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1)
- 2023(11265)
- 2022(10041)
- 2021(9475)
- 2020(7885)
- 2019(18382)
- 2018(18560)
- 2017(35507)
- 2016(19672)
- 2015(22365)
- 2014(22548)
- 2013(22013)
- 2012(20234)
- 2011(18123)
- 2010(18111)
- 2009(16458)
- 2008(15832)
- 2007(13712)
- 2006(11988)
- 2005(10297)
- 学科
- 济(74857)
- 经济(74765)
- 管理(54956)
- 业(50020)
- 企(41626)
- 企业(41626)
- 方法(35042)
- 数学(30146)
- 数学方法(29655)
- 农(20087)
- 学(19255)
- 中国(19164)
- 财(18457)
- 地方(17635)
- 业经(16006)
- 制(14218)
- 理论(13977)
- 农业(13414)
- 和(12639)
- 贸(11894)
- 贸易(11889)
- 环境(11833)
- 务(11641)
- 财务(11567)
- 财务管理(11543)
- 技术(11536)
- 教育(11509)
- 易(11465)
- 企业财务(10917)
- 银(10795)
- 机构
- 大学(275374)
- 学院(273603)
- 管理(108633)
- 济(100284)
- 经济(97743)
- 理学(94326)
- 理学院(93161)
- 研究(92804)
- 管理学(91291)
- 管理学院(90811)
- 中国(67252)
- 科学(61214)
- 京(60422)
- 所(47335)
- 农(47202)
- 财(45550)
- 业大(44106)
- 研究所(43501)
- 中心(41727)
- 江(39724)
- 北京(38176)
- 范(37637)
- 师范(37229)
- 农业(37165)
- 财经(36705)
- 院(34389)
- 经(33239)
- 州(32608)
- 技术(31210)
- 师范大学(30057)
- 基金
- 项目(193263)
- 科学(150503)
- 研究(139796)
- 基金(138308)
- 家(121654)
- 国家(120664)
- 科学基金(102672)
- 社会(84356)
- 社会科(79690)
- 社会科学(79668)
- 省(75895)
- 基金项目(73815)
- 自然(68929)
- 自然科(67277)
- 自然科学(67262)
- 自然科学基金(65987)
- 划(64901)
- 教育(64295)
- 编号(58123)
- 资助(57528)
- 成果(47472)
- 重点(43159)
- 部(41697)
- 发(40699)
- 课题(40283)
- 创(39554)
- 科研(37200)
- 创新(36840)
- 计划(35907)
- 项目编号(35695)
- 期刊
- 济(109027)
- 经济(109027)
- 研究(79317)
- 中国(52774)
- 学报(47601)
- 科学(42651)
- 农(42520)
- 管理(39088)
- 大学(35098)
- 教育(34502)
- 财(33600)
- 学学(32908)
- 农业(29749)
- 技术(24280)
- 融(19710)
- 金融(19710)
- 业经(18031)
- 财经(16719)
- 图书(16629)
- 经济研究(16576)
- 业(14918)
- 科技(14227)
- 问题(14191)
- 经(14090)
- 理论(13507)
- 版(13391)
- 技术经济(12742)
- 资源(12712)
- 业大(12635)
- 实践(12631)
共检索到394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雪 米文宝
以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对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侯雪 米楠 冯翠月
以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对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主成分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以此为依据制定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提出各类型区的发展方向与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翠月 米文宝 侯雪 杨显明 李建华
产业政策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评价现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依据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提出适合各主体功能区的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主体功能区 西北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沛 杨欢 孙海军
城乡空间是自然生态与人工建设长期博弈的结果,在资源——生态——经济矛盾不断凸显的现实背景下,亟需改变传统的空间构建方法,建立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新型方法以指导城乡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研究以地处西北生态脆弱区的青海海东地区典型城镇带为案例,通过对地区自然生态本底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运用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城乡空间布局方法(EZSC),构建适合西北典型城镇带持久发展的城乡功能空间,以有效控制开发建设活动,指导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城乡空间 海东地区重点地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广芬 冯建民 赵光平 周勇 姚宗国 陈楠 丁永红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静 陈鹏 刘家福
[目的]开展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为辽宁省西北地区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ISDR)对农业干旱危险性的定义,分析了构成研究区作物干旱危险性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2009年为例,通过利用降雨、土壤、农业生产类型及地形等数据计算了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分级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并借助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结果] 2009年作物生长期间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沈阳市。[结论]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的划分,能够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为面临干旱威胁不同的区域建立适当的防灾方法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张猛 刘修通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利 张卓 王丹 王瑜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并结合辽宁省实际,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设定"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对照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定义,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战略以及其他较为显著的地理特征进行"感性试划",即通过定性分析断定一部分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归属,这些单元称之为"易划区"。对于通过"感性试划"不能断定主体功能区类型的分析评价单元称之为"难划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和关键指标判别法进行"理性试划",最终形成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性分析和政府战略相结合、综合指标分析与关键指标判别相结合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思路和方法,取得的区...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感性试划 理性试划 辽宁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余晓霞 李雯燕 侯雪
主体功能区划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有别于以往所有区划的创新性任务。文章简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参照部分省市实践方案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以宁夏19个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层包括17个具体指标。运用SPSS13.0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划分出四种类型区的县市范围,结合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宁夏实际情况,确定出各类型区的修正范围,并利用ARCVIEW软件显示其空间分布,及从不同层面构建四大区域的建设管制模式。
关键词:
主体功能 区划 宁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雨林
青藏高原的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并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雪 米文宝 余晓霞
文章以宁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宁夏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先采用AHP—信息熵—模糊数学组合,对宁夏生态约束性与社会经济综合潜力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宁夏进行了主体功能的初步分区,并提出了分区规划建设意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关键词:
古代城市,起源,演变,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法稳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贫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晓鸣 李晟之 廖祖君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是对我国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矛盾的正确回应,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川西北地区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功能应当定位为:优先确保该区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的发挥,在实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农牧民的民生问题,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发展战略为:构建开放式生态保护机制、实施"U"字形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人口有序转移和合理布局;同时应制定财政投资、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人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六个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怀录 贾睿 唐永伟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西北地区 小城镇 规划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