多年来榆林市建成区高速扩展,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空间形态变化剧烈,各指数的变化特征在前后两个扩展期内具有明显的差异;前一扩展期内的空间规模基本是合理的,而后一时期内不理性的过度扩展现象较为严重,两者间出现的扩展停滞有利于缓冲高速扩展的负面惯性;"扩展—缓冲—扩展"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有利于城市内部空间填充和调整,缓解快速扩展带来的负向效应;不协调因素加剧了空间扩展的低效。并据此提出改善榆林市空间扩展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城市 空间扩展 量化 扩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霞 黄磊
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转变模式、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等措施,为未来兰州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关键词:
兰州 发展 制约因素 突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世馨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之下,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西北内陆城市要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当地开放发展的历史任务,需要改善当地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甘肃省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和兰州新区"两口岸一平台"建设是发展口岸经济的抓手和重点。目前,兰州在建设口岸、陆港,发挥通道优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第一,多式联运建设不完善;第二,优势产品例如特色农产品未能规模化地走出去;第三,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陆港存在同质竞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首先,加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在电子商务、大数据、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其次,强化各自的功能侧重,真正实现错位发展;最后,优化企业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平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新军
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区域经济落后的制约。本文以类型的划分为基础,提出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城市主要应完善城市外部功能和内部地域结构,小城镇的发展重点是要促使乡镇企业的集聚和规模化经营,工矿城市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发展 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良
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对策张志良1西北地区城市化现状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与其高速新干线分不开;美国西部的开发与环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密不可分。同样,陇海──兰新铁路及其交叉的兰青──包兰铁路是西北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北疆铁路与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相龙 郭书辰
兰州和西安同属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典型苏联援华新兴工业城市,经过70年规划建设发展之后,如今两座城市的经济地位以及城市职能均出现了巨大时空差异。从区位熵分析法入手,分析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区位熵值和职能,研究兰州、西安从2000年到2019年城市职能演进特征,剖析兰州、西安产业区位熵对比及动态变化,发现兰州第一产业优势较弱,第二产业优势减弱,第三产业具有一定优势;西安与兰州在产业发展上大体相近,第一产业职能总体强度高于兰州,第二产业优势减弱,第三产业优势明显。今后,兰州应持续发展工业职能,强化金融服务职能,做好工业职能转型,提升城市能级;西安生产性与生活性职能应并重发展,强化社会改革管理职能,培育新型城市特色职能,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区位熵 城市职能 演进 兰州 西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师安隆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空间结构 发展演化 兰州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关键词:
古代城市,起源,演变,西北地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閤超成 邓小鹏 常腾原
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气候、地质条件以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和西北地区的特点,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4个方面构建该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閤超成 邓小鹏 常腾原
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气候、地质条件以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和西北地区的特点,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4个方面构建该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曹琦 师安隆
开发区作为城市特殊组成部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兰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地域空间、产业经济和制度文化的角度来透视开发区与城市进行整合发展的基础,并以产业集群理论、精明增长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分别对开发区与城市在用地、基础设施、产业、制度四个方面的整合发展以及开发区内部的整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 整合 精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文鑫 杨永春 马交国 毛利伟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新城(区) 兰州市 榆中新区 河谷型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