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1)
- 2023(7551)
- 2022(6319)
- 2021(5577)
- 2020(4513)
- 2019(10362)
- 2018(10000)
- 2017(18301)
- 2016(9841)
- 2015(10814)
- 2014(10672)
- 2013(10656)
- 2012(10365)
- 2011(9759)
- 2010(10066)
- 2009(9226)
- 2008(9179)
- 2007(8334)
- 2006(7741)
- 2005(7475)
- 学科
- 济(48428)
- 经济(48384)
- 业(21637)
- 管理(20930)
- 地方(17650)
- 中国(17634)
- 企(15063)
- 企业(15063)
- 农(14217)
- 学(13453)
- 业经(11549)
- 方法(10479)
- 地方经济(10072)
- 农业(9915)
- 发(9422)
- 融(9035)
- 金融(9035)
- 银(8588)
- 银行(8561)
- 行(8466)
- 数学(8118)
- 贸(8075)
- 贸易(8062)
- 数学方法(7989)
- 易(7682)
- 制(7586)
- 理论(7201)
- 发展(7106)
- 教育(7074)
- 展(7073)
- 机构
- 学院(141380)
- 大学(141155)
- 研究(59650)
- 济(57769)
- 经济(56498)
- 管理(46090)
- 中国(44336)
- 理学(37451)
- 理学院(36893)
- 科学(36849)
- 管理学(36154)
- 管理学院(35867)
- 京(32472)
- 所(32180)
- 研究所(28983)
- 农(28596)
- 财(26457)
- 中心(25517)
- 江(24358)
- 范(22787)
- 师范(22515)
- 农业(22224)
- 院(21518)
- 北京(21474)
- 业大(20996)
- 省(20032)
- 州(19681)
- 财经(19572)
- 师范大学(18047)
- 科学院(17914)
- 基金
- 项目(87207)
- 科学(67018)
- 研究(65217)
- 基金(59585)
- 家(52846)
- 国家(52328)
- 科学基金(42720)
- 社会(40261)
- 社会科(37976)
- 社会科学(37969)
- 省(35924)
- 划(30084)
- 基金项目(30018)
- 教育(29282)
- 编号(26537)
- 发(25799)
- 自然(25603)
- 自然科(24968)
- 自然科学(24961)
- 资助(24574)
- 自然科学基金(24477)
- 成果(23282)
- 发展(20781)
- 重点(20646)
- 课题(20517)
- 展(20407)
- 创(18001)
- 部(17995)
- 创新(16795)
- 年(16652)
共检索到245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兰春燕 蔡文超 徐永江 马甡
探讨了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杂交F1)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F1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5~21℃和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二者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N=115.99T-0.7668(R2=0.9769)。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7.54℃和540.1℃.h,积算温度(A)与试验水温间呈乘幂函数相关,表达式:A=1328.1T-0.3149(R2=0.9624)。胚胎发育的最低盐度界限为10,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和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10~45、25~35;初孵仔鱼生存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珺竹 张全启 齐洁 王兴莲 王志刚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
关键词:
牙鲆 圆斑星鲽 杂交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永胜 陈松林 严安生 季相山
在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中,为了准确选择胚胎的冷冻时期,掌握胚胎发育进程,同时为牙鲆苗种培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对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牙鲆受精卵培养在14~16℃、盐度29.9的海水中,利用Olympus显微镜对牙鲆胚胎发育过程连续观察,对各个胚胎时期的发育时间进行了记录,并对每一时期的特征用Olympus照像机进行了拍摄。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5d的29个具体发育时期的特征和发育时间,拍摄了30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鱼苗图片,将牙鲆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心跳期、胚体转动期、出膜前期、出膜期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此培养条件下牙鲆胚胎历时...
关键词:
牙鲆 胚胎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刘洪军 郑永允 官曙光 徐永江
2006~2007年进行了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褐牙鲆P.olivaceus(♀)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苗种养殖至全长27~33cm时随机取样,测定形态学特征。与父、母本相同规格成鱼相比,杂交子代的有眼侧体色和花纹与父、母本都存在较大差异,是区分杂交子代最突出的特征。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比、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但在体长/总高比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的表型与犬齿牙鲆更为接近。尾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子代和父、母本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发现杂交子代、犬齿牙鲆和褐牙鲆的DNA含量分别为1.51±0.02、1.50±0.0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永胜 陈松林 刘本伟 王波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h57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d)、变态期(出膜后25~30d)和变态后生长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理 徐晖 李军 孔晓瑜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景峰 陈松林 徐亘博 苏鹏志 罗心慧 邵长伟 翟介明
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犬齿牙鲆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授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犬齿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犬齿牙鲆同源精子经8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完全失活,冻存花鲈精子经紫外线照射后也同样具有诱导犬齿牙鲆雌核发育的能力。无论同源精子还是异源精子,最佳诱导条件为在18℃条件下,精子经8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后4~5min将受精卵放在3℃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45min,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二倍体诱导分别为32.66%±7.0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明瑜 张志峰 刘建国 李昀 张全启
垂体作为鱼类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相关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牙鲆的脑垂体发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腺垂体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孵化后1d仔鱼的间脑下方可见一实心细胞团,于孵化后3d迁移至间脑后方的漏斗体下,与来自漏斗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结合共同形成脑垂体,前者形成腺垂体,后者则主要形成神经垂体。孵化后8d腺垂体分为中间部(Pars intermedia,PI)和外侧部(Pars distalis,PD)两部分。孵化后14d腺垂体分化为前外侧部(Rostral pars distalis,RPD)、中外侧部(Proxim...
关键词:
牙鲆 脑垂体 发育 组织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顾一峰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were studied in Japanese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from hatching until day 50.Samples were taken after hatching,then of 5,8,15,30 and 50 days post-hatch.During the first 3 day after hatching,the digestive tract was lengthened and coexisted with the s...
关键词:
牙鲆 消化道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贾瑞锦 于宏 梁友 蔡春有 庞尊方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
关键词:
驼背鲈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观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秉钧 王波 张桂军
对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犬齿牙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5.52g/d,第1年平均为1.65g/d,第2年平均为2.34g/d,第3年平均为1.3g/d,第4年平均为0.75g/d。养殖1周年其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两周年达1500g;其全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076TL3.1785(R2=0.9765),全长与体高和标准体长的关系分别为TL=2.5685BD-0.6594(R2=0.9823),TL=1.1957SL-0.1724(R2=0.9922)
关键词:
犬齿牙鲆 工厂化养殖 生长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王雨辰 沈土山
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翘嘴鳜(♀)×斑鳜(♂)人工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漂浮卵,微粘性,卵径1.6~1.8mm。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h45min,胚盘隆起;2h30min,进入卵裂期;3h15min,进入桑椹期;4h15min,进入囊胚期;11h,进入原肠期;13h40min,进入神经胚期;14h20min,进入胚孔封闭期;17h20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0h10min,进入视泡期;25h,进入尾芽期;26h40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1h,进入晶体出现期;35h10min,进入心跳期;49h10min,进入眼色...
关键词:
翘嘴鳜 斑鳜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玲 施志仪 程琦 翟万营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是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其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与其特异的膜受体(IGF-Ⅰ receptor,IGF-IR)结合而调节。因此,IGF-Ⅰ及其受体表达特征的分析对于阐述IGF系统调控的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荧光实时PCR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为材料,分析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两种受体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结果显示,牙鲆IGF-Ⅰ、IGF-IR-1和IGF-IR-2基因均有母源转录本,且各基因的表达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