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3)
- 2023(7594)
- 2022(6698)
- 2021(6161)
- 2020(5639)
- 2019(13257)
- 2018(13009)
- 2017(24953)
- 2016(13918)
- 2015(15824)
- 2014(15794)
- 2013(16042)
- 2012(15268)
- 2011(14072)
- 2010(14424)
- 2009(13362)
- 2008(13804)
- 2007(12611)
- 2006(10927)
- 2005(9857)
- 学科
- 济(59204)
- 经济(59142)
- 管理(33986)
- 业(33627)
- 方法(28370)
- 企(26393)
- 企业(26393)
- 数学(24937)
- 数学方法(24594)
- 学(16450)
- 农(16297)
- 中国(14490)
- 财(14180)
- 贸(12057)
- 贸易(12054)
- 易(11672)
- 地方(11376)
- 业经(10832)
- 农业(10647)
- 制(10279)
- 理论(9158)
- 和(9104)
- 银(8611)
- 银行(8570)
- 融(8516)
- 金融(8513)
- 务(8361)
- 财务(8336)
- 财务管理(8313)
- 行(8179)
- 机构
- 大学(210694)
- 学院(206468)
- 济(81173)
- 经济(79385)
- 研究(76620)
- 管理(73634)
- 理学(63219)
- 理学院(62352)
- 管理学(60810)
- 管理学院(60416)
- 中国(56353)
- 科学(50870)
- 京(45913)
- 农(43645)
- 所(41992)
- 研究所(38643)
- 财(37956)
- 业大(35004)
- 农业(34854)
- 中心(34456)
- 江(32640)
- 财经(30015)
- 范(29294)
- 师范(28940)
- 北京(28913)
- 经(27157)
- 院(26911)
- 州(25308)
- 经济学(25252)
- 师范大学(23640)
- 基金
- 项目(137044)
- 科学(106054)
- 基金(99158)
- 研究(94615)
- 家(89199)
- 国家(88526)
- 科学基金(72931)
- 社会(57717)
- 社会科(54512)
- 社会科学(54490)
- 省(53046)
- 基金项目(52469)
- 自然(49234)
- 自然科(48074)
- 自然科学(48054)
- 自然科学基金(47195)
- 划(46316)
- 教育(44192)
- 资助(41409)
- 编号(37805)
- 重点(32290)
- 成果(32261)
- 部(30554)
- 发(29428)
- 创(27480)
- 计划(27406)
- 科研(27292)
- 课题(26942)
- 创新(25817)
- 大学(25208)
共检索到309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理 徐晖 李军 孔晓瑜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兰春燕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探讨了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杂交F1)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F1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5~21℃和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二者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N=115.99T-0.7668(R2=0.9769)。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7.54℃和540.1℃.h,积算温度(A)与试验水温间呈乘幂函数相关,表达式:A=1328.1T-0.3149(R2=0.9624)。胚胎发育的最低盐度界限为10,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和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10~45、25~35;初孵仔鱼生存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鹏飞 刘萍 柳学周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引进群体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子一代4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的4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25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122个,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9.2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29±0.36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84±0.1843,Shannon信息指数是0.4651±0.2574。结果表明,漠斑牙鲆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关键词:
漠斑牙鲆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建勇 陈松林 毕金贞
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 II B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从83个抗病牙鲆个体中共得到了85个等位基因,其中76个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在扩增得到的263bp的外显子2中,共发现了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3个是新发现的。不同的等位基因均以较低的频率出现,基因频率范围从0.006到0.069,基因型频率范围从0.012到0.169。通过序列分析,共发现了6种内含子1,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内含子1中均包含了一个12bp的重复单元,其3'端含有一个富含CT/GT的区域。牙鲆MHC II B基因的高多态型和低频率揭示了牙鲆群体MHC基因资源的丰富性,...
关键词:
牙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多态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天翔 张秀梅 朱杰 柳广东 张亚平
对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测得的目的DNA片段的长度为410bp,其A(104bp)、T(119bp)、C(117bp)、G(70bp)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5.4%、29.0%、28.5%、17.1%。在28个褐牙鲆个体中共出现了3种单倍型。白化褐牙鲆出现的第1种和第3种单倍型个体数分别为10尾(占白化褐牙鲆样本数的90.91%)和1尾(9.09%);6尾黑化褐牙鲆均出现第1种单倍型(100%);正常褐牙鲆出现的3种单倍型尾数分别为7尾(占正常褐牙鲆样本数的55.56%)、2尾(22.22%)和2尾(22.22%...
关键词:
褐牙鲆 细胞色素b 序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田军 王磊 陈松林 田永胜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两个养殖群体:日本群体(J)和中国抗病选育群体(C)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J(♀)×J(♂)、J(♀)×C(♂)和C(♀)×J(♂)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针对受精率、孵化率、白化率和存活率4个性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计算了各项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组间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存活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C(♀)×J(♂)后代在孵化率和存活率两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3.99%和31.37%。对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相...
关键词:
牙鲆 群体 杂交优势 抗病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青 郑风荣 关洪斌 倪世俊 王波
本研究以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为研究对象,探究比较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以及杂交F_1代(星斑川鲽♀×石鲽♂)的种质遗传特性。结果显示,杂交子代与亲本的碱基(A+T)含量均高于(C+G)含量,且杂交F_1代与母本星斑川鲽的(C+G)相同。基于mt DNA Cytb和COI序列结果显示,石鲽与星斑川鲽遗传
关键词:
星斑川鲽 石鲽 杂交 线粒体DNA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季相山 陈松林 赵燕 邓寒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4 55(n=3),孵化率是 42 7%±7 35(n=3),胚胎发育正常;5 000尾杂交鱼苗有102尾成功度过变态期。在牙鲆冻精和大菱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的受精率只有2 7%,部分受精卵虽能孵化出膜,但仔鱼全为畸形。这两个杂交实验,特别是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冷冻保存的精子完全可以应用在杂交育种工...
关键词:
精子 冷冻保存 石鲽 牙鲆 杂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刘洪军 郑永允 官曙光 徐永江
2006~2007年进行了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褐牙鲆P.olivaceus(♀)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苗种养殖至全长27~33cm时随机取样,测定形态学特征。与父、母本相同规格成鱼相比,杂交子代的有眼侧体色和花纹与父、母本都存在较大差异,是区分杂交子代最突出的特征。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比、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但在体长/总高比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的表型与犬齿牙鲆更为接近。尾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子代和父、母本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发现杂交子代、犬齿牙鲆和褐牙鲆的DNA含量分别为1.51±0.02、1.50±0.0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永胜 陈松林 刘本伟 王波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h57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d)、变态期(出膜后25~30d)和变态后生长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朋 刘萍 李健
对脊尾白虾的莱州湾、海洲湾、象山湾3个野生群体共计62个个体的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1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序列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长臂虾亚科ITS1同源序列虾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的ITS1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其长度为345~384 bp,62条序列GC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79个变异位点,39种单倍型,多态位点比例为21.7%;海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象山湾群体次之,莱州湾群体最低。在脊尾白虾ITS1序列中发现微卫星序列共有8处,重复序列类型为(GC)n、(AG)n、(GGC)n、(GGA)n、(AT)n、(GA)...
关键词:
脊尾白虾 ITS1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以美 王桂兴 王玉芬 姜宏波 刘海金
建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雌核发育近交系和杂交系,以两性生殖家系作为对照组,对3个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近交系、杂交系和对照组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55、78,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2.3、3.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19 2、0.654 9、0.916 7,雌核发育杂交系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近交系,但低于对照组。3个群体的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580 7、0.345 1、0.083 3,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31 2、0.826 1、0.672 7,杂交系小于近交系,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长方面,雌核发育杂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施志仪 胡燕林 张俊玲 靳雨丽
为分析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调控序列的功能,本研究运用DNA重组技术将PCR扩增得到的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的5′调控区序列、第一内含子序列及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串联序列分别插入启动子缺失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cGFP1-1中,得到pAcGFP1-5′ALP、pAcGFP1-Intron1和pAcGFP1-AI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并检测荧光信号。转染后细胞状态良好,24 h后发现,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均可看到不同强度的绿色荧光信号,且荧光信号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转染pAcGFP1-AI后的荧光信号强度最强。以上结果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李倩 江山
抗菌肽是鱼类先天免疫的组成部分,发现新的抗菌肽对于动物抗病机理的研究和寻找新药物有重要意义。经过对GenBank数据库中牙鲆EST文库进行同源比对后,筛选得到一个具有完整编码框的抗菌肽cDNA序列,结果再经过RT-PCR进行验证,命名为LEAP-2,对该序列进行注释,获得序列登录号EU586111。该抗菌肽能编码102个氨基酸的多肽,前28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推测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11 276.9 u,理论等电点(PI)为9.33。其蛋白质序列与另外9种鱼类的同源抗菌肽序列比较发现,同源性介于38.2%~61.7%。其中57至92位氨基酸为高度保守区,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的主要区域,其中包含有4个...
关键词:
牙鲆 肝抗菌肽2 序列分析 同源建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