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0)
2023(6338)
2022(5364)
2021(4700)
2020(3712)
2019(8436)
2018(8269)
2017(15363)
2016(8436)
2015(9484)
2014(9574)
2013(9474)
2012(9244)
2011(8717)
2010(9120)
2009(8024)
2008(7994)
2007(7272)
2006(6706)
2005(6417)
作者
(26403)
(22097)
(21976)
(20610)
(14216)
(10711)
(9856)
(8662)
(8434)
(8042)
(7631)
(7346)
(7340)
(7253)
(7153)
(6832)
(6582)
(6423)
(6417)
(6413)
(5812)
(5631)
(5362)
(5106)
(5088)
(4998)
(4949)
(4941)
(4643)
(4425)
学科
(41074)
经济(41035)
(20077)
管理(18856)
地方(16782)
中国(15426)
(13846)
企业(13846)
(12799)
业经(10352)
地方经济(9596)
(8949)
农业(8944)
(8697)
金融(8695)
方法(8684)
(8460)
(8248)
(8244)
贸易(8238)
银行(8221)
(8068)
(7898)
数学(7044)
(7036)
数学方法(6990)
(6800)
环境(6775)
发展(6721)
(6697)
机构
学院(122530)
大学(119827)
研究(51402)
(49705)
经济(48560)
管理(39643)
中国(38613)
理学(32345)
理学院(31840)
科学(31814)
管理学(31239)
管理学院(31003)
(27962)
(27480)
(25535)
研究所(25125)
(22698)
中心(22294)
(21149)
农业(19814)
(19103)
师范(18874)
(18602)
业大(18453)
北京(18188)
(17647)
(17181)
财经(16756)
科学院(15900)
技术(15124)
基金
项目(74856)
科学(57557)
研究(55862)
基金(50787)
(44854)
国家(44403)
科学基金(36259)
社会(34056)
社会科(32218)
社会科学(32212)
(31301)
(26203)
基金项目(26134)
教育(24757)
(23393)
编号(22913)
自然(22068)
自然科(21499)
自然科学(21494)
自然科学基金(21090)
资助(20656)
成果(19602)
发展(18843)
(18488)
课题(17811)
重点(17608)
(15470)
(15401)
创新(14475)
(14451)
期刊
(68162)
经济(68162)
研究(42117)
中国(32892)
(25819)
学报(21212)
科学(19023)
教育(18499)
农业(17799)
管理(16859)
(16330)
大学(15802)
(15762)
金融(15762)
学学(14736)
业经(12764)
技术(10959)
经济研究(10819)
(9270)
问题(8499)
财经(8164)
世界(7336)
(7133)
国际(6967)
(6941)
论坛(6941)
(6904)
商业(6460)
(6264)
科技(6145)
共检索到211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宋超  庄平  张涛  王斌  黄晓荣  
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F2)仔鱼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仔鱼刚出膜[0日龄,(9.16±0.21)mm]开始一直观察到早期稚鱼阶段[53日龄,(87.12±1.92)mm]。从形态发育来看,西伯利亚鲟仔鱼的胚后发育可以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9日龄)摄食;晚期仔鱼,从开口摄食至器官发育基本完全(37日龄);以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期的形态建成与分化明显地比晚期仔鱼和早期稚鱼快,其中,早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晚期仔鱼,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当仔鱼在形态上完成向成鱼转变时,表示进入了早期稚鱼期。西伯利亚鲟胚后发育的观察结果显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技术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通过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对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各阶段进行区分。在水温(18.0±1.0)℃,pH 7.0~7.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9.05±0.14)mm,出膜后7日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仔鱼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视觉是主要的感觉功能;8日龄至22日龄为晚期仔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卵黄囊已消失,仔鱼转为底栖生活,开始主动摄食,各鳍条及其支鳍软骨逐渐发育完善,视网膜、味蕾、嗅囊和壶腹等器官的分化基本完成;23日龄至57日龄为稚鱼期,主要从骨板开始生长到骨板形成,各器官发育完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美平  庄平  张涛  颜世伟  章龙珍  刘婷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繁育、养殖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幼、成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的迁移,生殖褶的生成,性腺雌雄分化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于3dph(Days post-hatch)时,PGC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仔鱼卵黄囊上方两中肾管之间,10dph时其迁移到背侧的腹膜上皮上,13dph时其沿腹膜上皮朝肾管区下方迁移,22dph时生殖嵴形成,31dph时原始性腺形成,40~60dph时原始性腺发育形成裂腔,PGCs沿腔壁排列,裂腔经过进一步发育并从背离腹膜上皮的底端慢慢愈合成实体,90dph时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涛  颜世伟  庄平  章龙珍  田美平  杨金海  
利用超声波检查仪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的性别及性腺发育进行超声波扫描,并利用微创手术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法来验证超声波对西伯利亚鲟性别及发育时期扫描的鉴定结果。通过对比研究表明:超声波方法对西伯利亚鲟性别鉴定的准确率较高,对2~5龄雌性鉴定的准确率为95%,对雄性鉴定的准确率为87%。超声波技术鉴定性腺发育的准确率随性腺的发育而提高,鉴定早期性腺(Ⅰ~Ⅱ期)发育的准确率(65.25%)低于对晚期性腺(Ⅲ~Ⅴ期)发育鉴定的准确率(88.65%)。超声波技术鉴定西伯利亚鲟性别及性腺发育速度较快,根据鱼的发育状况,平均每尾鱼所用的时间约30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瑞芳  庄平  章龙珍  石小涛  刘鉴毅  张俊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新鑫   陈建华   王蓬锴   刘权钢   董胜君  
【目的】探究西伯利亚杏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揭示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关系,为西伯利亚杏生殖生物学研究和种质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伯利亚杏雄性不育和可育系的花蕾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改良醋酸洋红染色技术观测不同发育时期小孢子的形态,并对其花器官形态进行表型观测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杏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包括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时期和成熟期,其中小孢子时期包括单核期(单核早期、单核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双核早期、双核中期、双核晚期),各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明显。在双核早期,雄性不育系的小孢子因未能完成有丝分裂而发育异常,但花器官发育无异常。西伯利亚杏的花蕾横径、花蕾纵径、花药横径和花药纵径随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大。小孢子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特征存在对应关系,依花蕾横径、花药横径和花药纵径可区分双核早期至双核晚期的小孢子,依花萼颜色可区分单核中期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再结合小孢子直径可区分单核早期至双核早期的小孢子。在双核早期,西伯利亚杏雄性不育和可育系的花蕾横径分别为3.36和3.34 mm,花药纵径分别为0.95和0.96 mm,花药横径均为0.73 mm,小孢子直径均为28.90μm。【结论】西伯利亚杏花蕾横径、花药横径、花药纵径和花萼颜色与小孢子时期存在对应关系,能够作为划分小孢子时期的重要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刘鹏  庄平  王斌  闫文罡  
为改进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探讨精子损伤机制,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伯利亚鲟鲜精与冷冻后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经过冷冻保存后精子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子顶体长、精子头中部宽、头中部宽与前部宽比值及中段宽与鲜精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段长度、后外侧延伸物长度比鲜精显著变短(P<0.05)。精子经过冷冻后有30.5%的精子在形态、结构上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受损精子显微结构表现为顶体后外侧延伸物与核糅合,顶体内容物丢失;核膜囊泡化、核膜断裂,核内出现空泡;线粒体内嵴弥散,线粒体脱落;鞭毛外膜松弛与鞭毛脱离等。部分受损伤精子出现顶体丢失,中段脱落,鞭毛自中段基部断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颜世伟  庄平  张涛  马境  章龙珍  
利用微创手术检查的方法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的卵巢发育期进行鉴别,根据卵巢发育期将西伯利亚鲟分为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共5个实验组。对5个实验组血清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血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卵巢发育,血清LPL活性、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甘油三酯(TG)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LPL在Ⅴ期达到最高值,VLDL-C、TG均在Ⅳ期达到最高值;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卵巢发育表现为上升趋势。血清TG与LPL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章龙珍  赵峰  庄平  王斌  冯广朋  黄晓荣  
利用微创手术检查的方法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性别和卵巢发育期进行鉴别,根据性别和卵巢发育期将西伯利亚鲟分为性成熟雄鱼(M)、雌鱼Ⅲ期、Ⅳ期和Ⅴ期共4个组。对4个组的22个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雄鱼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随着雌鱼卵巢的发育,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离子(Ca2+)和无机磷(P)水平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糖(GLU)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血液淀粉酶(AMY)和球蛋白(GLB)水平则是在Ⅴ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陈宁宁  张涛  宋超  赵峰  刘鉴毅  
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2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消化酶活性及分布特征。通过对5种消化器官(胃、肝脏、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中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3种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是淀粉酶的主要分泌器官,淀粉酶活性在幽门盲囊中最高,其次是十二指肠,幽门盲囊和十二指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瓣肠(p<0.05);胃和肝脏淀粉酶活性极低,与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和瓣肠是蛋白酶分泌主要器官,胃中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是瓣肠,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盲囊、十二指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宁宁  章龙珍  庄平  张涛  赵峰  黄桂云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蒙云  何立志  王晗  于非  何岚  袁亮  廖成敏  刘余平  李占武  季荣  叶小芳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涛  章龙珍  赵峰  庄平  王斌  冯广朋  黄晓荣  
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了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aerii)不同性别和卵巢发育时期血浆中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利用活组织取样的方法,根据性别和卵子颜色及大小将实验鱼分为成熟雄鱼(M)、雌鱼Ⅲ期、Ⅳ期和Ⅴ期共4个组。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血浆T含量雄鱼高于雌鱼(P<0.01),且雄鱼与雌鱼Ⅲ期和Ⅴ期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2含量除与雌鱼Ⅳ期有极显著性差异外(P0.05),雄鱼表现为T含量和T/E2比值高,而E2含量低。雌鱼随卵巢的发育T和E2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宁宇  程起群  高露娇  么宗利  夏连军  
在90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V1组(0.12m.s-1),V2组(0.16m.s-1),V3组(0.20m.s-1),和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24.7℃变化。在16.7~22.5℃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V+69.567(R2=0.99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