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5)
2023(6796)
2022(5738)
2021(5089)
2020(3986)
2019(8915)
2018(8668)
2017(15638)
2016(8833)
2015(9736)
2014(9771)
2013(9863)
2012(9746)
2011(9321)
2010(9570)
2009(8839)
2008(8706)
2007(7965)
2006(7298)
2005(7037)
作者
(29746)
(24673)
(24669)
(23234)
(15894)
(12084)
(11183)
(9703)
(9677)
(8859)
(8619)
(8306)
(8283)
(8094)
(8048)
(7501)
(7467)
(7415)
(7320)
(7171)
(6665)
(6438)
(6210)
(5781)
(5693)
(5656)
(5645)
(5604)
(5327)
(4996)
学科
(42832)
经济(42786)
(20641)
管理(20294)
地方(16497)
中国(15484)
(14995)
企业(14995)
(14189)
(13067)
业经(11410)
地方经济(9465)
农业(9224)
方法(9163)
(9028)
(8189)
金融(8187)
(7907)
银行(7876)
(7795)
环境(7012)
(6964)
发展(6785)
(6758)
(6734)
(6604)
数学(6591)
贸易(6591)
技术(6562)
数学方法(6524)
机构
学院(133295)
大学(132149)
研究(55808)
(51141)
经济(49999)
管理(42634)
中国(41096)
科学(37491)
理学(35036)
理学院(34440)
管理学(33756)
管理学院(33506)
(32080)
(30859)
(30220)
研究所(28034)
农业(25217)
中心(23975)
(23055)
业大(22756)
(22601)
(20574)
师范(20244)
(19815)
(19751)
北京(19395)
(18302)
科学院(17783)
财经(17221)
技术(17030)
基金
项目(84023)
科学(64350)
研究(59140)
基金(57709)
(52033)
国家(51545)
科学基金(42111)
社会(35722)
(35511)
社会科(33632)
社会科学(33625)
基金项目(29649)
(29508)
自然(27193)
自然科(26521)
自然科学(26506)
教育(26410)
自然科学基金(26006)
(25131)
编号(23559)
资助(23376)
成果(20504)
重点(19966)
发展(19749)
(19386)
课题(18298)
(17614)
计划(16807)
(16755)
创新(16557)
期刊
(69468)
经济(69468)
研究(42756)
中国(35188)
(32263)
学报(29023)
科学(23990)
农业(22194)
大学(20726)
学学(19462)
教育(18701)
管理(18331)
(16418)
(14595)
金融(14595)
业经(12856)
技术(11159)
(10918)
经济研究(10718)
问题(8753)
财经(8732)
业大(8435)
图书(7946)
(7827)
(7642)
农业大学(7372)
科技(7348)
世界(6676)
(6577)
(6418)
共检索到223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震  唐学玺  严小军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 :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 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 ,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 ,表皮的伤害最轻。 3、浸染海带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 ,其直径范围在 1.5~ 4.0μm之间 ,平均直径为 2 .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学玺  杨震  黄健  严小军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3)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培玉  唐学玺  王丽丽  杨震  
以海带为材料,研究了活性氧(ROS)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①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海带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海带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始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5)。②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海带维持着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较高的抗性,而且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2个品系相比,海带No.1的抗性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1)。③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后期,海带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加剧,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显著降低,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海带No.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学玺  王艳玲  李岿然  杨震  
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 2个品系的海带 (Laminariajaponica)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 ,旨为海带烂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依据。结果表明 ,1)海带荣城 1号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高于海带 90 1;2 )海带荣城 1号细胞内 2种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明显高于海带 90 1;而另一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与海带 90 1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 ;3 )海带荣城 1号的脂溶性抗氧化能力同样明显高于海带 90 1。说明海带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艳玲  唐学玺  杨震  
采用安藤芳明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病明显的海带幼苗上分离出8株褐藻酸降解菌。研究表明,8株菌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褐藻酸钠,菌株A1和A2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接种1d后液体培养基即变清。温度是该菌大量繁殖的决定性因子,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7.5。褐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0.6%时,不同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氮和铵态氮有利于菌体生长,尿素和硝酸钠抑制菌体生长;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褐藻酸钠时,菌体才能正常生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春玲  赖钟雄  
以龙眼“红核子”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对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同步化调控 ,并采用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培养基中 2 ,4-D质量浓度可以调控龙眼体胚的发育进程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一般是内起源 ,且起源于单细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甘纯玑  管华诗  谢苗  
以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eaquatilis)为原料制备一定纯度的褐藻酸酶,并对影响其降解褐藻胶的条件和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0;与磷酸盐缓冲液相比,其在Tris-HCl缓冲液中与底物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动力学曲线表明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1 h之内,在2 h之内达到平衡,酶的剂量和底物的浓度对该平衡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反应2 h之后,添加同数量的酶或者底物发现,产物的反馈抑制只是反应达到平衡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酶的变性失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Co2+、Mg2+对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u2+、A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磊  王震星  刘贵仁  
在金丝小枣发育枝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及光照条件对诱导愈伤组织的质量有明显影响。2,4-D和暗培养易诱导出疏松的Ⅱ型愈伤组织,IBA及光照培养则有利于致密的Ⅰ型愈伤组织形成。Ⅱ型愈伤组织未分化出芽,而Ⅰ型具有较强的再分化能力。继代繁殖时,2,4-D浓度超过1mg/L将导致Ⅰ型愈伤组织大量转化为Ⅱ型。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染色体倍性变异明显不同,再生植株无性系根尖细胞染色体倍性则相对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志敏  毕阳  李永才  寇宗红  包改红  刘成琨  王毅  王蒂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主要CWDEs活性变化。【结果】F.sulphureum侵染的组织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果胶甲基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ML),但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何亮华  黄健  宋武林  马平  有贺佑胜  
为了阐明雌雄异体紫菜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对坛紫菜生活史的各阶段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用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3∶1)分别固定室内培养的坛紫菜各生活阶段的活体材料,在明亮处放置数日使细胞褪色至白色。然后,先用铁矾苏木精染液对固定材料进行染色处理,再进行压片、显微观察和拍照记录。观察结果表明,精子囊细胞、叶状体营养细胞和2个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中的核相是单倍的,染色体数N=5;果孢子、丝状体细胞、膨大细胞和壳孢子的核相是双倍的,染色体数2N=10。精子囊细胞、果孢子和丝状体细胞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在壳孢子萌发的第1次细胞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和后期等;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莹莹  柳学周  王清印  马爱军  包振民  
采用人工授精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大菱鲆成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精子入卵后,卵子被激动,第二次成熟分裂继续进行,同时发生皮层反应;受精后15 min出现精子星光;受精后20 min雄原核早于雌原核形成,然后两性原核逐渐靠拢;受精后30 min两原核相互靠拢,结合线清晰;受精后40 min两原核结合线逐渐消失联合成合子核,之后合子核核膜消失;受精后50 min合子核处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60 min第一次卵裂完成。[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55-56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健  张志峰  邵明瑜  
采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初步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脑的发生和分化过程。成神经细胞起源于原肠胚期,至膜内无节幼体期位于幼体前端;脑神经节起始于无节幼体Ⅰ期(N1),1对;无节幼体Ⅲ期(N3)脑神经节前端愈合;状幼体Ⅰ期(Z1)分化出嗅脑和前中后脑,此时前脑和中脑前端两侧愈合;仔虾期脑的大部分已经愈合,但后脑仍分离。随发育脑体积增加,髓质占脑体积的比例增加。脑神经细胞在无节幼体Ⅵ期(N6)初步分化为2类:Ⅰ类神经细胞核着色浅,异染色质较少;Ⅱ类神经细胞着色深,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神经分泌细胞(NSC)在Ⅱ期(Z2)出现,胞体巨大,电镜下可见分泌颗粒;随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菲  沈铭辉  柯才焕  蔡明夷  游伟伟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东颖  赵玲云  黄丽丽  颜霞  
【目的】对生防菌HHs.015抑制苹果腐烂菌(Valsa mali)在寄主中侵入、定殖、扩展的现象进行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阐释生防菌HHs.015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机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生防菌HHs.015侵入寄主的方式,对HHs.015作用下寄主体内的苹果腐烂菌亚细胞结构变化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寄主胼胝质的发生与积累情况。【结果】HHs.015通过树皮皮孔、毛孔等自然孔口侵入树皮,与苹果腐烂菌的侵入方式一致,可能在空间位点上与病原菌存在竞争作用;HHs.015作用下寄主体内的苹果腐烂菌菌体细胞壁不均且加厚、质壁分离、细胞质凝缩固集并形成大液泡,还能够诱导寄主产生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林  牛程旺  李保华  李桂舫  王彩霞  
通过对酶活性的分析,研究证实苹果树腐烂病菌在活体外和寄主体内均能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腐烂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达到酶活性高峰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诱导酶液对苹果愈伤组织具有明显的浸解作用,其中木聚糖为碳源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破坏能力最强。此外,研究发现,腐烂病菌在寄主体内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同,PMG和木聚糖酶在接种后最先被检测到活性显著升高,PMG酶活性于接种后第13天达到高峰,随后活性降低,而木聚糖酶和其他3种酶活性则随接种天数的增加活性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