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5)
2023(13577)
2022(11370)
2021(10656)
2020(8663)
2019(19720)
2018(19329)
2017(37321)
2016(19941)
2015(22125)
2014(21960)
2013(21308)
2012(19143)
2011(17125)
2010(16701)
2009(15005)
2008(14256)
2007(12647)
2006(10860)
2005(9137)
作者
(52385)
(44267)
(43899)
(41662)
(27444)
(21314)
(19885)
(17308)
(16772)
(15439)
(15004)
(14947)
(13633)
(13401)
(13319)
(13252)
(13165)
(12923)
(12602)
(12410)
(10701)
(10672)
(10570)
(10429)
(9921)
(9872)
(9728)
(9377)
(8896)
(8736)
学科
(86801)
经济(86714)
(60118)
管理(52123)
(51107)
(38231)
企业(38231)
方法(34445)
农业(34171)
数学(30938)
数学方法(30537)
业经(23413)
地方(23239)
中国(22351)
(21562)
(15209)
(13853)
贸易(13846)
(13701)
(13448)
(13210)
农业经济(12816)
(12662)
财务(12621)
财务管理(12588)
环境(12349)
技术(12037)
企业财务(11960)
地方经济(11360)
理论(11307)
机构
学院(272233)
大学(262982)
(112813)
经济(110577)
管理(107585)
理学(94218)
理学院(93247)
管理学(91647)
管理学院(91134)
研究(83749)
中国(64832)
(57469)
(52442)
科学(50620)
(48482)
业大(43387)
农业(43368)
中心(42035)
(40708)
(39834)
财经(39117)
(36241)
研究所(36028)
师范(35948)
(35800)
经济学(34283)
(32500)
经济管理(31443)
北京(31334)
经济学院(31205)
基金
项目(191061)
科学(152528)
研究(145340)
基金(138867)
(119436)
国家(118333)
科学基金(103469)
社会(94616)
社会科(89250)
社会科学(89230)
(76434)
基金项目(74653)
教育(66102)
自然(64321)
自然科(62802)
自然科学(62790)
(62513)
自然科学基金(61599)
编号(61265)
资助(54018)
成果(47377)
(43404)
重点(42582)
(42466)
(40400)
课题(40390)
国家社会(39550)
创新(37684)
(37075)
人文(37040)
期刊
(126565)
经济(126565)
研究(72109)
(61784)
中国(53500)
农业(42095)
学报(37644)
(37332)
科学(36993)
管理(34139)
大学(30742)
学学(29365)
业经(28669)
教育(27849)
技术(25021)
(24115)
金融(24115)
(18899)
问题(18178)
财经(18079)
经济研究(17126)
(15592)
农业经济(15325)
农村(15238)
(15238)
(15138)
资源(14568)
经济问题(13375)
技术经济(12719)
世界(12702)
共检索到388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兴旺  段汉明  张刚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区域与城乡互动发展的纽带之一,是统筹西北地区区域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还需分析清楚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然后进行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模式选择,提出相应的农村城镇化、培育西北4个城市群带、大尺度的空间转移三种措施,设计出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的移制度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冯兆星  吴喆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蕾  方玉媚  
采用结构偏离度作为工具,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剩余劳动力是在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流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四川第二产业工业已经在容纳劳动力方面逐渐趋向饱和。但从目前情况看,第三产业服务业还有较大的容纳劳动力的空间。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列伟  崔和瑞  李晓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常胜梅  
苏北地区属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本文在论述加快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速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的基础上,对制约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几点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思索并提出建议,使苏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仁勇  胡树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方亮  
目前中国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亚洲开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