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8)
2023(11622)
2022(10296)
2021(9520)
2020(7948)
2019(18201)
2018(18237)
2017(35147)
2016(18940)
2015(21399)
2014(21556)
2013(21405)
2012(19781)
2011(18049)
2010(18034)
2009(16520)
2008(15719)
2007(13616)
2006(12150)
2005(10685)
作者
(55757)
(46403)
(46024)
(44076)
(29663)
(22203)
(20882)
(18248)
(17715)
(16487)
(15818)
(15731)
(14883)
(14690)
(14334)
(14177)
(13707)
(13409)
(13348)
(13043)
(11471)
(11460)
(11062)
(10598)
(10428)
(10317)
(10214)
(9983)
(9370)
(8918)
学科
(96999)
经济(96910)
管理(53390)
(47901)
(39706)
企业(39706)
方法(37541)
数学(32639)
数学方法(32317)
地方(24549)
中国(20710)
(20435)
(20372)
业经(18943)
(17217)
地方经济(15067)
农业(14026)
环境(13760)
(13641)
(13495)
贸易(13484)
(13200)
理论(13013)
(12939)
(11194)
金融(11192)
技术(11166)
(11055)
(10699)
银行(10665)
机构
大学(275826)
学院(274004)
(116130)
经济(113703)
管理(109763)
研究(95771)
理学(95127)
理学院(94049)
管理学(92501)
管理学院(92013)
中国(68823)
科学(59353)
(58631)
(49218)
(48071)
研究所(43999)
中心(41850)
(41644)
业大(40236)
财经(39946)
(39881)
北京(37254)
(36353)
(36207)
师范(36067)
经济学(34966)
(34890)
农业(32366)
(31878)
经济学院(31162)
基金
项目(188694)
科学(147864)
研究(137877)
基金(136584)
(118821)
国家(117872)
科学基金(100967)
社会(86864)
社会科(82291)
社会科学(82267)
(73267)
基金项目(73222)
自然(65672)
自然科(64036)
自然科学(64022)
自然科学基金(62828)
教育(61749)
(61530)
资助(56129)
编号(55916)
成果(44853)
重点(41976)
(41092)
(41041)
(38631)
课题(38298)
创新(36059)
科研(35532)
国家社会(35339)
教育部(35193)
期刊
(132985)
经济(132985)
研究(83943)
中国(48200)
学报(42304)
管理(40979)
科学(40075)
(37345)
(35368)
大学(31635)
学学(29949)
教育(27078)
农业(26141)
技术(24039)
经济研究(21538)
(21325)
金融(21325)
业经(19784)
财经(19748)
问题(17018)
(16915)
技术经济(14814)
图书(14163)
理论(13806)
(13162)
科技(13079)
资源(12931)
现代(12912)
实践(12482)
(12482)
共检索到402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玲  田代贵  
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关中城市群联合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具有现实可行性。西三角经济区处于经济区发展的第三阶段初期,其进一步成型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人为推动。西三角经济区应发展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的协调型增长极、"中国的工厂"、国家南向对外开放重要基地以及生态安全屏障和国防安全战略基地。西三角经济区可划分为七大功能区,最终形成"三核、四轴、六带"的区域空间发展框架。目前,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产业分区与协作的新格局和完善城镇体系建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林  
西三角经济区跨越川、陕、渝两省一市,它的提出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西三角是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要支撑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还需要强化其综合交通的发展。应遵循"统筹建设,梯度推进,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三地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总体运行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平均水平持平,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运输三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秋平  
北部湾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同属南方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比较两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坚持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优势,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聚集人才,创建人事改革试验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智洪  吴江  
文章通过西三角经济区的界定及其基本区位的明确,结合西三角的自然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互补、重庆、成都和西安三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集聚、便捷式立体交通等现实基础的分析,探索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战略思路,实现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机构集中化、区域治理多元化和投资平台国际化的可持续战略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景蔚  王焕祥  
对长三角经济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1990—2002年期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了三省市的人力资本投资、投资效率、资本存量状况、空间结构及其特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明  高德健  魏建  
利用同时体现增加意愿产出、减少非意愿产出和减少投入的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距离函数,评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增长绩效。实证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山东地区的无效率水平逐年提高,随着政策落实,效率水平持续降低但有所趋缓;生产力呈"进步—退步—退步趋势减缓"的变动态势,其衰退主要源于效率恶化,技术进步虽有一定成效但难以弥补效率恶化;效率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烟台和东营两地各项的指标相对良好,其他地区的差异程度各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清泉  
论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城市发展状况,揭示了城市群发展的圈层结构,探讨了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势态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德田  黄秉杰  杨磊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蓉  李津逵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国际中心城市、以及围绕国际中心城市的城市群一般都拥有广阔的腹地,它们从崛起到发展必然存在对周边腹地的整合。世界级的城市,必须要有世界级的腹地;同样,腹地要成为世界级的区域,没有中心城市也不行。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大珠三角要赢得新一轮的发展,腹地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孙亮  
从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地域来源结构和素质技能结构等方面揭示珠三角经济区劳动力结构特征及近年变化趋势,结合珠三角经济区未来产业升级方向与地域分工,分析劳动力结构对其产业升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为促进产业顺利升级提供决策借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子江  何琼隽  张成科  
本文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9+2)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成员在经济制度、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方面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提出泛珠经济区合作机制研究的制度性框架与设计理论方法,通过对参与程度的分析,建立泛珠经济区的激励机制,探讨泛珠经济区的运行机制,进而从商业流程、技术等七个方面研究如何维持合作机制有效运行的途径,为泛珠经济区的成功运作提供良好的决策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春松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并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地比较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差距。文章认为,海西经济区的城市竞争力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事业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力均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为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应该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深化海峡两岸的交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科技教育竞争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作新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975亿元,1979--199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进出口贸易、银行存贷款总量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产业经济指标在全省、全国同类地区相比,都是绝对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全国全方位的开放,地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保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慧雯  张璇  
长三角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由于该区域的各市之间有着不同的产业优势,因而形成了该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模式。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演进,即是对长三角分工合作起源了解其存在的历史模式和问题,后对具有长三角特色的分工与合作的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分工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求光  李洪英  
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和面板数据,就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R&D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R&D投入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效应;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三大经济区的R&D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上都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③三个不同经济区之间内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区域经济也在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