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7)
2023(10861)
2022(8800)
2021(7620)
2020(6506)
2019(14913)
2018(14743)
2017(29128)
2016(16031)
2015(18277)
2014(18660)
2013(18653)
2012(17530)
2011(16024)
2010(16238)
2009(15294)
2008(14995)
2007(13823)
2006(12533)
2005(11594)
作者
(48127)
(40893)
(40500)
(39005)
(25850)
(19265)
(18552)
(15863)
(15246)
(14434)
(14071)
(13353)
(13090)
(12971)
(12742)
(12737)
(12123)
(11978)
(11750)
(11690)
(10331)
(10148)
(9899)
(9390)
(9327)
(9143)
(8963)
(8917)
(8227)
(8075)
学科
(91564)
经济(91498)
管理(42152)
(40020)
方法(32906)
(29967)
企业(29967)
数学(29228)
数学方法(29036)
地方(22277)
中国(22142)
(21846)
业经(17704)
(17567)
(16829)
农业(14922)
地方经济(14120)
(13539)
(12833)
贸易(12827)
(12353)
(12090)
环境(11625)
(11244)
金融(11241)
(11104)
(11041)
银行(11012)
(10505)
产业(10336)
机构
大学(241340)
学院(240357)
(112570)
经济(110433)
研究(88246)
管理(87357)
理学(74130)
理学院(73261)
管理学(72030)
管理学院(71573)
中国(66235)
科学(52444)
(50889)
(48685)
(45861)
(42211)
研究所(41420)
中心(39485)
财经(38546)
(37854)
经济学(36620)
(34814)
业大(34739)
农业(32930)
经济学院(32813)
北京(32296)
(31490)
师范(31200)
(30866)
(29587)
基金
项目(151619)
科学(118548)
研究(110976)
基金(109452)
(95202)
国家(94443)
科学基金(79755)
社会(72336)
社会科(68545)
社会科学(68525)
(59055)
基金项目(57343)
教育(49793)
(49245)
自然(48850)
自然科(47666)
自然科学(47651)
自然科学基金(46806)
编号(44854)
资助(44674)
成果(37242)
(35210)
重点(34689)
(33751)
课题(31040)
国家社会(30652)
(30504)
教育部(28775)
发展(28773)
创新(28741)
期刊
(132511)
经济(132511)
研究(75641)
中国(47094)
(39096)
(38559)
学报(37959)
科学(33937)
管理(32358)
大学(28339)
学学(26436)
农业(25795)
(22605)
金融(22605)
经济研究(22500)
技术(21607)
教育(21024)
财经(20183)
业经(19556)
问题(17834)
(17581)
技术经济(14468)
(13992)
(13499)
统计(12937)
图书(12493)
世界(12270)
商业(11622)
国际(11526)
经济问题(11352)
共检索到373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建群  韩俊才  
文章采用西北五省区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对陕西样本的回归不显著。就业结构的变化对陕西、宁夏的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负,对甘肃、新疆、新疆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空间结构的变化对陕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正,但对其他省区的回归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志仲  刘新卫  毛程丝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开封475001)科学地认识农业工业化的作用和绩效、是农村工业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工业的发展究竟能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起哪些作用呢?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化问题的专家小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杰  
运用卡尔多的需求分析方法,文章论述了对工业部门产品的需求对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中国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和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工业创造强国,中国工业化之路远没有完成。在劳动力转移未完成之时,工业(而不是服务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业部门生产率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王小鲁  马光荣  
1978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的结果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市场化改革推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39.2%是由市场化贡献的。中国的市场化转型道路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津  李胜武  
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吕津,李胜武科技进步在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共识,随之而来的是怎样定量测度、评价科技进步的作用,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科技进步问题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萍  
本文利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探讨全球化经济活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 ,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国内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的推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郭忠兴  
现阶段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地区差异,掌握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耕地非农化指标的高效调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利用1989~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省数据,测算了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GDP增量为对象的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指标,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因素分解得到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类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增大、中部减小、西部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鉴于此,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区间公平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耕地非农化指标调控的重点在于三类地区各自内部省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是目前我国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估计方法与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法。并根据扩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取直接估计的方法,在全要素生产率中把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加以分离,分别测度了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发现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影响,贡献率达到14.22%。这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上与实证上的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明  
本文使用客观历史资料,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得出技术的人力资本化,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为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内生化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现代化蓝图的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淑敏  秦江萍  
本文分析了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健康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西部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虽处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的年限,但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远未达到这一水平;西部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很低。另外由于西部技术接受者的素质较低,也阻碍了科技推广的速度和广度;而健康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静娟  陈笑  
本文从知识创新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方面建立了知识水平指标体系,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综合知识水平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构建的经济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测算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及知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通过知识对经济贡献率的测度,将我国各地区知识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鼎权  
为了明确教育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文章基于数据包络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性影响。采用高效率的数据包络模型建立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地区差异的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数据模型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教育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杉  
当前,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障碍。文章讨论如何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就此给出结论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