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8)
2023(9583)
2022(8688)
2021(8162)
2020(6879)
2019(15989)
2018(16002)
2017(31042)
2016(17124)
2015(19215)
2014(19162)
2013(19041)
2012(17291)
2011(15496)
2010(15170)
2009(13663)
2008(13012)
2007(11040)
2006(9478)
2005(8010)
作者
(49859)
(41092)
(40984)
(38892)
(26183)
(19796)
(18590)
(16364)
(15737)
(14558)
(14344)
(13731)
(12910)
(12861)
(12684)
(12656)
(12470)
(12247)
(11745)
(11610)
(10359)
(9939)
(9840)
(9280)
(9201)
(9169)
(9063)
(8962)
(8313)
(8298)
学科
(65451)
经济(65382)
管理(46926)
(45061)
(37259)
企业(37259)
方法(33307)
数学(29078)
数学方法(28768)
(17792)
(15622)
中国(15540)
(14840)
业经(14563)
地方(13625)
农业(12080)
理论(11449)
(11249)
贸易(11245)
(10883)
(10878)
环境(10863)
技术(10631)
(9830)
(9752)
财务(9693)
财务管理(9678)
教育(9672)
(9320)
企业财务(9168)
机构
大学(239518)
学院(237432)
管理(98273)
(89127)
经济(87105)
理学(86600)
理学院(85634)
管理学(84129)
管理学院(83716)
研究(77319)
中国(54375)
科学(51367)
(50764)
(41587)
业大(39912)
(38913)
(38044)
研究所(36122)
中心(34731)
(33655)
农业(33016)
(31846)
财经(31700)
北京(31594)
师范(31529)
(28927)
(28025)
(26866)
技术(25693)
师范大学(25644)
基金
项目(172768)
科学(135216)
基金(124775)
研究(124449)
(109322)
国家(108414)
科学基金(93009)
社会(76295)
社会科(72251)
社会科学(72230)
(68626)
基金项目(67791)
自然(62586)
自然科(61093)
自然科学(61080)
自然科学基金(59972)
(57708)
教育(56962)
资助(51128)
编号(51108)
成果(40563)
重点(38242)
(37437)
(36382)
(36015)
课题(34602)
创新(33481)
科研(33390)
计划(31969)
大学(31955)
期刊
(92082)
经济(92082)
研究(65700)
学报(41364)
中国(40266)
科学(37061)
(36904)
管理(33619)
大学(30525)
学学(28725)
教育(26857)
(26498)
农业(26333)
技术(20121)
业经(15685)
(15431)
金融(15431)
财经(14270)
图书(14177)
经济研究(14043)
(13135)
科技(12795)
理论(12312)
问题(11998)
(11992)
实践(11590)
(11590)
技术经济(11430)
(11254)
业大(11143)
共检索到32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媛  周玉  张磊  沈庆丰  
西加毒素是由剧毒纲比甲藻产生,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珊瑚鱼毒素,通过食物链传递而蓄积于各种珊瑚鱼体内。西加毒素与钠通道受体靶部位VI结合,激活钠通道,增加钠离子通透性。人类误食了含有西加毒素的珊瑚鱼即引起中毒。近几年,随着珊瑚鱼大量的出口,西加毒素中毒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西加毒素中毒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持续长时间的神经感觉异常,并且以温度感觉倒错最具特征性。西加毒素轻度中毒病例可出现暂时性近视及眼痛症状,饮酒可加重病情。曾经西加毒素中毒的人再次中毒的机会较大,症状会更严重。由于目前对含西加毒素的鱼类缺乏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使得西加毒素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中毒,建议勿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露  朱海  郭爱珍  范放  李金峰  赵芳  杨小夏  洪小柳  马淑棉  司徒翠华  
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剂量的太平洋西加毒素(Pacific ciguatoxin-1,P-CTX-1)、箭毒苷和藜芦定,在不同时间点终止培养,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标定活细胞量,分析西加毒素剂量与细胞活性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细胞与毒素作用不同时间,西加毒素剂量(x)与光密度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呈现差异。在10 h、15 h及20 h等不同时间,其线性方程分别为y=-0.082 6x+0.923 0(R2=0.978 9)、y=-0.044 3x+0.601 5(R2=0.962 1)、y=-0.020 4x+0.323 7(R2=0.928 1)。以10 h的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兆新  郭萌萌  杨守国  邢丽红  谭志军  
蛤毒素是由有毒甲藻产生的脂溶性毒素,已经确认的同系物有14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贝类中蛤毒素组成特征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蛤毒素的小鼠腹腔注射毒性大于经口毒性。目前,国际上蛤毒素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尚不统一。蛤毒素的总量可用生物法测定,每种蛤毒素组分的含量可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蛤毒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正在研究阶段。我国关于蛤毒素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对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及代谢规律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彦彤  张文政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农作物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为了实现更好的自我保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毒素。如果人类和动物长期摄入这些带毒的食物,会对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UNEP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而很少关注极端天气对农作物成分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个全新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关注、分析和研究。极端气候将导致农作物毒素加剧长期以来,人们对极端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极端气候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关注点集中在粮食安全等领域。实际上,极端气候的频发,不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斌  叶建仁  包宏  
从毒素化学、毒素作用机理、毒素的遗传基础、毒素在林木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些年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的成果。指出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林木病害防治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薇  缪德年  张部昌  顾赛红  赵志辉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MDA的含量。结果显示: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染毒12h后,2.5、5、10、20和40μg·mL-1OTA剂量组BHK细胞的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至染毒24h,40μg·mL-1OTA染毒剂量组细胞活力下降达90%。OTA对BHK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同样存在明显的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丽  许国焕  熊达  谭文俊  程炜轩  吴清洋  
通过56 d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α-硫辛酸(LA)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摄食含蓝藻粉饲料后的解毒作用。以不添加蓝藻粉和LA的饲料组作为正对照,其他5种饲料均添加9.0%的藻粉(含80 mg/kg的微囊藻毒素),LA添加量分别为:0、150、300、600和1 200 mg/kg(分别为负对照、LA150、LA300、LA600和LA1 200),共配制6种近似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结果显示:负对照和各LA添加组实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正对照组,LA600和LA1 200组实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和其它L...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联泰  高健  安贤惠  许宁  张晓磊  阚飞  
通过研究冻融海蜇触手,Sephadex G-10凝胶过滤层析脱盐,SP Sephadex C-25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触手中分离到RE-5-6毒素,初步测定其分子量约为66.2kD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E-5-6具有下列性质。(1)对鸡血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2)可大大提高小白鼠的对热痛阈值即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镇痛作用随着注射浓度的增加而加强;(3)对小白鼠皮肤和眼睛分别表现中度和轻度刺激性;(4)对革蓝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以及真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但未检测到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张杨  王英姿  魏松红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病斑面积6.53mm2。粗毒素杀草谱和对作物安全性测试结果为:鸭跖草和藜对毒素最敏感,伤害反应为4级;反枝苋和虎尾草伤害反应分别为3级和1级;玉米和高粱对粗毒素敏感,小麦、大豆和花生对粗毒素不敏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周瑜  叶辉  
云南半帚孢 (Leptographiumyunnanense)是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携带的一种主要的病原性伴生真菌 .以PD培养液对该菌进行培养 ,培养滤液即毒素原液中蛋白部分具致病活性 ,在冷藏及室温条件下 ,该毒素能较长时间 (2 0~ 40d)保持致病活性 (即能在寄主树木上形成一定长度的韧皮反应区 ) ,随着温度的升高 ,其活性逐渐丧失 ;在 6 0℃时 ,该毒素仍可保持一定的活性 ,而在超过 80℃时 ,则完全丧失其活性 .毒素原液pH值为 5 1,渗透势为 - 12 0kPa ,经试验确定毒素原液的毒性非溶液的酸度或渗透势所致 ,从而表明该菌培养液中存在具致病活性的毒素物质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梅  卢志军  王文君  郑建秋  黄俊生  吴学宏  
为研究甘蓝感病(北农早生)和抗病(珍奇)品种种传尖孢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测定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能够引起幼苗枯萎;其粗毒素中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552和105μg/mL,并且粗毒素对甘蓝的致害作用随着镰刀菌酸含量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陈辉蓉  雷腊梅  宋立荣  付贵萍  金建明  贺锋  何振荣  
以含水华的鱼塘水作为进水灌溉两套上行流 -下行流人工湿地系统 ,系统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灌溉一周后收集人工湿地进出水水样 ,用HPLC法检测其藻毒素含量 ,结合温度、电位、溶氧等理化指标和细菌、藻类数量的变化 ,分析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其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 ,人工湿地系统对藻毒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对藻毒素含量 0 .117g/L的进水 ,两套系统去除率分别为 6 8.5%和 34.6 % ,芦苇 -水葱组合的湿地系统去除效果优于茭白 -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在三种主要藻毒素RR、YR、LR中 ,湿地对YR的去除效果最好 ,湿地出水中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基质的吸附和细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若英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 ,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肉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除肉桂外 ,还对香樟、马尾松、薇苷菊、卤地菊和番茄等植物具有致萎活性。毒素为弱酸性 (pH5 4 ) ,对冷、热稳定性强 ,极性较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正丁醇 +丙桐及乙酸乙酯 ,部分溶于氯仿 ,基本不溶于乙醚。研究表明毒素为非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类大分子物质。含毒滤液可能含有糖醛类物质 ,其致毒活性经乙醇和丙酮纯化后有所增强 ,经HPLC分离出的组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王静  吴学丹  
通过磷酸缓冲液提取、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Fast Flow离子交换等分离纯化技术,从黄鳝(Monopterus albus)肌肉中分离到具有溶血活性的MAM-Ⅰ-2毒素,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AM-Ⅰ-2能使鸡血发生溶血现象,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抗凝血活性,对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该毒素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000。对MAM-Ⅰ-2的前体物质MAM-Ⅰ的研究表明:MAM-Ⅰ除具有MAM-Ⅰ-2的特性外,还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对MAM-Ⅰ毒素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桂梅  鲍宝龙  
从中国有毒河鲀的种类和分布、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的来源、河鲀对河鲀毒素的耐受性、人工养殖河鲀的河鲀毒性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河鲀与河鲀毒素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关于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来源的新观点,认为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可能是河鲀以细菌产生的河鲀毒素类似物为前体,生物合成而成的。养殖河鲀的毒性控制,需同时考虑食物链和河鲀本身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