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0)
- 2023(10688)
- 2022(9220)
- 2021(8144)
- 2020(7150)
- 2019(16469)
- 2018(16038)
- 2017(31794)
- 2016(17225)
- 2015(19716)
- 2014(19753)
- 2013(20032)
- 2012(19186)
- 2011(17760)
- 2010(17837)
- 2009(16750)
- 2008(16451)
- 2007(14906)
- 2006(13013)
- 2005(11863)
- 学科
- 济(100860)
- 经济(100783)
- 管理(46887)
- 业(44554)
- 方法(43794)
- 数学(40014)
- 数学方法(39768)
- 企(34857)
- 企业(34857)
- 地方(22616)
- 农(21038)
- 中国(20644)
- 财(19800)
- 学(17536)
- 业经(17057)
- 贸(15944)
- 贸易(15937)
- 易(15367)
- 地方经济(14543)
- 农业(14433)
- 制(13815)
- 融(12744)
- 金融(12741)
- 环境(12405)
- 务(11940)
- 财务(11925)
- 财务管理(11891)
- 银(11747)
- 银行(11710)
- 和(11482)
- 机构
- 大学(265770)
- 学院(263348)
- 济(124657)
- 经济(122409)
- 管理(99110)
- 研究(92710)
- 理学(85533)
- 理学院(84540)
- 管理学(83296)
- 管理学院(82801)
- 中国(70456)
- 财(54356)
- 科学(54254)
- 京(54225)
- 所(47618)
- 农(44926)
- 财经(44085)
- 研究所(43120)
- 中心(42485)
- 经济学(41149)
- 经(39995)
- 江(38841)
- 业大(38304)
- 经济学院(37211)
- 农业(35485)
- 北京(33981)
- 范(32985)
- 财经大学(32755)
- 师范(32664)
- 院(31884)
- 基金
- 项目(171476)
- 科学(135239)
- 基金(126965)
- 研究(122552)
- 家(110560)
- 国家(109716)
- 科学基金(93638)
- 社会(81188)
- 社会科(77225)
- 社会科学(77201)
- 基金项目(67195)
- 省(65316)
- 自然(59352)
- 自然科(58013)
- 自然科学(57995)
- 自然科学基金(57042)
- 教育(56663)
- 划(55214)
- 资助(53382)
- 编号(47650)
- 部(39621)
- 成果(38884)
- 重点(38870)
- 发(37890)
- 创(34909)
- 国家社会(34675)
- 教育部(34386)
- 科研(33172)
- 人文(32981)
- 课题(32916)
- 期刊
- 济(137146)
- 经济(137146)
- 研究(80958)
- 中国(46875)
- 财(42054)
- 学报(41408)
- 农(39629)
- 科学(37399)
- 管理(34414)
- 大学(31093)
- 学学(29677)
- 融(28462)
- 金融(28462)
- 农业(26262)
- 经济研究(23776)
- 财经(23641)
- 技术(22152)
- 经(20427)
- 教育(20323)
- 业经(19014)
- 问题(18243)
- 技术经济(15541)
- 贸(15484)
- 统计(15083)
- 业(14045)
- 策(13068)
- 世界(13058)
- 国际(13053)
- 商业(12728)
- 理论(12552)
共检索到393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翠玲
我国东西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金融支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文章从金融视角观察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以西北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个案,采取Granger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西部与全国(进而与东部)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作以对比,寻求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始货币因素。指出西北地区金融抑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其深层次背景在于在西北地区政府投资占较大比重、民间投资不足,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低和自我积累程度有限决定了该地区的资金自给能力较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新 郭凯 韩春燕
本文根据2000-2012年我国西北五省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FDI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并不大。通过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来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现,在人口规模和人力资本的影响下,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下,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起到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章根据结果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贸易开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引资质量;注重人力资本,加大教育投入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FDI 经济增长 西北地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杨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西北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西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及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玉冰
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有着众多环节、渠道和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各个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单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西北地区的现实表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婕 王琴梅 姚宇
本文分析经济结构变动对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利用1990~2009年间西北五省区的数据,通过Panel Data模型构建,具体比较了工业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权结构、对外开放度各自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西北地区能源效率的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兴鹏 薛冰 拓学森
文章简要概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回顾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以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地区为例,以能值分析为理论基础,选取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近40个原始指标,经过复杂的综合运算,详细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西北各省区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并建立了模型,探讨了发展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能值分析 循环经济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仪 逯进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为依据,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比较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西北地区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是资本推动型的,但各省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较高,而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此外,各省区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据此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除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力度外,有效、持续地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更快地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缩小该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陈瑜 张玉英 赵云霞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西北地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和回归模型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之间排名差异较大;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维度评价值最高,陕西、甘肃、青海最低值为共享发展维度,宁夏、新疆最低值为创新发展维度;技术交易成交额/地区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地区GDP、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债务余额/地区GDP、标准煤/地区GDP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修建 陈恒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作为中国连通东亚、中亚的重要对外窗口,加强物流业发展可促进贸易畅通、经济增长,深化中国与东、中亚各国的合作领域。本文基于探析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机理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以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物流发展驱动要素替代指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五省1952—2012年作为样本区间,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具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辉 李宏伟
文章基于广义矩估计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三十个地级市2004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辉 李宏伟
文章基于广义矩估计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三十个地级市2004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刘俊昌 包庆丰 苏印泉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当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西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西北地区而言,影响荒漠化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利用方式、人口、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这些因素对具体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影响有独特的作用和规律,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性地提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荒漠化防治 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海玲 马蓓蓓 薛东前 江军 刘精慧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准则,将丝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外部扰动风险,采用TOPSIS法对当前我国西北地区丝路沿线城市的综合脆弱性和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分要素脆弱性进行评价,探讨其空间分异、要素关联、影响因素及与城市类型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综合脆弱性属于高度脆弱,非均衡特征明显,随着丝路经济带的向西推进呈倒"U"型曲线,高度脆弱区集中在西北地区中部。社会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对综合脆弱性影响较大,经济与社会要素的正向耦合关系显著,"资源诅咒"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