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1)
2023(11333)
2022(9982)
2021(9379)
2020(7599)
2019(17713)
2018(17745)
2017(34105)
2016(18510)
2015(20920)
2014(21137)
2013(21007)
2012(19212)
2011(17245)
2010(17196)
2009(15735)
2008(15141)
2007(13341)
2006(11659)
2005(9859)
作者
(52989)
(44023)
(43579)
(41612)
(27871)
(21231)
(19858)
(17436)
(16723)
(15717)
(15155)
(14620)
(13790)
(13729)
(13397)
(13250)
(13151)
(12915)
(12479)
(12178)
(10918)
(10701)
(10479)
(10099)
(9852)
(9776)
(9669)
(9650)
(8824)
(8747)
学科
(75574)
经济(75485)
(50213)
管理(48156)
(38781)
企业(38781)
方法(33843)
(30837)
数学(28394)
数学方法(28075)
农业(20610)
中国(20540)
业经(19633)
地方(18989)
(16657)
(16607)
理论(13229)
(12916)
(12456)
(11837)
教育(11751)
(11740)
贸易(11733)
(11318)
环境(11219)
技术(10574)
(10092)
银行(10060)
(10033)
金融(10029)
机构
大学(263072)
学院(262138)
管理(106133)
(100023)
经济(97616)
理学(92684)
理学院(91600)
管理学(90056)
管理学院(89580)
研究(86792)
中国(62634)
(56007)
科学(54804)
(44964)
(43580)
(42914)
业大(40256)
中心(39472)
研究所(39288)
(37784)
师范(37532)
(37222)
财经(35487)
北京(35329)
农业(33902)
(32246)
(30961)
(30876)
师范大学(30371)
经济学(28868)
基金
项目(183306)
科学(143789)
研究(136818)
基金(132118)
(114073)
国家(113027)
科学基金(97053)
社会(85547)
社会科(80681)
社会科学(80662)
(71778)
基金项目(71385)
自然(62374)
教育(61709)
自然科(60861)
自然科学(60849)
(60084)
自然科学基金(59713)
编号(57558)
资助(53163)
成果(46991)
重点(40210)
(40078)
(39512)
课题(38647)
(37596)
创新(34884)
项目编号(34630)
科研(34572)
教育部(34358)
期刊
(114188)
经济(114188)
研究(77733)
中国(48221)
(46341)
学报(42067)
科学(39490)
管理(36431)
大学(32395)
教育(31772)
农业(31388)
(30259)
学学(30223)
业经(21172)
技术(21084)
(20622)
金融(20622)
图书(16381)
财经(16242)
经济研究(16230)
问题(14981)
(13750)
(13589)
(13463)
科技(13463)
理论(13133)
实践(12131)
(12131)
资源(12125)
现代(11953)
共检索到375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梅  周宏伟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常春  吕昀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必虎  肖金玉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对全国350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剖析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得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历史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理文化因素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彦  
在目前我国的历史村镇保护中,传统的经典式保护已无法解决大量的保护问题,亟待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加以解决。以融贯学科为思维指引,分析当前保护研究存在的具体问题,阐释"拟合"的概念涵义及其在历史村镇保护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拟合的工作路线、技术重点与难点,并以重庆龚滩古镇保护作为验证对象进行说明,为历史村镇的区域保护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宣范  左琰  
历史文化村镇属于"特色村镇"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政策出发,对上海市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上海13个历史文化村镇特色展开研究,并以嘉定区南翔镇、宝山区罗店镇以及浦东新区高桥镇三个案例,深入探索上海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政策及特色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建安  
西北地区乡镇企业80年代初在低起点上开始发展,目前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80年代后半期,西北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与沿海省份乡镇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西北乡镇企业具有平均规模小、经济效益低、集体经济力量弱、产业结构落后等特点。一、西北地区乡镇企业的产生和演变 (一)农村经济中乡镇企业的产生在旧中国,由于工业相当落后,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故而使得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的西北广大农村,长期处在自然经济中。农民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村手工业和五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石匠、篾匠)、四坊(磨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相当普遍。后来随着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粮、棉、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丁文锋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有人误以为可以取代新农村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需求,现阶段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不足。与许多发达国家的总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不足不同,中国总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其中,数量庞大的农民由于收入水平低,其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更为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由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君萍教授等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农村建设投资对扩大西北地区农村消费需求贡献的研究》一书,专门研究新农村建设投资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贡献问题,尤其是西北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投资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到底有多大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巨虹  
近年来,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7.35%,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率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却并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在短期内提高该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而这一提升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稳态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敏娟  
本文以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严重为基本立足点,以可持续利用为视角,按照微观、中观、宏观的逻辑关系,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微观、中观、宏观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建立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因素与微观经营者增收互动机制;健康发展农村资源中观组织机制;重新定位农村资源政府干预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怀录  贾睿  唐永伟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敏娟  
在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概况描述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选取的各指标的权重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定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等级的严重程度。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与产权制度的核心地位 ,认为引发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的主要根源是农村资源产权制度的缺陷 ,并提出了西北地区农村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的对策措施 ,即保护产权拥有、明晰产权关系、丰富产权内容、保障产权应用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温晓霞  杨改河  李轶冰  
本文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内涵的界定入手,通过分析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飞亮  桑艳阁  
在西北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其基尼系数也在发生波动,总的趋势较平稳,但稳中略有下降。以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数为分析工具研究发现,该地区农村居民的组间收入差距在总差距中占主导因素。因此,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应是政府当前的主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