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8)
- 2023(6632)
- 2022(5446)
- 2021(4637)
- 2020(3618)
- 2019(7928)
- 2018(7647)
- 2017(14326)
- 2016(7968)
- 2015(8395)
- 2014(8066)
- 2013(8020)
- 2012(7390)
- 2011(6636)
- 2010(6158)
- 2009(5170)
- 2008(4842)
- 2007(4098)
- 2006(3481)
- 2005(2840)
- 学科
- 济(29990)
- 经济(29959)
- 管理(26131)
- 业(21554)
- 企(16756)
- 企业(16756)
- 方法(13795)
- 数学(12536)
- 数学方法(12443)
- 环境(10973)
- 学(8802)
- 农(8716)
- 财(7994)
- 贸(7388)
- 贸易(7388)
- 易(7241)
- 中国(7033)
- 业经(6987)
- 划(6257)
- 农业(6162)
- 技术(5183)
- 务(5123)
- 财务(5099)
- 财务管理(5091)
- 和(4864)
- 企业财务(4807)
- 融(4692)
- 金融(4692)
- 制(4620)
- 规划(4530)
- 机构
- 大学(113479)
- 学院(113257)
- 济(44967)
- 经济(44286)
- 管理(42801)
- 研究(39382)
- 理学(38381)
- 理学院(37969)
- 管理学(37241)
- 管理学院(37079)
- 农(28989)
- 中国(28272)
- 科学(28214)
- 业大(24977)
- 农业(23327)
- 京(23152)
- 所(21090)
- 研究所(19817)
- 财(18078)
- 中心(17807)
- 农业大学(16104)
- 财经(15469)
- 江(15308)
- 院(14767)
- 经(14235)
- 北京(13886)
- 经济学(13846)
- 省(13146)
- 经济管理(12820)
- 室(12771)
- 基金
- 项目(88296)
- 科学(68428)
- 基金(65826)
- 家(61870)
- 国家(61393)
- 研究(55114)
- 科学基金(51111)
- 社会(36782)
- 自然(36000)
- 基金项目(35905)
- 自然科(35182)
- 自然科学(35166)
- 社会科(35043)
- 社会科学(35034)
- 省(34655)
- 自然科学基金(34577)
- 划(29985)
- 资助(25311)
- 教育(23880)
- 重点(20198)
- 计划(19586)
- 编号(18918)
- 创(18814)
- 发(18717)
- 部(18518)
- 科研(18171)
- 创新(17718)
- 科技(17613)
- 业(16903)
- 国家社会(16069)
共检索到148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华东 狄亚楠 邢涛 徐群
研究腐朽对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揭示固碳量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关于腐朽对木材碳排放的影响鲜有报道,缺乏相应的量化数据。采用褐腐菌(密粘褶菌,G.t)对白杨木材试件进行为期90 d的生物腐朽试验与分析。腐朽培养期间,在不同培养周期(间隔15 d)取出试件并测定其固碳量与化学成分数值,分析腐朽时间对固碳量及各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固碳量变化规律并基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固碳量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随腐朽时间增加,绝对固碳量(固碳量实测值)不降反而小幅上升,相对固碳量(相对于腐朽前木材原始质量来说,单位质量木材含有的固碳量)显著下降,表明褐腐对木材固碳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R2=0.983,P <0.01);2)随腐朽时间增加,木材试样内木质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小幅上升,综纤维素(包括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明显下降。由于单位质量木质素含碳率64.08%大于综纤维素37.38%,导致木材内绝对固碳量产生了不降反升的现象。总之,褐腐过程中木质素比重变化是影响木材绝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质量损失率是影响木材相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该研究着眼于木材腐朽和木材固碳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褐腐过程中随腐朽程度加深,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积累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木材 褐腐 质量损失率 固碳量 化学成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凤 吕建雄 曹永建 赵秀 赵有科 周永东 吴玉章
以毛白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干燥箱内进行木材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170~230℃、处理时间1~5h的热处理条件下,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比处理时间对毛白杨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更显著;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温度为200℃,处理时间为2h。另外,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木材主要组分变化的原因,发现表征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减弱,而表征木质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关键词:
毛白杨 热处理 化学成分含量 回归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黄荣凤 曹永建 伍艳梅 周永东 赵有科 吴玉章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ΔC*逐渐减小、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渐增大,说明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得出了色差值与热处理温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此特性,对一些浅色木材进行热处理,可赋予其凝重的颜色,同时还可增强其尺寸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应用领域。
关键词:
毛白杨 蒸汽介质热处理 色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新芳 鲍甫成
为探讨木材构造和木材染色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规律 ,本研究测定了 5株 34块人工林毛白杨的解剖构造及其木材染色效果 ,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毛白杨木材的染色效果与解剖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各染色效果指标与木材解剖因子间的复相关系数在 0 4 836~ 0 7998之间。采用比较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回归系数的方法 ,确定出影响毛白杨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等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章 王博文 王保垒 张曼 李百炼 张志毅 张德强
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参与木材形成的16个基因在40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0个SSR多态性位点。在毛白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二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六碱基与七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2~34次,其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55.0%。在此基础上,依据SSR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20对SSR位点PCR扩增引物对。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开发的SSR位点在杨属内15个基因型个体中PCR扩增的有效性及SSR位点的保守性。PCR扩增结果显示,90.0%的SSR位点能够在杨属至少2个派内有效扩增,...
关键词:
毛白杨 木材形成 基于基因的SSR标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小泉 王立海 朱志敏 徐庆波
为探究褐腐对木材电阻的影响,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用褐腐菌对木材试件进行了接种感染,然后测试了腐朽试件的电阻,观察了腐朽样品的微观结构和金属离子浓度,并分析了试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褐腐后,木材电阻变化显著,特别是腐朽的初期;2)腐朽程度Es与电阻变化率Ed呈对数曲线关系,曲线回归模型中电阻变化率Ed和质量损失率Es高度相关(R=0.81,P <0.01);3)微观结构中,褐腐后菌丝渐渐生长至密集,木材试件的金属元素含量和各种金属元素浓度总体上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4)相关分析表明,腐朽后木材电阻和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结晶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褐腐后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引起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美宏 闫琦铭 訾龙博 雷亚芳 闫丽
【目的】采用糠醇-环氧植物油复合改性方法,改善糠醇改性降低木材韧性的问题,促进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应用。【方法】将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2种环氧植物油以不同添加量与糠醇溶液复配制备浸渍液,采用满细胞法处理毛白杨木材,获得不同环氧植物油添加量的糠醇-环氧植物油复合改性材。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探究糠醇、环氧植物油在木材细胞结构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其化学反应关系。分析复合改性材的力学性能变化,优选适宜增韧剂添加量。【结果】复合改性材SEM观察并结合其增重率和密度测试结果(显著增加)证明,糠醇树脂和环氧植物油可浸渍到木材细胞结构中。FTIR分析表明,环氧植物油与糠醇发生开环反应。与糠醇改性材相比,环氧大豆油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改性材气干/吸水饱和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36.9%、20.0%和35.9%、30.7%,且抗湿胀系数(ASE)最大;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气干/吸水饱和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52.5%、65.6%和41.5%、46.0%,且ASE最大,环氧植物油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糠醇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20%时,复合改性材的抗弯强度(MOR)和静态硬度提高幅度最大,与糠醇改性材相比,分别提高17.9%、25.3%和30.0%、25.1%。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提高幅度最大,与糠醇改性材相比,分别提高22.7%、21.1%。与其他力学性能相比,环氧植物油对糠醇改性材的韧性提高幅度最大。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的冲击韧性分别提高88.7%、59.8%。环氧植物油添加可显著提高糠醇改性材的MOE、MOR和静态硬度,改善其韧性下降问题。【结论】环氧植物油添加量20%的复合改性材物理力学性能最优。环氧植物油与糠醇发生开环反应,其长柔性脂肪链引入糠醇树脂链中可改善糠醇改性降低木材韧性的问题,且可进一步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双保 刘贤淼 高黎 陈勇平 张德荣 王晓旭
以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人工林三倍体毛白杨为原料 ,研制以大片刨花为表层、细碎刨花为芯层的新型三层结构的木质 (刨花 )复合材料 .分析了表芯层刨花比、表芯层施胶量比、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且确定了生产这种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 .用该工艺生产的木质 (刨花 )复合材料 ,其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家GB T4 897 92标准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森锟 尹伟伦 刘晓东 夏新莉 孙尚伟
As a basic measure for forest management,pruning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tree trunk shape,wood qulity,etc. At present,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ing plantation,afforestation was took into account,whereas management after planting was ignored,which had much detrimenta...
关键词:
修枝 杨树 生长率 材积 尖削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小青 刘杏娥 任海青
以小黑杨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树冠特征对木材性质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树冠特征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不显著;对抗弯弹性模量(MOE)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显著,对抗弯强度(MOR)影响不显著;对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以及纤维长宽比影响不大;对胸高处湿心材、边材影响极显著。MOE、MOR和顺纹抗压强度与冠幅、冠长呈负相关。线性回归方程能较好地拟合顺纹抗压强度与冠幅的关系,R2值达到0.61;纤维长度、宽度与冠幅、冠长呈一定的正相关;湿心材面积、边材面积与冠幅、冠长呈高度正相关,边材面积与冠幅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方程的R2值达到0.78,二次多项式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湿心材面积与冠幅的关系,R2值为0.91。
关键词:
树冠 木材生长量 木材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改云 江泽慧 任海青 秦特夫
为了探明木材腐朽程度引起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与液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褐腐真菌茯苓对马尾松木材进行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预处理,用残渣率指标、GPC、FTIR和NMR对木材的液化程度及液化产物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褐腐木材在液比为2和磷酸催化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液化效果。对褐腐木材而言,随腐朽时间从3周延长至7周,液化残渣率逐渐降低,液化产物中残留的苯酚量逐渐减少,液化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逐渐增大。当腐朽时间达到11和15周时,残渣率迅速下降,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继续呈上升趋势,而残留的苯酚量却有微弱的增加。说明褐腐处理的木材比正常木材在苯酚中的液化条件温和,木材腐朽程度越严重,液化反应越容...
关键词:
木材 褐腐 化学组成 液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双保 赵立 鲍甫成 周海滨 王宏棣
该文报导了以三倍体毛白杨木质纤维为主要原料 ,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 ,胶粘剂采用BN - 1号PF树脂 ,根据材料的混杂比、混杂界面数、铺装顺序等参数 ,设计并研制出二种组合形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木质 (纤维 )复合材料 ,并对其复合工艺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玻璃纤维与人工林木材———三倍体毛白杨复合 ,只要采用适当的工艺 ,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其性能可以达到或超过欧共体定向结构板 (PrEN30 0 - 94OSB 4)的标准要求 ,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 .
关键词:
玻璃纤维 木质复合材料 三倍体毛白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武 闫昊鹏 王金林 李春生
以I-214杨木单板为试材、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I-214杨木单板在100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依据红外光谱图的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分析和确定光变色过程中杨木木材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杨木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b*上升;若以波数1510cm-1为基准,非共轭羰基C?O振动的吸收峰(1738cm-1)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共轭羰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0cm-1)有所增强;芳香环骨架C—C振动的吸收峰(1510cm-1)吸收强度明显减弱;C—O—H振动的吸收峰(1160~1052cm-1)吸收强度有所减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欣 王秋玉 杨传平
Four wood rot fungi were used to decay 300 mature trees of white birch in Liangshui experiment stations,and the mass loss of the samples was measured to study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wood by the fungi. The decaying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populations in 10 trees each with the highest and lowest 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蒲俊文 宋君龙 谢益民 顾瑞军
随着造纸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造纸原料 (特别是木材原料 )的稳定供应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倍体毛白杨具有生长快、纤维形态好等优点 ,很有希望成为我国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为了深入了解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特性 (特别是木质素的含量和化学结构 ) ,该研究不仅对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特性进行了分析 ,而且用硝基苯氧化法结合红外光谱、1 H -NMR详细分析了其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研究结果证明 :三倍体毛白杨的木质素含量较普通毛白杨要低 ,但是其缩合型结构的比例比较高 ,木质素中游离酚羟基的含量也比较低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三倍体毛白杨的制浆造纸特性打下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