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1)
- 2023(16594)
- 2022(14238)
- 2021(13023)
- 2020(11147)
- 2019(25131)
- 2018(24894)
- 2017(48578)
- 2016(26503)
- 2015(29137)
- 2014(28700)
- 2013(28934)
- 2012(26538)
- 2011(23618)
- 2010(23482)
- 2009(21595)
- 2008(21313)
- 2007(18668)
- 2006(16497)
- 2005(14577)
- 学科
- 济(109091)
- 经济(108969)
- 业(96606)
- 管理(85514)
- 企(84710)
- 企业(84710)
- 方法(50784)
- 数学(41175)
- 数学方法(40747)
- 农(34335)
- 业经(32398)
- 财(31779)
- 中国(26378)
- 农业(24406)
- 务(23002)
- 财务(22938)
- 财务管理(22912)
- 地方(22538)
- 学(21813)
- 企业财务(21762)
- 技术(21044)
- 制(20563)
- 理论(19393)
- 和(19142)
- 贸(18490)
- 贸易(18480)
- 易(17910)
- 划(17428)
- 环境(16432)
- 策(16123)
- 机构
- 学院(374952)
- 大学(372886)
- 管理(152748)
- 济(149740)
- 经济(146504)
- 理学(132467)
- 理学院(131003)
- 管理学(128886)
- 管理学院(128196)
- 研究(122551)
- 中国(92221)
- 京(79078)
- 科学(78499)
- 农(69025)
- 财(67763)
- 所(61967)
- 业大(60185)
- 研究所(56614)
- 江(56485)
- 中心(56173)
- 财经(54718)
- 农业(54309)
- 经(49845)
- 北京(48991)
- 范(47629)
- 师范(47162)
- 州(45167)
- 院(44408)
- 经济学(43968)
- 财经大学(40597)
- 基金
- 项目(259739)
- 科学(205324)
- 基金(189708)
- 研究(186769)
- 家(166178)
- 国家(164743)
- 科学基金(142613)
- 社会(118714)
- 社会科(112596)
- 社会科学(112563)
- 省(103394)
- 基金项目(101534)
- 自然(94415)
- 自然科(92278)
- 自然科学(92253)
- 自然科学基金(90637)
- 划(85340)
- 教育(84120)
- 资助(77327)
- 编号(75444)
- 成果(59384)
- 重点(57587)
- 部(56426)
- 创(55542)
- 发(55237)
- 创新(51309)
- 课题(50893)
- 科研(49970)
- 业(49179)
- 国家社会(48799)
- 期刊
- 济(164481)
- 经济(164481)
- 研究(106104)
- 中国(69203)
- 农(62924)
- 学报(61100)
- 管理(57570)
- 科学(56599)
- 财(52751)
- 大学(45896)
- 农业(43801)
- 学学(43369)
- 教育(35707)
- 技术(32650)
- 融(30036)
- 金融(30036)
- 业经(29222)
- 财经(26236)
- 经济研究(25170)
- 业(25053)
- 经(22498)
- 问题(21459)
- 图书(21000)
- 技术经济(20235)
- 科技(18699)
- 现代(18034)
- 版(17786)
- 理论(17311)
- 资源(17032)
- 商业(16813)
共检索到54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文新 韩春燕 潘明明 王帅
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2年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沿用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偏低,提升仅依靠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效率的作用非常微弱。制约发展因素各异,甘肃金融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宁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相对薄弱;青海在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陕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疆各行业发展结构过于平均,缺乏主导产业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西北五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彬 张迎丰
利用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TFP增长相对于制造业滞后,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却增长迅速,且东部地区的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指出:Baumol的服务业"成本病"理论仅适用于服务业整体,并不适用于具有中间投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服务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白楠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年猛
运用2005~2009年中国31省份服务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仍表现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落后,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及各区域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纯记
采用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符合"威廉姆森假说";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友华 王越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直接与间接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统计与分析我国273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还将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出来,人力资本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均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素庸 汪传旭 任阳军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美霞
笔者运用Malmquist-DEA指数法测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TFP增长变动情况,并对行业异质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TFP均呈增长趋势,并表现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但各指数的差异程度没有明显的趋同或扩大趋势。1991年~2002年,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2003年之后,则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另外,除市场开放度对TFP增长起负面影响外,创新投入、消费需求、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均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盛安琪
以中国2012年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生活服务业企业相比,"营改增"后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营改增"的影响更大。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通过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为"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效果及如何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互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营改增” 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投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王丽君 徐生霞
通过对区位熵的加权处理,给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带动效应,而这种效应表现出阶段递减特性。从分解效应看,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带动效应表现出单门槛非线性特征,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分区域看,相较于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分行业看,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特点,而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临界减小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学杰
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并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算中国中部6省81个地市2000-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为了更好地刻画经济个体的异质性特征,在此模型中加入门限效应,使用贸易开放度作为门限变量。结果发现,随着门限变量值的提高,固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不再显著。该项发现的现实意义在于,并非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越高越好,若要最大化发挥固定资本与劳动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佳的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就应该在8.5%左右。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门限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宿清 徐宏毅
利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7~2015年在我国上市的四家保险集团、四家财险公司以及五家寿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且考察其时序变化及类别差异与收敛性;同时,应用BCC模型测量各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益和差额变数。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集团全要素生产率多呈上升趋势,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多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水平是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差别分析发现,保险集团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人寿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低于保险集团和财产保险公司;从收敛性来看,我国上市保险公司收敛性呈现非连续性;整体上保险行业受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等影响,年际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但是多数保险公司达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文章通过Malmquist指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测算环境约束下浙江省2002年至2009年9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间内浙江省生产率水平略有增长,但各地区增长类型和原因各不相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浙江省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会扩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约束 技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