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4)
2023(3824)
2022(3183)
2021(3027)
2020(2606)
2019(5617)
2018(5391)
2017(10340)
2016(5700)
2015(5943)
2014(5989)
2013(5900)
2012(5602)
2011(5099)
2010(5079)
2009(4621)
2008(4664)
2007(4190)
2006(3488)
2005(3278)
作者
(18258)
(15380)
(15157)
(14652)
(9914)
(7555)
(6850)
(5963)
(5861)
(5463)
(5456)
(5138)
(5133)
(5049)
(4845)
(4724)
(4632)
(4625)
(4479)
(4435)
(4005)
(3959)
(3693)
(3564)
(3540)
(3406)
(3406)
(3286)
(3256)
(3177)
学科
(20798)
经济(20772)
(14143)
管理(13296)
(11357)
企业(11357)
(11070)
方法(9264)
数学(7796)
数学方法(7691)
(5721)
中国(5356)
(4593)
(4367)
理论(4339)
(4011)
银行(3995)
(3911)
金融(3910)
(3841)
业经(3810)
(3747)
财务(3743)
财务管理(3734)
技术(3695)
企业财务(3648)
(3291)
贸易(3290)
(3191)
经济学(3171)
机构
大学(84992)
学院(81986)
研究(32989)
(31336)
经济(30667)
管理(27413)
理学(23547)
理学院(23197)
中国(22691)
管理学(22679)
管理学院(22501)
科学(22479)
(18982)
(18240)
(18215)
研究所(16943)
农业(15310)
业大(15053)
(14814)
中心(14097)
财经(12180)
(12098)
(11751)
(11355)
北京(11205)
(11184)
师范(11148)
经济学(10597)
(10100)
科学院(9961)
基金
项目(57486)
科学(44405)
基金(42439)
(39418)
国家(39144)
研究(37530)
科学基金(32064)
社会(23468)
自然(22252)
社会科(22221)
社会科学(22213)
基金项目(21955)
(21836)
自然科(21766)
自然科学(21757)
自然科学基金(21410)
(19320)
资助(17579)
教育(17504)
重点(13729)
编号(13513)
(12677)
计划(12080)
(11976)
(11896)
成果(11873)
科研(11638)
(11376)
创新(11278)
科技(10800)
期刊
(32033)
经济(32033)
研究(23383)
学报(20730)
(16892)
科学(16207)
中国(15595)
大学(14682)
学学(13865)
(11702)
农业(11661)
管理(9989)
教育(9123)
(7051)
金融(7051)
财经(6528)
(6307)
业大(6065)
经济研究(5892)
(5639)
技术(5438)
(5119)
农业大学(5030)
图书(4742)
林业(4569)
科技(4295)
业经(4204)
问题(4052)
(3463)
书馆(3368)
共检索到12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海霞  阎毅  张金桐  郭淑英  宗世祥  刘红霞  刘金龙  杨美红  
在林间自然条件下观察褛裳夜蛾的羽化、求偶、交配与产卵等行为,通过林间诱蛾试验验证其性趋向。结果表明:褛裳夜蛾的成虫于6月初开始羽化,至6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整个羽化期持续将近1个月,日羽化高峰在21:00—23:00。雌雄性比1∶1.02,雄蛾先羽化。雌蛾最早在羽化3天以后才开始求偶,一周左右表现最为强烈,3~5日龄的雌蛾求偶高峰期在2:00—4:00,而6~7日龄的求偶高峰期在24:00—2:00,求偶高峰期随虫龄的增加逐渐提前。褛裳夜蛾雌雄成虫一生只交尾1次,交尾高峰期在4:30前后,光期未见交尾。雌蛾的交尾活动受日龄影响显著,6和7日龄蛾交尾能力最强,其交配时间最短,其他日龄雌蛾交尾时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盛忠雷  彭萍  林强  胡翔  黄尚俊  
本文就茶细蛾成虫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细蛾成虫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只是雌成虫尾部具有暗褐色长毛,区别于雄虫;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配。通过2011年在重庆地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显示,茶细蛾在重庆地区年发生7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终见于12月上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柿(Diospyros kaki L.f.)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近几年来国艺工作者从日本引进甜柿不同品种,已见成效,在我国南力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随着甜柿生产基地的相继建立,发现苹梢鹰夜蛾(Hypocala subsatura Guenee)的危害日趋严重。幼虫吐丝粘连苗木和幼树叶片成苞,取食苞中嫩芽和叶,致使枝秃梢枯,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树的生长。该虫国内外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捷  张文勤  蒋义庆  白杨  
胡桃豹夜蛾Sinna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 1年发生 6代 ,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 6龄 ,末 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候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 1”烟剂 ;80 %敌敌畏乳油 1 0 0 0~ 1 2 0 0倍喷射 3~ 4龄幼虫 ;于第 1代、第 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 ,地面喷射 50 %辛硫磷乳油 1 0 0 0~ 1 50 0倍或4 0 %甲基异柳磷乳油 1 0 0 0~ 1 50 0倍液 ,或喷布白僵菌粉剂 ,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线茹  李为争  原国辉  陈智  马继盛  沈佐锐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提取物及其 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 ,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 ,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 5~ 4 0 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交配娥还是已交配蛾 ,能引起较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 ,植醇、2 甲基环己烷和 β 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 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 ,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马骏  肖芬  
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薯天蛾,研究了甘薯天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龄期幼虫的历期、体长、取食量、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幼虫共有5个龄期且龄期数不受温度、饲料的影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虫,幼虫体色会出现分化;此外,还测定了虫体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虫体铅含量为1.125g/kg,超过了FAO/WHO规定的食品中铅含量的上限,认为该虫不宜直接作为饲用和食用昆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秀好  于永辉  曹书阁  骆有庆  罗基同  王辑建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广西、广东新发现严重危害桉树的蛀干害虫,本文记述了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广西分布于12个市49个县,10个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232个乡镇,危害桉树面积达2 894.42 hm2,多数个体1年完成1代,以幼虫于12月中下旬开始在受害树干中越冬,次年2—3月化蛹,4月羽化,5月上旬初孵幼虫出现,6—8月幼虫上树转移危害,1年只有1次羽化;该虫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以沟谷和坡底危害较严重,主要危害1 2年生巨尾桉和尾巨桉无性系。1年生和2年生受害桉树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率分别为16.70%和24.78%。沟谷和坡底1 2年生速生桉无性系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加德   王梅   冯丹   冯志伟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为比较同域混合发生的两种竹蝗属昆虫,即黄脊竹蝗与青脊竹蝗形态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采自同一地理区域的两种竹蝗的成虫,在大棚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后足股节、头幅、外生殖器等,及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交尾习性、寄主植物取食习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6.55±1.42 mm,触角23.46±1.29 mm,后足股节21.68±0.28mm,头幅5.33±0.2 mm;雄成虫体长31.35±0.75 mm,触角23.22±0.9 mm,后足股节17.86±0.23mm,头幅4.08±0.19 mm。青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4.63±0.44 mm,触角18.34±0.56 mm,后足股节18.67±1.62 mm,头幅4.61±0.18 mm;雄成虫体长26.82±2.77 mm,触角17.75±1.58 mm,后足股节16.09±0.47 mm,头幅3.5±0.29 mm。同种竹蝗间雌雄成虫体长差异显著,两种竹蝗比较时雌雄体长、触角、后足股节以及头幅差异显著,雌性成虫的体长变化趋势相似,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相似。黄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14:00—17:00时,青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9:00—12:00时。两种竹蝗成虫在面对3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表现出相同的取食偏好,均是最喜食毛竹,其次是芭蕉,最后是无芒雀麦,但青脊竹蝗的取食量大于黄脊竹蝗。[结论 ]两种竹蝗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两种竹蝗能够同域发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两种竹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  高明  邓兆荣  李秀环  慕卫  
【目的】测定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抗茚虫威品系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生物适合度及抗性遗传方式。【方法】生测方法确定交互抗性程度,组建种群生命表评价抗性品系的生物适合度,LD-P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抗性遗传方式。【结果】对茚虫威产生134倍抗性的甜菜夜蛾品系(RR-indox)除对甲维盐表现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12.59倍)外,对其它7种药剂均没有明显交互抗性。抗性品系相对敏感品系的生物适合度为0.44,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上的不利性。杂交后代(F1,R♀×S♂;F′1,S♀×R♂)的显性度分别为0.54和0.74,甜菜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为常染色体多基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宗世祥  骆有庆  许志春  赵怀玉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广祖  陈斌  李正跃  肖肖  
以分离自鳞翅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e)罹病虫体的3个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菌株NY-LE01、NY-PL02和NY-AA00为材料,研究了各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萌发率、抗旱力及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菌株NY-LE01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培养24 h的孢子平均萌发率及抗旱能力明显高于NY-PL02和NY-AA00菌株。菌株NY-LE01、NY-PL02和NY-AA00对甜菜夜蛾幼虫的侵染致病毒力回归方程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慧芳  武海威  钟万芳  刘宝生  牛洪涛  
核型多角体病毒不仅直接感染幼虫,也与宿主成虫的生殖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摄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 NPV)时对其生殖力和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通过补充营养摄入病毒后,其生殖力所受影响因成虫日龄不同而异,随日龄增加,病毒的影响减弱。羽化后第1天即1日龄成虫摄入病毒,其平均产卵量和残留卵量分别为221.6和163.7粒/雌,均显著低于对照(390.5和237.5粒/雌),交配次数也显著降低;4日龄成虫摄入病毒,生殖力未受影响。成虫寿命均未受到病毒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斜纹夜蛾卵巢发育分成5级;病毒对1日龄雌蛾卵巢长度有影响,雌蛾在摄入病毒1 d后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雄飞  李晓娟  骆有庆  许志春  田桂芳  张铁林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珍珍  李明贵  郭亚楠  印象初  张帆  许永玉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星  王华  
记述中国裳夜蛾亚科1个新记录属塔夜蛾属(Taviodes Hampson,1926)和1个新记录种(幅塔夜蛾T.fulvescens Hampson,1926),并提供新记录种的成虫及雄性外生殖器照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