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47)
- 2023(2912)
- 2022(2577)
- 2021(2316)
- 2020(2072)
- 2019(4900)
- 2018(4879)
- 2017(9602)
- 2016(5452)
- 2015(5625)
- 2014(5522)
- 2013(5591)
- 2012(5688)
- 2011(5136)
- 2010(5187)
- 2009(4809)
- 2008(4873)
- 2007(4322)
- 2006(3998)
- 2005(3674)
- 学科
- 济(20644)
- 经济(20615)
- 管理(10462)
- 业(10231)
- 学(7999)
- 方法(7700)
- 企(7600)
- 企业(7600)
- 地方(7055)
- 数学(6598)
- 数学方法(6489)
- 农(5660)
- 中国(5100)
- 财(4331)
- 制(4039)
- 农业(3858)
- 业经(3809)
- 贸(3657)
- 贸易(3655)
- 地方经济(3637)
- 易(3498)
- 融(3418)
- 金融(3418)
- 环境(3184)
- 体(3010)
- 和(2988)
- 理论(2736)
- 银(2716)
- 银行(2685)
- 水产(2627)
- 机构
- 大学(76167)
- 学院(73969)
- 研究(34252)
- 济(27123)
- 经济(26551)
- 科学(24653)
- 中国(23995)
- 管理(23148)
- 农(21193)
- 所(19950)
- 江(19636)
- 理学(19528)
- 理学院(19186)
- 京(19041)
- 管理学(18649)
- 研究所(18562)
- 管理学院(18542)
- 农业(17194)
- 业大(16567)
- 中心(14534)
- 省(13723)
- 院(13139)
- 财(12042)
- 室(11473)
- 北京(11019)
- 农业大学(10876)
- 研究院(10680)
- 科学院(10526)
- 范(10436)
- 实验(10285)
- 基金
- 项目(53112)
- 科学(40013)
- 基金(37214)
- 家(36193)
- 国家(35919)
- 研究(33201)
- 科学基金(28148)
- 省(22329)
- 自然(20877)
- 自然科(20306)
- 自然科学(20295)
- 自然科学基金(19939)
- 基金项目(19443)
- 社会(19271)
- 划(19067)
- 社会科(18059)
- 社会科学(18052)
- 资助(16489)
- 教育(14746)
- 重点(13439)
- 计划(12458)
- 发(12351)
- 江(12264)
- 科技(12025)
- 编号(11925)
- 部(11287)
- 科研(10953)
- 创(10651)
- 课题(10198)
- 创新(10106)
共检索到119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璐 宋佳坤 潘连德 张旭光 王晓杰 范纯新 郭弘艺
鱼类的侧线类型是由分类地位还是由环境的适应而定是进化形态学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首次描述和比较了同属鲉形目的褐菖鲉和松江鲈的侧线形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研究对象的侧线都仅具机械感觉系统,包括管道侧线和表面神经丘,但它们的形态及分布有差异。褐菖鲉头部管道属分枝型;松江鲈属简单型管道,比褐菖鲉有更多的表面神经丘。这两种鱼都属以管道为主,表面神经丘为辅助来感知水流动态的类型,但是,栖息在急流的褐菖鲉具有分枝型管道侧线和较少的表面神经丘分布;生活在缓流的松江鲈有简单型管道侧线和较多的表面神经丘分布,表明这些侧线的形态特征与不同栖息地水流环境关系密切。本文认为,分类地位接近的褐菖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麦杨娟 张旭光 郭弘艺 宋佳坤
发声肌是褐菖鲉的特殊发声系统,为了更深入了解褐菖鲉发声肌发育,运用解剖方法观察褐菖鲉的发声肌形态,量化对比发声肌长度、质量和个体全长、体质量,进行相关性探究。对比发现:性腺发育前其雄性发声肌质量与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42 2;性腺发育中其发声肌长度-全长相关系数:雌性,R~2=0.814 1,雄性,R~2=0.757 5;发声肌质量-体质量相关系数:雌性,R~2=0.642 8,雄性,R~2=0.850 7,这说明此时发声肌长度和质量与全长、体质量分别成线性正相关,雄性个体发声肌质量-体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性腺发育中的雌性发声肌长度和质量大于发育前,怀卵的雌性个体发声肌发生了萎缩。雄性褐菖鲉性腺发育中与发育前发声肌形态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褐菖鲉 发声肌 形态 雌雄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飞 严银龙 施永海 谢永德 刘永士 袁新程
分别用软性颗粒饲料(Ⅰ组)和膨化颗粒饲料(Ⅱ组)喂养褐菖鲉幼鱼8周,比较2种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67%和1.77)都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110.73%和1.67);Ⅱ组的蛋白质效率(130.90%)显著高于Ⅰ组(119.41%);2组鱼的肥满度和成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5.68%和2.37%)均显著高于Ⅰ组(分别为75.41%和2.05%),而灰分和粗蛋白含量的结果相反;Ⅰ组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Ⅱ组肝和胃的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极显著。软性颗粒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膨化颗粒饲料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两者对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光 谢伟 郭弘艺 胡庆松 潘迎捷 宋佳坤
分别采用形态学和模拟领地入侵的方法研究了褐菖鲉发声系统和发声特征。结果表明,褐菖鲉发声系统由鱼鳔肌和鱼鳔组成。鱼鳔肌前方附着于颅骨的翼耳骨,后经第1~7肋骨,与鱼鳔背后侧部相连。在领地入侵模拟实验中,褐菖鲉发出了连续脉冲的"咕噜噜"声音,其平均脉冲周期为(32.6±2.6)ms,平均脉冲间隔为(51.8±81.4)ms,主频为68~175 Hz。对单个声音脉冲中包涵的正弦波型的能量周期分析发现:其声音主频与最大能量周期的倒数一致,表明褐菖鲉是采用鱼鳔肌收缩的发声机制。
关键词:
褐菖鲉 鱼鳔肌 发声 脉冲 声学监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明海
褐菖鲉为肉食性、暧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57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卵胎生鱼类,体重300~400g亲鱼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褐菖鲉 渔业生物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建荣 韩晓磊 郁建锋 鲍峰 许璞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丹东和河北秦皇岛2个地区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4个引物对两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27个位点。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44.44%,Shannon′s指数分别为0.2728、0.2836。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无明显遗传趋异。两个松江鲈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位点与处于濒危状态的江豚类似,多态性位点比例低于濒危状态的平胸龟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强 刘至治 曾珍 潘连德 汪婉桐
为寻找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鸭绿江种群(YL)、黄河种群(YR)和富春江种群(FR)间的分子标记,从12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54条进行RAPD扩增。克隆获得了S2069680 bp、S2082331 bp、S2105782 bp与S2111400 bp等4个清晰的RAPD特异性标记,并成功将RAPD标记S2082331 bp与S2105782 bp转化成SCAR03260 bp和SCAR04710 bp的SCAR标记。经每群体30尾样本验证,发现SCAR03260 bp在YL、YR和FR种群中出现的频率依次为13.33%、93.33%、8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邝杰华 马骞 毛非凡 李昂 刘新富 周启苓 庄志猛
为了探究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基因HSPB1、HSPB7和HSPB11在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应对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获取3个目标基因的序列信息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3个基因在两种低盐胁迫处理下不同时间点(0 h、12 h、24 h和48 h)在鳃、肠、肾和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HSPB1、HSPB7和HSPB11基因分别聚类形成独立分支;在各基因分支中,松江鲈与已报道的鲈形目、鲤形目和鳉形目等鱼种共同聚为硬骨鱼类分支。在两种低盐胁迫处理下, 3个基因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在12h显著升高,而在肠、肾和肝组织中的表达量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肠组织中,HSPB7和HSPB11在盐度渐变低盐胁迫(盐度变化速率1.1/h)下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HSPB1表达量在48 h显著降低;盐度骤变低盐胁迫(盐度变化速率27/h)下HSPB1和HSPB7表达量在24 h显著升高, HSPB11表达量显著降低。肾组织中,HSPB1、HSPB7和HSPB11表达量均仅在盐度渐变低盐胁迫24h显著升高;盐度骤变低盐胁迫下HSPB1表达量显著降低, HSPB7和HSPB11表达量则显著升高。肝组织中, HSPB7无表达; HSPB1表达量在盐度渐变低盐胁迫下无显著变化,但在盐度骤变低盐胁迫下则显著升高;HSPB11表达量在两种处理下均显著升高。本研究比较分析了HSPB1、HSPB7和HSPB11基因在松江鲈应对不同低盐胁迫时表达变化规律的异同,相关结果为探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在鱼类应激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洄游性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纪亮 王占彬 孙平 熊建利 朱文文
尽管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能够影响鱼类生殖功能以及性腺的发育,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由于鱼脑在生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海洋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TPT对脑中芳香化酶(Cyp19b)、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视黄酸X受体α(RX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暴露48 d后,TPT对雌性和雄性褐菖鲉脑中Cyp19b和PPARγ的表达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TPT诱导了雄性褐菖鲉脑中ERα的表达并抑制了ERβ的表达;尽管TPT也抑制雌性褐菖鲉脑中ERβ的表达,但对ERα的表达却未...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朱爱意 赵向炯 付俊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褐菖鲉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0、盐度24.5、水温17℃的水质条件下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P=0.422),平均值晚上略高于白天,凌晨05∶00耗氧率最高,为233.04±25.36mg/kg·h;耗氧率、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分别为QR=1433.9W-0.7077(R2=0.992,P<0.001);水温对褐菖鲉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值在8.0时耗氧率最低。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相同体重的鱼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关键词:
耗氧率 窒息点 褐菖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许敏 赵静 王蕾
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对枸杞岛海藻场生态系统4个盛衰阶段展开调查,共获得297个褐菖鲉样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以研究褐菖鲉摄食习性及其随藻场盛衰、体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菖鲉的摄食强度很低,空胃率和平均饱满指数随藻场盛衰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饱满指数在小于100.0mm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褐菖鲉是底栖生物食性鱼类,食物种类有端足类、虾类、蟹类、棘皮类、多毛类等12大类29种生物,端足类是(%IRI为97.03%)是褐菖鲉最重要的摄食种类;褐菖鲉食物种类随藻场盛衰而变化,在海藻场增长期和茂盛期两个阶段主要摄食虾类...
关键词:
褐菖鲉 食性 海藻场 枸杞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莹莹 于珊珊 柴迎梅 林啸鹏 祝茜
为研究白介素15(Interleukin-15, IL-15)在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先天免疫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松江鲈IL-15基因(命名为TfIL-15)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1140 bp,包括5’-非编码区(5’-UTR) 165 bp、开放阅读框(ORF) 522 bp和3’UTR 453 bp。在5’UTR区域,存在4个读码框外的AUG翻译起始位点。基因ORF编码173个氨基酸(aa),其中,前59 aa为信号肽序列。成熟肽全长为114 aa,预测分子量为12.975 kDa,理论等电点为5.15。同源比对发现,鱼类IL-15变异程度较高,TfIL-15与其他鱼类IL-15同源性在23%~61%之间。多序列比对和三维结构构建结果显示,TfIL-15具有典型4个α螺旋二级结构,形成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高度保守。q RT-PCR分析表明,TfIL-15广泛表达于松江鲈各组织中。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后,TfIL-15 mRNA在血液、皮肤、肝脏和脾脏中均上调表达。在皮肤和血液中,刺激后2 h表达量迅速上调至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74倍和41倍。脾脏和肝脏在刺激后12 h分别达到对照组的3倍和18倍。肝脏中,刺激后96 h,表达量再次上调至对照组的86倍。上述结果表明,TfIL-15可能参与了松江鲈抵抗外界刺激的先天免疫过程。另外,通过构建TfIL-15成熟肽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获得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Tf IL-15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振华 钟佳明 章守宇 王凯 林军 张健 沈慧
嵊泗海域规模庞大的贻贝养殖生境发挥着养护幼鱼的海洋牧场功能,而探查当地趋礁鱼类在幼体阶段对该生境的利用规律可为当地海洋牧场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为此2018年5—7月对舟山北部枸杞岛贻贝场的褐菖鲉幼鱼、附着生物进行了逐月调查,使用自制网具采集目标生物样品,应用相对密度指数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褐菖鲉幼鱼在该生境中的栖息密度、栖息方式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确定其食性特征,并结合耳石轮纹探究其利用该生境的生长周期。结果显示,褐菖鲉幼鱼的栖息密度时空特征上,5—7月在养殖区贻贝串上的栖息密度分别为(10±6)、(7±5)和(5±5)个/串,时间上呈现逐月递减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养殖区外侧幼体逐渐迁移至内侧近岸区直至消失。栖息方式选择上,褐菖鲉幼鱼栖息数量与贻贝串孔隙大小和附着海藻生物量之间皆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饵料利用上,养殖区褐菖鲉幼鱼总体维持较高的摄食强度,各月份平均摄食强度皆高于对照区,主要摄食对象为麦秆虫和钩虾,重量百分比为70.9%和28.3%。栖息周期上,养殖区内褐菖鲉幼鱼耳石平均轮纹数为(57±12)个,其利用养殖贻贝串的周期一般约为2~3月,且该生境中幼鱼耳石纹路间距均匀性和条纹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岩礁生境。研究表明,枸杞岛的贻贝养殖生境成为褐菖鲉幼鱼额外的栖息环境,在增殖养护褐菖鲉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嵊泗海域在建设海洋牧场时可依据贻贝养殖生境的资源养护原理,通过设置浮体结构强化海洋牧场的饵料场和庇护功能,以提高褐菖鲉种群的补充量,为当地休闲海钓的持续发展提供部分保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纪亮 孙平 郭黛健 熊建利 朱文文
鱼类胚胎期的营养对各种器官的发育至关重要,环境条件对营养吸收的影响会增加畸形率和死亡率。研究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鱼类胚胎期营养吸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TBT对鱼类胚胎发育的毒性。本实验以海洋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对象,研究环境水平TBT(0.01、0.1、1、10 ng.L-1)对胚胎卵黄囊吸收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发现TBT暴露引起褐菖鲉胚胎血管系统中脂类染色信号减少,而卵黄中的脂类染色正常,说明TBT可能影响了胚胎正常血液循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营养运输。另外,TBT对Na+,K+-ATP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以及对甲状腺...
关键词:
三丁基锡 褐菖鲉 胚胎 卵黄囊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江丽华 朱爱意 苑淑宾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褐菖鲉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通过分析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褐菖鲉在饥饿胁迫下,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肠道萎缩,比肠长逐渐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重指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比肝重下降幅度最大,饥饿21d的比肝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85.033%;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蛋白质、脂肪含量皆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差异并不显著(P<0.05)。
关键词:
褐菖鲉 饥饿 消化道指数 肌肉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