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9)
- 2023(18622)
- 2022(16240)
- 2021(15166)
- 2020(12913)
- 2019(30103)
- 2018(29895)
- 2017(57784)
- 2016(31483)
- 2015(35791)
- 2014(35995)
- 2013(35423)
- 2012(32534)
- 2011(29423)
- 2010(29534)
- 2009(27457)
- 2008(27482)
- 2007(24546)
- 2006(21303)
- 2005(18977)
- 学科
- 济(126162)
- 经济(125989)
- 管理(95776)
- 业(88695)
- 企(75349)
- 企业(75349)
- 方法(60737)
- 数学(51534)
- 数学方法(50852)
- 财(34867)
- 农(33850)
- 中国(31240)
- 业经(29029)
- 学(28523)
- 制(26424)
- 地方(23914)
- 理论(23552)
- 贸(22812)
- 贸易(22804)
- 农业(22319)
- 务(22196)
- 易(22120)
- 财务(22107)
- 财务管理(22053)
- 企业财务(20854)
- 和(20852)
- 银(19462)
- 银行(19396)
- 环境(19280)
- 技术(19091)
- 机构
- 大学(457526)
- 学院(456129)
- 管理(179479)
- 济(177385)
- 经济(173359)
- 理学(155345)
- 理学院(153596)
- 管理学(150757)
- 管理学院(149916)
- 研究(146918)
- 中国(109259)
- 京(96579)
- 科学(93044)
- 财(84567)
- 所(73916)
- 农(73579)
- 业大(68174)
- 中心(67635)
- 财经(67585)
- 江(67328)
- 研究所(67300)
- 经(61122)
- 范(61091)
- 北京(60841)
- 师范(60475)
- 农业(57721)
- 州(54623)
- 经济学(53419)
- 院(53171)
- 财经大学(50150)
- 基金
- 项目(307898)
- 科学(241231)
- 研究(223862)
- 基金(222269)
- 家(193170)
- 国家(191584)
- 科学基金(164643)
- 社会(139770)
- 社会科(132288)
- 社会科学(132253)
- 省(121267)
- 基金项目(118142)
- 自然(107939)
- 自然科(105358)
- 自然科学(105331)
- 教育(104219)
- 自然科学基金(103406)
- 划(101547)
- 编号(92292)
- 资助(92111)
- 成果(75282)
- 重点(68675)
- 部(67649)
- 发(64565)
- 课题(63392)
- 创(63376)
- 创新(59111)
- 科研(59039)
- 教育部(58015)
- 大学(57670)
- 期刊
- 济(193463)
- 经济(193463)
- 研究(128633)
- 中国(84167)
- 学报(73211)
- 财(66553)
- 农(66413)
- 科学(66100)
- 管理(64439)
- 大学(55257)
- 学学(51904)
- 教育(50901)
- 农业(45220)
- 技术(40070)
- 融(35994)
- 金融(35994)
- 财经(32763)
- 业经(32753)
- 经济研究(30128)
- 经(27949)
- 问题(25415)
- 图书(24251)
- 业(23344)
- 版(22149)
- 理论(21666)
- 技术经济(21662)
- 科技(21129)
- 商业(20777)
- 统计(20391)
- 实践(19791)
共检索到656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慧林 邹统钎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丝绸之路这一经典旅游品牌被赋予新内涵、获得新关注。西北五省区作为国内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旅游发展还处于“诸侯经济”的格局,区域旅游潜力并未充分释放,旅游品牌竞争力欠缺。为进一步发挥品牌的整体竞争优势,文章基于网络组织理论深入探究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共享机制,重点从共享驱动力、共享目标、共享主体、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及共享治理六个要素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的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共享机制,以期推动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整体实力,进而形成品牌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慧林 邹统钎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丝绸之路这一经典旅游品牌被赋予新内涵、获得新关注。西北五省区作为国内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旅游发展还处于“诸侯经济”的格局,区域旅游潜力并未充分释放,旅游品牌竞争力欠缺。为进一步发挥品牌的整体竞争优势,文章基于网络组织理论深入探究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共享机制,重点从共享驱动力、共享目标、共享主体、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及共享治理六个要素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的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共享机制,以期推动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整体实力,进而形成品牌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红梅
基于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理论下,"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机制构建与协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外部性问题,文章提出构建政府间旅游品牌共享磋商机制、成立旅游品牌共享机制的现代化经济集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与现代化发展、共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并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服务保障机制等策略,有利于提升区域性的旅游业竞争力,并推动我国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慧林
目前中国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整个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形象模糊、旅游竞争力微弱。因此,在"合而不同"的基础上,塑造能够代表整个丝绸之路地方精神、地方依恋与核心价值的旅游品牌是目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实现该目标,不仅需要准确找出能够代表整个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特质的品牌基因,更需要依据品牌营销的基本思路全面打造强势的丝绸之路品牌形象,以提升整个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给旅游业带来的收益。鉴于此,本文试图探析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品牌化机制,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基于地格视角,提取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品牌基因;其次,从供给角度探讨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塑造过程;最后,从需求视角进一步探究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的品牌化机制。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品牌 品牌化 品牌基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南宇 李兰军
"丝绸之路"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与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对于我国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区域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旅游带的资源潜力,加强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间的省际合作,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和意义。从阐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与价值地位和丝绸之路的申遗背景和现实意义入手,论述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实践进程及丝绸之路跨国旅游合作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丝绸之路"中国段跨国合作申报世界遗产的实践措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程圩 隋丽娜 程默
采用文本挖掘法分析蚂蜂窝中关于丝绸之路(中国段)的440篇游记,研究表明:游客所选择的游线集中于西安至敦煌段,尤为关注敦煌,游踪集中于甘肃和青海境内,而洛阳至西安及敦煌至新疆段受关注程度略低;游客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认知形象较为综合,既有洞窟壁画、遗址遗迹等人文景观,又涵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观,情感倾向积极且一致;当地生活体验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司机具有重要的导游作用。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各区旅游业发展条件和态势不均,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形象建设策略;丝绸之路主题形象塑造要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各地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南宇
西北丝绸之路区以建设网络化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是加速西北丝绸之路区城市立体合作开发的重要选择。阐述了西北区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重点建设西北丝绸之路区五大都市旅游圈经济区及合作开发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西北区旅游产业带和旅游产业网,完善西北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的空间布局体系,打造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协作开发一体化网络模式,立体开发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网络,从而带动西北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震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区域的西北五省及四川、重庆和内蒙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分析了这八个地区2006-2013年的旅游效率。结果显示,这几个地区的旅游效率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别的,四川和重庆的旅游效率一直稳定的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地区则都出现了排名波动。进一步的投影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为提升效率这些地区需要结合实际采取恰当措施。此外,逐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几个地区整体的旅游效率是逐年优化的,主要得益于陕西、宁夏、重庆和内蒙的鼎立贡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红娟 赵丽娟 蒋玉石
本文运用八爪鱼采集器5.0抓取丝绸之路网络视频的网络文本有效评论数据,采用NViVo质性分析法对有效的非结构文本数据进行自由编码、轴向编码和主题编码,构建共词矩阵,然后借助UCiNET软件构建丝绸之路网络视频的多元旅游营销价值模型,从旅游者的视角分析丝绸之路网络视频的旅游营销价值。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网络视频的营销价值主要由体验价值、知识价值和旅游行为营销价值三个核心维度构成,且三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同强度的连接关系,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网络视频营销价值的立体网络结构。本研究对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通过网络视频实现精准旅游营销、培育我国丝绸之旅潜在市场和塑造"一带一路"战略之魂等具有指导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位置的行政性束缚,充分发挥核心节点作用,大力加强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的互动,以实现物流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莉莉 肖雯雯
基于旅游活动,城市之间形成空间相互作用,可以简化为以城市为节点,以城市间空间关联为边的城市群空间网络。提出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建模方法及衡量网络结构的指标,构建西北五省份和西南四省份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并利用网络指标研究基于旅游活动的城市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不均衡,较多的城市节点关联度低,少部分城市关联度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平均距离较小,内部子结构地理邻近性较强,目前来看,西北、西南整体旅游线路均较少,在制定旅游路线时,要充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群 网络结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会战 李树民 陈实 温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成功申遗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加速提供了重大契机。梳理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文献的研究脉络与逻辑关系,本文从合作基础理论、合作动力机制、合作战略、合作模式、合作路径、合作机制体制和国际旅游合作等七方面对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国内研究内容进行了述评,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合作 国内研究 述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陈芳婷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