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3)
2023(8608)
2022(6579)
2021(5835)
2020(4708)
2019(9943)
2018(9823)
2017(18291)
2016(10341)
2015(11175)
2014(10853)
2013(10262)
2012(8995)
2011(7916)
2010(7565)
2009(6991)
2008(6798)
2007(5892)
2006(5112)
2005(4542)
作者
(33706)
(28233)
(28139)
(26489)
(17801)
(13806)
(12510)
(11039)
(10820)
(9687)
(9644)
(9257)
(9158)
(9088)
(8894)
(8693)
(8569)
(8448)
(8147)
(8070)
(7350)
(7120)
(6846)
(6459)
(6402)
(6270)
(6249)
(6201)
(5834)
(5760)
学科
(37597)
经济(37554)
管理(27459)
(27086)
(20206)
企业(20206)
方法(15036)
数学(13279)
(13226)
数学方法(13185)
中国(12248)
(10327)
业经(10228)
(9670)
农业(9148)
(8140)
贸易(8138)
(7945)
环境(7713)
地方(7284)
(6771)
产业(6741)
(6339)
技术(6307)
(6003)
财务(5989)
财务管理(5983)
(5934)
(5881)
银行(5835)
机构
大学(145636)
学院(145575)
(55857)
经济(54885)
研究(53993)
管理(50532)
理学(45004)
理学院(44400)
管理学(43374)
管理学院(43166)
(41368)
科学(39174)
中国(37652)
农业(33376)
业大(31818)
(30208)
(29706)
研究所(27933)
中心(23532)
(23291)
农业大学(22353)
(21171)
财经(19387)
(19224)
(18655)
科学院(18072)
(17977)
(17886)
北京(17748)
(17656)
基金
项目(110098)
科学(85089)
基金(81060)
(76031)
国家(75439)
研究(68886)
科学基金(62583)
社会(45197)
(44233)
自然(43755)
基金项目(43546)
社会科(42873)
社会科学(42858)
自然科(42811)
自然科学(42784)
自然科学基金(42032)
(37641)
资助(31296)
教育(30593)
重点(25669)
编号(24608)
计划(24529)
(23987)
(23229)
(22626)
科技(22461)
科研(22202)
创新(21916)
(21840)
(20077)
期刊
(55717)
经济(55717)
学报(39104)
(38458)
研究(35001)
科学(30344)
大学(27489)
学学(26797)
中国(26461)
农业(25855)
管理(17066)
(17022)
(13609)
业大(12354)
(10942)
金融(10942)
农业大学(10841)
(10483)
业经(10352)
经济研究(10081)
教育(9517)
财经(9320)
技术(9153)
科技(8715)
问题(8198)
(8012)
中国农业(7266)
自然(7108)
林业(6811)
商业(6803)
共检索到199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学玺  杨震  黄健  严小军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3)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培玉  唐学玺  王丽丽  杨震  
以海带为材料,研究了活性氧(ROS)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①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海带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海带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始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5)。②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海带维持着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较高的抗性,而且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2个品系相比,海带No.1的抗性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1)。③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后期,海带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加剧,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显著降低,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海带No.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学玺  王艳玲  李岿然  杨震  
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 2个品系的海带 (Laminariajaponica)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 ,旨为海带烂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依据。结果表明 ,1)海带荣城 1号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高于海带 90 1;2 )海带荣城 1号细胞内 2种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明显高于海带 90 1;而另一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与海带 90 1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 ;3 )海带荣城 1号的脂溶性抗氧化能力同样明显高于海带 90 1。说明海带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震  唐学玺  严小军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 :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 ,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 ,最终导致海带病烂。 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 ,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 ,表皮的伤害最轻。 3、浸染海带内皮层的细胞中 ,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 ,其直径范围在 1.5~ 4.0μm之间 ,平均直径为 2 .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艳玲  唐学玺  杨震  
采用安藤芳明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病明显的海带幼苗上分离出8株褐藻酸降解菌。研究表明,8株菌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褐藻酸钠,菌株A1和A2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接种1d后液体培养基即变清。温度是该菌大量繁殖的决定性因子,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7.5。褐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0.6%时,不同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氮和铵态氮有利于菌体生长,尿素和硝酸钠抑制菌体生长;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褐藻酸钠时,菌体才能正常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甘纯玑  管华诗  谢苗  
以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eaquatilis)为原料制备一定纯度的褐藻酸酶,并对影响其降解褐藻胶的条件和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0;与磷酸盐缓冲液相比,其在Tris-HCl缓冲液中与底物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动力学曲线表明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1 h之内,在2 h之内达到平衡,酶的剂量和底物的浓度对该平衡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反应2 h之后,添加同数量的酶或者底物发现,产物的反馈抑制只是反应达到平衡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酶的变性失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Co2+、Mg2+对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u2+、A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文鸽  谢果凰  徐大伦  竺巧玲  卢佳芳  周星宇  
采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体系诱导产生的自由基降解龙须菜多糖,并对龙须菜多糖及其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生素C和过氧化氢反应体系中,龙须菜多糖的降解反应在2 h内基本完成,降解后得到的4种产物分子量分别为21 492,12 864,5 417和3 043 u,降解反应未导致龙须菜多糖去硫酸化,但3,6-内醚-半乳糖含量略有降低;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还原Fe3+方面,龙须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强,而在清除羟基自由基方面,抗氧化活性却随多糖分子量的降低而减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凌晶宇  梁洲瑞  王飞久  孙修涛  汪文俊  刘福利  姚海芹  
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温(25℃)条件下其抗氧化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1)高温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12 h后达最大值(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剑宏  潘艳梅  胡晓丹  祭芳  殷宪超  史建荣  
【目的】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降解菌Devosia sp.DDS-1产生的3-AC-DON氧化酶的酶学特性,掌握DDS-1降解3-AC-DON到3-酮基-DON特性,为该酶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LG培养基培养DON毒素降解菌Devosia sp.DDS-1后,用PBS离心洗涤菌体后采用超声波破碎,用硫酸铵沉淀菌体破碎液获得粗酶液;然后在不同的酶反应体系中检测3-AC-DON氧化酶的酶活性。【结果】降解菌DDS-1产生3-AC-DON氧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 7.0、25℃、培养36 h;该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红灵  陆海波  蔡金洲  邱松  郑小江  李世荣  
为了探讨硒对藤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置0、50、75、100、125、1501、75 mg/L 7个质量浓度梯度,对盆栽藤茶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对藤茶含硒量、抗氧化酶活性、藤茶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施硒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藤茶叶片的含硒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施硒质量浓度在100~175 mg/L,藤茶含硒量无显著变化;硒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藤茶的GSH-Px活性,硒的质量浓度在125 mg/L时,酶活性最强;当硒质量浓度小于125 mg/L时,可以提高APX、CAT的活性;硒对藤茶S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王金叶  李加琦  丁敬坤  李阳  徐涵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朱夕波  赵斌  张少春  孙永军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宝海  王世维  郑文静  刘志恒  张丽霞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冬冬  楼宝  詹炜  史会来  毛国民  骆季安  程丽娜  
为了研究高温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其不同温度处理(25、28、30、31、32℃)下的存活、生长、摄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5℃组、28℃组及30℃组的鱼没有死亡,31℃组的成活率为(95%±1.18%),32℃组的成活率仅为(20.83%±2.20%)。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率(FCE)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SGR:R2=0.93;FR:R2=0.90;FCE:R2=0.86;P<0.01),即25~32℃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各处理组的肝脏组织中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林华  孙丕喜  王能飞  沈继红  
为了阐明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以及了解冰藻细胞内抗氧化酶系统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6℃、高于最适温度10℃和15℃)Chlorophyceae L4细胞中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相应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高于最适生长温度的初期(24~72h),Chlorophyceae L4中自由基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迅速提高,但随后(96~144h)很快降低,恢复到细胞能容忍的水平。各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初期显著降低,但随后响应温度的变化很快升高,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