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7)
2023(11169)
2022(9976)
2021(9325)
2020(7795)
2019(18259)
2018(18212)
2017(34856)
2016(19434)
2015(21704)
2014(21573)
2013(21329)
2012(19710)
2011(17779)
2010(17605)
2009(15975)
2008(15546)
2007(13283)
2006(11572)
2005(9872)
作者
(58778)
(48922)
(48842)
(46049)
(31053)
(23650)
(21840)
(19446)
(18567)
(17405)
(16835)
(16562)
(15498)
(15307)
(15170)
(15020)
(14904)
(14582)
(13938)
(13743)
(12449)
(12018)
(11842)
(11063)
(11014)
(10930)
(10844)
(10778)
(9940)
(9866)
学科
(75857)
经济(75772)
管理(52854)
(50699)
(41793)
企业(41793)
方法(36846)
数学(31941)
数学方法(31557)
(20498)
(19178)
中国(17986)
(17906)
地方(17328)
业经(16653)
农业(14069)
理论(12708)
(12530)
贸易(12525)
(12404)
环境(12347)
(12086)
技术(11865)
(11731)
(11553)
财务(11494)
财务管理(11475)
企业财务(10900)
(10515)
教育(9967)
机构
大学(278698)
学院(276094)
管理(109170)
(102622)
经济(100345)
理学(95918)
研究(95339)
理学院(94758)
管理学(92953)
管理学院(92486)
中国(66064)
科学(64856)
(59624)
(53334)
(49860)
业大(47549)
研究所(46483)
(44574)
农业(42502)
中心(41870)
(38682)
(37722)
师范(37298)
北京(37199)
财经(37051)
(34078)
(33709)
(32001)
师范大学(30448)
经济学(29975)
基金
项目(200688)
科学(156151)
基金(144920)
研究(140873)
(129695)
国家(128688)
科学基金(108193)
社会(86465)
社会科(81804)
社会科学(81778)
(79059)
基金项目(78320)
自然(73534)
自然科(71804)
自然科学(71782)
自然科学基金(70474)
(67818)
教育(63933)
资助(59333)
编号(56637)
重点(45565)
成果(45528)
(43456)
(42942)
(41794)
计划(39181)
科研(39098)
创新(39038)
课题(39035)
大学(36334)
期刊
(106937)
经济(106937)
研究(76031)
学报(53188)
(48252)
科学(46934)
中国(46542)
大学(37914)
管理(37245)
学学(35944)
农业(33793)
(31378)
教育(28891)
技术(21829)
(18286)
金融(18286)
(17780)
业经(17635)
财经(17078)
经济研究(16465)
图书(15079)
科技(15030)
(14417)
业大(14408)
(14280)
问题(14133)
资源(13388)
理论(13339)
技术经济(12812)
实践(12466)
共检索到381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建军  王新爱  闵东红  李生秀  郑武乾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15个耐肥性不同的主要小麦品种的氮营养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小麦品种中,丰产3号、周麦9号和长武134在低氮和高氮下均可获得高产,是适应性较广的品种类型;西农1376、西农6028和陕229对氮素累积量大,但体内氮的利用效率低,对土壤氮利用能力也差,需肥量大,氮肥利用率高,比较耐肥,适用于高肥土壤种植;低氮条件下,周麦9号、小偃6号属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而在高氮条件下,丰产3号、周麦9号和偃师9号属高产-氮高效型品种;低氮条件下耐瘠品种主要靠发达的根系和对NO-3的有效利用获得高产,高氮条件下耐肥品种主要靠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纯  王晓航  熊淑萍  马新明  丁世杰  吴克远  郭建彪  
【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效型品种西农509、豫农202。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类品种在N0(CK),N120(120 kg·hm-2)和N225(225 kg·hm-2)3个供氮水平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叶片GS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O3-及全氮含量等氮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肥生理利用率、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王兴仁  张福锁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夏玉米品种 (系 )之间氮营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中 ,93132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农大 95对氮肥反应最为敏感 ;3个夏玉米品种 (系 )中 ,西玉 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且对氮肥的反应较好。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 (系 )间最佳产量和最佳施氮量有较大差异。从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冬小麦以农大 95最佳 ,夏玉米以西玉 3号最高。在 180 kg.hm-2 施氮水平下 ,冬小麦农大 95和夏玉米西玉 3号氮肥利用率较其他品种 (系 )分别高 10 .5~ 11.0个百分点和 13.9~18.7个百分点 ,这说明选择氮高效作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钾效率系数 (EI)和施钾效率 (KE)能很好评价小麦品种在钾缺乏条件下的钾营养效率 ;钾高效品种能在缺钾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 ;钾低效品种EI值小 ,但KE值大 ,施钾能获高产 ;钾高效品种在钾缺乏或充足条件下均能维持功能叶 ( 3~ 4叶 )中较高的钾含量 ,功能叶中 (第 3~ 4叶 )钾含量始终高于心叶和幼叶 ,钾运转系数低 ,可能是其根系吸钾能力强 ,因而能及时弥补功能叶的钾输出 ;钾高效品种籽粒中钾积累量及其占总量的百分数较高 ;钾低效品种植株功能叶中的钾含量低 ,茎、叶间钾含量差异小 ,只有在钾充足条件下 ,较多的钾积累在穗中 ;小麦品种钾营养效率与植株钾积累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达存莹  岳云  贺娟  赵贵宾  刘祎鸿  张凯  
文章通过对西北5省2000~2013年小麦生产情况、小麦高产创建取得的效益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西北5省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单产稳步提升,高产创建万亩片的效益远高于西北5省的平均单产。推广综合集成技术和加大投入是增产的关键,西北5省区小麦生产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今后挖掘西北5省小麦增产潜力要依靠科学技术,加大优良新品种选育,建全新优品种的推广力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灾害预警与抗逆减灾技术研发,科学抗灾减损。提出要将高产田的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到大田生产中,实现在现有种植面积不扩大的前提下,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口粮绝对安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战玲  沈阿林  寇长林  马政华  王守刚  
选择近年来在河南推广的8个小麦品种,在低氮和高氮2个水平下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都有所提高,提高的幅度与品种对氮的敏感性有关。在2个氮水平下,8个小麦品种氮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郑麦004号、太空6号、郑麦9023、周麦16号和豫麦50号在2个氮水平下的氮效率都较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氮效率主要由氮吸收效率决定,在高氮水平下则由氮吸收效率和氮利用效率共同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艳  董中东  郝西  崔党群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叶片和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方法选用29个普通小麦品种,分别在正常和肥水亏缺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环境间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但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品种×环境互作只有叶片含氮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肥水亏缺下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正常环境的氮素利用效率;在肥水亏缺和正常环境下分别筛选出5个和4个高效利用氮素的品种;两种环境的籽粒和叶片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茎秆含氮量两种环境的相关不显著;籽粒、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在供钾(K2O,g/kg)0.0,0.3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吸收N、P以及N/K、P/K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钾水平下,12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N、P含量构成明显的数量等级而呈等级差异,其生物学产量与地上部N、P吸收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低钾条件下,N/K比与植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提高钾水平,小麦地上部N、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施钾效益(EF)值(以每吸收1g钾所增加的地上部干物质克数表示)达极显著相关,但小麦地上部P、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EF值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小麦品种耐低钾及高效利用钾的能力与植株对氮的吸收、氮钾平衡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春琴  李振声  李继云  张福锁  
用三室土培技术 ,研究了钾营养效率不同的 4个小麦品种根际速效钾、缓效钾的动态变化与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不施钾条件下 ,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 1号根际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较大。相反 ,高效低响型品种太核 50 2 5、低效高响型品种 6 154的根际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都较小。而中间类型品种京选偃 6的根际钾耗竭程度更小。小麦根际钾的变化与根系分泌 H+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王勇  李尚中  唐小明  张建军  王磊  党翼  
根据干旱年和平水年两年型的数据,研究了40个不同品种冬小麦之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0个品种两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之间差异极显著,氮素生产效率平旱年平均为17.88 kg/kg,平水年为20.56 kg/kg,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两年基本一致,分别为24.25%和81.75%,氮素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7 9***;根据氮素利用效率可将40个品种分为三大类,高氮素利用效率的5个品种平均27.50 kg/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树亮  田奇卓  李娜娜  谢连杰  裴艳婷  李慧  
采用山东省不同时期的30个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在高、低2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氮素吸收和分配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对氮高效型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整株和茎叶、颖壳、籽粒中氮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低2种肥力下的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提高22.62%和42.58%,58.18%和78.67%,70.15%和59.92%,24.26%和42.64%;而且各器官的氮含量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各品种在高肥土壤中种植的平均氮含量分别比低肥提高12.47%,30.16%,9.83%,5.47%。各品种在2种地力下的平均氮素分配比例:籽粒为72.13%和74.14%,茎叶为21.61%和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天天  冯仲科  郁壮  
【目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是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重要指标。西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水平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对亚欧大陆腹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气候气象、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使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机会因子法等方法,计算西北地区2000—2020年的GEP,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1)2020年西北地区GEP为23 481.59亿元,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分别占比17.6%、82.36%和0.04%;固碳释氧、产品供给、防风固沙3种功能为研究区主导功能;水域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最高,达到420.65万元/km2;在空间分布上,GEP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与西北部。2)20年间,该地GEP整体呈增长趋势,GEP增长6 338.37亿元,增幅36.97%;3种服务类型价值量均在上涨,但调节服务增幅远小于供给服务增幅,这说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变化最大,涨幅60.36%;草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量变化较小,但其多年来对GEP的贡献量达到48.55%以上,是GEP的主导生态系统;空间动态变化上,研究区部分地区GEP的上涨与农田、水域生态系统面积的增加有关,但同时要关注森林、灌丛等生态系统面积减少的问题。【结论】通过计算2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够直观地展现出了各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活产品与服务价值,为制定可持续经济发展政策、缓解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秋芳  胡承孝  孙学成  谭启玲  张木  朱伟堃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和钼低效品种97014对钼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在缺钼条件下钼累积量高于钼低效品种97014。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向叶片中转移钼的能力高于钼低效品种97014,在施钼和不施钼时,97003叶片中钼的累积量分别占整株累积量的86.2%和96.3%,高于97014的78.9%和87.2%。同时,2个冬小麦品种在根系形态上还存在基因型差异。缺钼条件下,冬小麦钼高效品种97003具有较好的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直径分别是97014的1.16、1.41、1.21、1.73倍,在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淑文  文宏达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酶活性。【结果】缺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均以H最大,M...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王琴梅  
以新型城镇化理论和政策为指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四大因素对华东和西北各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西北地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动2005—2014年这一期间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发展和环境发展因素贡献较小;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有优势,但华东优势更加突出;环境是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共同制约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