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8)
2023(5807)
2022(4815)
2021(4232)
2020(3260)
2019(7431)
2018(7250)
2017(13477)
2016(7323)
2015(8095)
2014(8138)
2013(8143)
2012(8057)
2011(7565)
2010(7791)
2009(7032)
2008(6923)
2007(6290)
2006(5802)
2005(5590)
作者
(22879)
(19099)
(19023)
(17876)
(12211)
(9216)
(8577)
(7399)
(7311)
(6859)
(6654)
(6424)
(6328)
(6133)
(6015)
(5835)
(5649)
(5535)
(5524)
(5456)
(5021)
(4830)
(4679)
(4436)
(4418)
(4344)
(4302)
(4256)
(3975)
(3825)
学科
(38858)
经济(38824)
(17876)
地方(16762)
管理(16720)
中国(14836)
(11972)
(11735)
企业(11735)
业经(9841)
地方经济(9820)
(8824)
农业(8638)
方法(8466)
(7643)
金融(7643)
(7374)
银行(7352)
(7280)
(7048)
数学(6991)
数学方法(6947)
环境(6648)
发展(6580)
(6560)
(6269)
贸易(6259)
(6064)
(5945)
技术(5915)
机构
学院(107525)
大学(104422)
(45487)
经济(44489)
研究(44433)
管理(36276)
中国(33588)
理学(29734)
理学院(29296)
管理学(28825)
管理学院(28619)
科学(27398)
(24054)
(23573)
(21500)
研究所(21155)
(20166)
中心(19616)
(18384)
(16779)
农业(16620)
师范(16578)
(16101)
北京(15842)
业大(15690)
(15244)
(15036)
财经(14950)
科学院(13695)
经济学(13577)
基金
项目(66547)
科学(51949)
研究(50092)
基金(45520)
(39871)
国家(39467)
科学基金(32917)
社会(31570)
社会科(29919)
社会科学(29915)
(28211)
基金项目(23699)
(23150)
教育(22087)
(21836)
编号(20517)
自然(19605)
自然科(19104)
自然科学(19101)
自然科学基金(18724)
资助(18371)
发展(17737)
(17395)
成果(16929)
课题(15782)
重点(15705)
(13934)
(13773)
创新(13072)
国家社会(12799)
期刊
(61266)
经济(61266)
研究(36862)
中国(28825)
(21591)
学报(16787)
科学(16282)
教育(15282)
农业(15098)
管理(15091)
(13820)
(13619)
金融(13619)
大学(12544)
业经(11889)
学学(11727)
技术(9844)
经济研究(9780)
问题(7794)
(7674)
财经(7205)
(6310)
商业(6011)
(5886)
世界(5867)
(5626)
(5518)
论坛(5518)
科技(5458)
资源(5364)
共检索到18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麦杨娟  张旭光  郭弘艺  宋佳坤  
发声肌是褐菖鲉的特殊发声系统,为了更深入了解褐菖鲉发声肌发育,运用解剖方法观察褐菖鲉的发声肌形态,量化对比发声肌长度、质量和个体全长、体质量,进行相关性探究。对比发现:性腺发育前其雄性发声肌质量与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42 2;性腺发育中其发声肌长度-全长相关系数:雌性,R~2=0.814 1,雄性,R~2=0.757 5;发声肌质量-体质量相关系数:雌性,R~2=0.642 8,雄性,R~2=0.850 7,这说明此时发声肌长度和质量与全长、体质量分别成线性正相关,雄性个体发声肌质量-体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性腺发育中的雌性发声肌长度和质量大于发育前,怀卵的雌性个体发声肌发生了萎缩。雄性褐菖鲉性腺发育中与发育前发声肌形态无显著性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光  谢伟  郭弘艺  胡庆松  潘迎捷  宋佳坤  
分别采用形态学和模拟领地入侵的方法研究了褐菖鲉发声系统和发声特征。结果表明,褐菖鲉发声系统由鱼鳔肌和鱼鳔组成。鱼鳔肌前方附着于颅骨的翼耳骨,后经第1~7肋骨,与鱼鳔背后侧部相连。在领地入侵模拟实验中,褐菖鲉发出了连续脉冲的"咕噜噜"声音,其平均脉冲周期为(32.6±2.6)ms,平均脉冲间隔为(51.8±81.4)ms,主频为68~175 Hz。对单个声音脉冲中包涵的正弦波型的能量周期分析发现:其声音主频与最大能量周期的倒数一致,表明褐菖鲉是采用鱼鳔肌收缩的发声机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伟  张旭光  郭弘艺  宋佳坤  
通过对褐菖鲉发声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发声肌形态、小清蛋白含量和肌纤维超微结构等特征,发现褐菖鲉发声肌和白色肌肉中小清蛋白分子量均为10~14 ku。在白色肌肉肌纤维显微结构中,三联体(一个T小管+两个肌质网终池)仅处于Z膜,而在发声肌纤维中,三联体不仅在Z膜处,也在A带与I带交联处。与白色肌相比,发声肌超微结构中的肌质网更宽,肌膜更发达。在发声肌细胞中,线粒体多且聚集;而白肌细胞中,线粒体相对少且分散。结果显示:在褐菖鲉发声肌的快速收缩中,小清蛋白可能没有起重要作用,而是发达的肌膜、三联体和肌质网结构确保了该特殊肌肉快速收缩和放松的发声功能与行为,同时,大量聚集的线粒体保证其发声肌的持续工作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晓清  李传武  谢中国  范武江  张建社  
对雌、雄鳜主要可量性状及其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雌、雄鳜的体长/体高差异极显著,体重/体长差异显著,体长/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体重170 g以内时,雌、雄鳜生长无显著差异;但从170 g到800 g雌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地快于雄鱼;800 g以上雌鱼生长减慢,雄鱼生长开始快于雌鱼;1 kg以内的鳜雌大雄小,1 kg以上时一般雄大雌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波  张敏智  邓思平  师尚丽  李广丽  朱春华  
通过对2011-2013年采集的178尾金钱鱼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建立了金钱鱼雌雄判别方程。对11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得出,金钱鱼雌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特征和形体特征等方面。利用逐步判别法从11个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吻长/头长、眼间距/头长、体宽/体长、体高/体长、头高/体长5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采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85.96%。经t检验,除体宽/体长和眼间距/头长外,其他3个标准化性状在金钱鱼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雌性个体相比于雄性具有体形较高、头较大且吻较长的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安丽  孟庆磊  张龙岗  董学飒  李娴  李宁  朱树人  
为研究翘嘴红鲌(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2016年3月采集了67尾翘嘴红鲌,对其全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眼间距/头长、头高/头长、头宽/头长、吻长/头长和丰满度10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肥瘦程度特征、躯干部特征、尾部特征和头部特征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尾部形态上存在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虎  陈四清  刘海金  姜宏波  王美玉  
为研究半滑舌鳎养殖群体幼鱼阶段的性比变化,实验用分子标记法鉴定半滑舌鳎遗传性别,用组织切片方法鉴定表型性别,并比较了表型雌雄的生长差异。结果发现,在半滑舌鳎幼鱼阶段,在遗传性别上,雌雄所占比例约为1∶1,差异不显著(P>0.05)。在表型性别上,雌雄比例约为1∶3,差异极显著(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璐  宋佳坤  潘连德  张旭光  王晓杰  范纯新  郭弘艺  
鱼类的侧线类型是由分类地位还是由环境的适应而定是进化形态学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首次描述和比较了同属鲉形目的褐菖鲉和松江鲈的侧线形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研究对象的侧线都仅具机械感觉系统,包括管道侧线和表面神经丘,但它们的形态及分布有差异。褐菖鲉头部管道属分枝型;松江鲈属简单型管道,比褐菖鲉有更多的表面神经丘。这两种鱼都属以管道为主,表面神经丘为辅助来感知水流动态的类型,但是,栖息在急流的褐菖鲉具有分枝型管道侧线和较少的表面神经丘分布;生活在缓流的松江鲈有简单型管道侧线和较多的表面神经丘分布,表明这些侧线的形态特征与不同栖息地水流环境关系密切。本文认为,分类地位接近的褐菖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毕宜慧  张鑫宇  李杰  孙亦如  王浩哲  付东勇  尹绍武  
为比较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雌雄个体之间的主要形态指标及形态差异,对296尾暗纹东方鲀的11项计量性状及11项比例性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暗纹东方鲀22项形态指标可以划分为整体轮廓、整体及尾部的浑圆程度、头部特征、尾部长度比例4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2.31%。逐步判别分析最终筛选出眼径、肥满度、头长/体长、尾柄高/体长和体宽/体长5个相关变量,并建立了该鱼的性别判别函数。通过数据回代方程检验可得出暗纹东方鲀雌雄判别的综合正确率为81.1%。同时对筛选出用于建立判别函数的5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尾柄高/体长、体宽/体长两个比例性状在雌雄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尾柄处较厚,体型较宽。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函数可为暗纹东方鲀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江丽华  朱爱意  苑淑宾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褐菖鲉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通过分析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褐菖鲉在饥饿胁迫下,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肠道萎缩,比肠长逐渐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重指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比肝重下降幅度最大,饥饿21d的比肝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85.033%;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蛋白质、脂肪含量皆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差异并不显著(P<0.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浚键  孙成飞  田园园  曾庆凯  师红亚  卢迈新  叶星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了同塘养殖的2837尾翘嘴鳜的7个生长相关性状,包括全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全长和尾柄宽与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并从中随机取雌雄个体各150尾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另随机取120尾进行雌雄判别验证。结果显示,在各形态性状中,全长、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组并进行偏回归系数检验,发现头长和尾柄宽与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浚键  孙成飞  田园园  曾庆凯  师红亚  卢迈新  叶星  
为了解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以及雌雄形态性状的差异,本研究测量了同塘养殖的2837尾翘嘴鳜的7个生长相关性状,包括全长、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全长和尾柄宽与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并从中随机取雌雄个体各150尾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另随机取120尾进行雌雄判别验证。结果显示,在各形态性状中,全长、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组并进行偏回归系数检验,发现头长和尾柄宽与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宏伟  李忠  邹桂伟  
为了探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在雌雄个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黄颡鱼Myog基因1346 bP全长cdna序列,其中序列包括63 bP的5′非翻译区、521 bP的3′非翻译区和76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rf编码25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Mrfs基因家族的basic结构域和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不含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内。氨基酸序列与蓝鲇(ictalurus furcatus)同源性高达94.1%,基于氨基酸序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武兆文  郑翔  张佳佳  王涛  唐忠林  刘炜  周国勤  尹绍武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明海  
褐菖鲉为肉食性、暧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57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卵胎生鱼类,体重300~400g亲鱼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