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2)
2023(14813)
2022(12859)
2021(12142)
2020(10134)
2019(23675)
2018(23562)
2017(45890)
2016(25105)
2015(28808)
2014(28773)
2013(28266)
2012(25715)
2011(23299)
2010(23568)
2009(21477)
2008(20759)
2007(18555)
2006(16357)
2005(14075)
作者
(72693)
(60818)
(60150)
(57294)
(38484)
(29253)
(27301)
(24055)
(22993)
(21753)
(20670)
(20107)
(19127)
(18983)
(18570)
(18443)
(18325)
(17825)
(17339)
(17117)
(15309)
(14867)
(14827)
(13930)
(13666)
(13471)
(13417)
(13307)
(12272)
(12090)
学科
(106530)
经济(106412)
(73809)
管理(66741)
(51859)
企业(51859)
(51387)
方法(50768)
数学(45411)
数学方法(44673)
农业(34241)
业经(26315)
中国(25615)
(23492)
地方(22462)
(21443)
(18096)
(17940)
贸易(17930)
(17348)
理论(16771)
技术(15607)
教育(14902)
环境(14714)
(14700)
(14457)
财务(14384)
财务管理(14351)
(14053)
(13951)
机构
学院(359033)
大学(357034)
管理(142681)
(140402)
经济(137402)
理学(125518)
理学院(124075)
管理学(121522)
管理学院(120887)
研究(116077)
中国(85922)
(75246)
(75156)
科学(74351)
(60934)
业大(60272)
(58352)
农业(57789)
中心(53909)
研究所(53351)
(51876)
财经(49696)
(49053)
师范(48626)
北京(46878)
(45375)
(42332)
(41011)
经济学(40989)
经济管理(39121)
基金
项目(249877)
科学(197315)
研究(183000)
基金(181413)
(157604)
国家(156221)
科学基金(134951)
社会(114387)
社会科(108007)
社会科学(107978)
(98856)
基金项目(96430)
自然(88777)
自然科(86713)
自然科学(86696)
教育(85220)
自然科学基金(85146)
(82510)
编号(76106)
资助(75057)
成果(61262)
重点(55594)
(55325)
(53016)
课题(51971)
(51559)
创新(47853)
科研(47805)
大学(47259)
教育部(47235)
期刊
(152436)
经济(152436)
研究(101008)
(76208)
中国(69011)
学报(59438)
科学(54567)
农业(51946)
管理(47169)
大学(45893)
教育(45276)
(43834)
学学(43353)
技术(31541)
业经(30640)
(30476)
金融(30476)
(24317)
财经(23493)
经济研究(22330)
问题(20963)
(19889)
(19250)
技术经济(17455)
科技(17331)
图书(17206)
统计(17123)
业大(16942)
理论(16369)
资源(16106)
共检索到513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欢  常芳  刘涵  史耀疆  
自"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小学合理规模问题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223所乡镇小学17587名学生样本,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教师特征和学校特征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国西北农村小学生的学业表现随之变好,但其变好速度在减缓。这一研究结果反映了"撤点并校"政策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积极效果,并且为我国西北农村小学的合理办学规模提供了参考。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宇阳  陈越洋  桑标  
基于PISA2018我国四省市学生和学校的调查数据,在教育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通过机器学习的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学生和学校特征在学业表现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在学生特征方面: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和课上学习时间在数学、阅读、科学表现中的重要性最突出,且学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学科差异;学生职业期望在数学和科学成绩上的重要性较为突出;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及课上学习时长在高、低学业表现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均相对突出。在学校特征方面,弱势学生比例及教师数量在三种学业表现中都相对重要,且其在高、低学业表现学校群体中的重要性相对突出。此外,比较发现,在初中阶段,学校特征类因素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大。因此,建议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强青少年对基础学科的认同感;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教育资源优越地区相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关注力度;调整初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对学校的投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聂景春  周倩  欧阳宏  高佳源  汤蕾  
本文基于对31所农村初中995名低视力学生开展的一项随机干预实验,检验了低视力学生眼镜使用行为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学生的配镜行为和戴镜行为中均存在同伴效应,同伴的配镜和戴镜情况会显著影响低视力学生本人是否配镜和戴镜。同伴效应的影响效果并非线性,可能存在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也就是说,同一班级内学生的配镜和戴镜比例可能在某较低水平处于稳态,需要较大的外部冲击才能打破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本文还发现,同伴的眼镜使用行为也会对学生本人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同伴效应的存在表明,相关部门需要对学生眼镜使用行为进行外部干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詹露露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詹露露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鸿雁,顾宝昌  
本文主要应用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1996年11月在安徽省皖北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记录,从意愿和行为两个角度分析35岁以下育龄妇女和35岁以下育龄丈夫的性别偏好。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男性偏好意愿仍非常强烈,但对待已出生的孩子,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舟航  王晓兵  罗仁福  张林秀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的快速增加,农村流动家庭面临着将子女留在农村公立学校就读,或是把子女带到务工所在城市公立学校或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艰难选择。文章使用作者调查的在上海打工子弟学校上学的安徽籍学生和安徽籍学生户籍所在地农村公立学校上学的儿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估计不同类型学校就读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差距并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安徽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成绩要远好于安徽籍在上海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学生,学生个人和家庭特征只能解释小部分数学成绩差距,学校设施、班主任质量才是造成学生差距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瑛华  毛亚庆  
本研究以布迪厄和科尔曼等人的资本理论为基础,针对当前家庭资本测量指标的局限性,编制由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维度构成的小学生家庭资本问卷。西部地区2省16所小学3832名学生参与问卷编制,信效度检测结果良好。采用该问卷对某县范围内参加期末学业统一考试的8所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完全小学的四、五、六年级1113名学生开展学业调查,探讨社会情感能力在家庭资本对学业成绩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社会情感能力在家庭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议: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作为改善西部教育公平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重视教师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改善教师认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研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研究方法,检验了信息技术对学业成绩的"净影响"。研究发现:1)学龄儿童学业表现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学生的学业水平优于农村学生,但未发现学业水平与家庭经济条件有正相关; 2)家庭人力资本存量、家庭规模与互联网的使用率呈正相关,但学龄儿童对学业压力的感知则会降低家庭使用互联网的概率值; 3)倾向得分匹配法则揭示了信息技术利用对全样本、城镇与农村样本、贫困与非贫困样本学生成绩的抑制作用,对语文和英语成绩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阅读方式与习惯而间接实现,对数学则通过挤占有效学习时间而直接实现。本文的政策意涵是:应推动信息技术硬件发展,同时应致力于政府、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促进互联网学习偏好的形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亚惠  姚继军  王威  周世科  
学校资源是影响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于此,利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教育事业发展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内学校资源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同,学校无形资源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学校生源背景显著影响中小学生成绩。因此,要结合中小学特点调整学校资源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区域间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学校无形资源建设,尤其要重视不同阶层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避免发生“马太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传文  刘亦文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时期内人们消费结构的状况最能反映该时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以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按经济与地域差异将中国农村居民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建立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截面数据建立ELES模型,实证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各区域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系数相差较为明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耀明  何勤英  
男孩"弱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人们的认识是,男孩在高中开始会逐渐追赶上女孩。本文利用某省属一本院校939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业表现数据探讨了学业表现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非配对双样本T检验和学业表现优异指数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初始状态仍然是男生落后,二年级男女生差距消失并出现"逆转"迹象,三、四年级男生学业表现得到改进并反超女生,差异显著,男生存在"后发优势"。在城乡学生群众中,相对于女生学业表现,农村男生的学业表现比城镇男生的"后发优势"更为显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性别差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梁文艳  杜育红  
文章根据中国西部五省农村地区小学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增值性评价方法,构建多水平回归计量模型,研究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义务教育以"强制性"和"免费性"为特征的教育体制下,农村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孩子教育成就的影响效应明显,家庭社会资本占有量越多、质量越高,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越好、学业产出越好,也更能享受到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带来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变化,并对农村青少年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及其实施过程中,社会管理和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家庭社会资本要素,根据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干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牛新春  熊艳青  
高等教育的命题和难题之一是选拔品学兼优的人才。伦理学研究指出品德是行动力,而学业是大学生日常最重要的行为活动,动态学业表现其实是学生的品德实践。本研究使用某大学2020级本科生学业记录和入学前调研数据,基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业准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了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的院系内预期排名、实际排名和预期排名的差距(回归模型残差),并考察这一差距和学生入学前人格特质、人生目标特征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实际排名远超出预期排名的学生具有利他人生目标,实际排名远低于预期排名的学生抱持利己人生目标,而且前者人格尽责性得分显著更高。也就是说,在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时期,具有利他目标的学生在学业上超越自己,具有利己目标的学生在学业上面临挫败;前者是个人品德尽责性、公共品德利他人生目标以及学业兼优的人才。这些结果表明,实际排名和预期排名差距这一学业动态指标可以用于鉴别学生的品德人格,成为品德考察的一个有效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南雄课题组  关艳芬  
本文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成本转换模型对银行卡收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存在的银行卡收费标准不一、银行卡部分收费项目偏高、惠农卡未真正惠农以及信用卡收费不透明等问题限制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为此,可考虑采用银行卡城乡差别收费、针对不同客户调整收费以及增强银行卡收费透明度等措施予以解决,实现顾客让渡价值与银行价值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