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3)
- 2023(8844)
- 2022(8005)
- 2021(7712)
- 2020(6421)
- 2019(15118)
- 2018(15229)
- 2017(29232)
- 2016(16320)
- 2015(18535)
- 2014(18573)
- 2013(18231)
- 2012(16429)
- 2011(14689)
- 2010(14545)
- 2009(12880)
- 2008(12278)
- 2007(10394)
- 2006(8871)
- 2005(7429)
- 学科
- 济(58741)
- 经济(58677)
- 管理(44430)
- 业(42017)
- 企(35378)
- 企业(35378)
- 方法(29654)
- 数学(25637)
- 数学方法(25328)
- 农(15712)
- 中国(14910)
- 财(13856)
- 学(13723)
- 业经(13121)
- 理论(12664)
- 地方(12275)
- 教育(10496)
- 农业(10476)
- 和(10313)
- 技术(10184)
- 贸(10084)
- 贸易(10080)
- 易(9771)
- 环境(9567)
- 务(9250)
- 财务(9193)
- 财务管理(9179)
- 制(9111)
- 企业财务(8694)
- 划(8623)
- 机构
- 大学(222195)
- 学院(221973)
- 管理(90784)
- 济(80183)
- 理学(79638)
- 理学院(78770)
- 经济(78209)
- 管理学(77372)
- 管理学院(77001)
- 研究(71144)
- 中国(49493)
- 京(47348)
- 科学(47054)
- 农(36651)
- 业大(35797)
- 所(35699)
- 财(34855)
- 研究所(33055)
- 中心(31804)
- 江(30715)
- 范(30319)
- 师范(30053)
- 北京(29858)
- 农业(28982)
- 财经(28915)
- 经(26339)
- 院(25904)
- 技术(25826)
- 州(25709)
- 师范大学(24159)
- 基金
- 项目(159969)
- 科学(124059)
- 研究(117620)
- 基金(113296)
- 家(98900)
- 国家(98056)
- 科学基金(83671)
- 社会(70132)
- 社会科(66284)
- 社会科学(66262)
- 省(64227)
- 基金项目(61579)
- 自然(56033)
- 教育(55182)
- 自然科(54686)
- 自然科学(54673)
- 划(54094)
- 自然科学基金(53647)
- 编号(49611)
- 资助(46728)
- 成果(39725)
- 重点(35698)
- 部(34705)
- 课题(34212)
- 创(33681)
- 发(33540)
- 创新(31227)
- 科研(30635)
- 项目编号(30558)
- 大学(29896)
共检索到307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志江 李荣春
本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料在4种重量水平下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壳作为栽培料在10 kg/m2时种植出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高,品质最好。
关键词:
大球盖菇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Oh Se Jong Park Jeong Sik Shin Pyung Gyun Yoo Young Bok
探讨了一系列有关菇床的制备、栽培料的处理和发酵等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措施。为了提高锯木屑的利用率,在制备菇床时引进了发酵技术;为了解决生长中一些基础问题,改进了培养基质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评估了聚乙烯薄膜钻孔覆盖技术对两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P.sajor-caju)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平菇菇床制备的过程中,为避免其它真菌菌丝的污染,使用了发酵后的锯木屑法。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添加物中,稻糠是促使培养基质升温效率最高的添加物,可以升高到70℃。应用发酵锯木屑添加稻糠生产的菌丝的活力和密度大大高于非发酵锯木屑培养,并且其上可见平菇原基的形成。发酵锯木屑在预防木霉的污染上显示...
关键词:
平菇 栽培 菇床 栽培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国忠 董兴红 忻龙作 田勤科 冯翠英
褐蘑菇产自内蒙和冀北坝上高原,将它南移下坝进行人工栽培是本研究的目的。选用当地栽培材料,研究其配比,通过调查料发酵情况,菌丝吃料情况,出菇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应坝下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栽培原料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合理比例的玉米秸和鸡粪是河北南部栽培褐蘑菇较为理想的栽培主原料。
关键词:
褐蘑菇 南移栽培 栽培料配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辉 姜性坚 刘培田
通过用鹌鹑粪经10d、20d、30d、40d的堆积发酵,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20%栽培金针菇的研究。结果表明:鹌鹑粪能显著地促进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缩短生育周期,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其中,以堆积发酵30d,用量为10%的效果最为显著,经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鹌鹑粪 金针菇 栽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菲 韩宇杰 房义 向海 谷月 常潇 钟荣珍
【目的】探究在“农作物秸秆饲养-基质发酵-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抗生素(莫能菌素)对氮转化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种养结合综合利用体系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吉林省辽源县一处肉牛养殖场的30头肉牛,随机均分为2组,饲喂60 d,其中一组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莫能菌素(RA),一组不添加(RN),收集2组肉牛粪便,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后发酵35 d,发酵产物作为基质栽培双孢菇。发酵过程中测定NH3和N2O的排放情况;在发酵和栽培过程中,测定基质总氮量,同时测定基质含水量、温度、C/N、p H以及脲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利用16S r RNA和ITS测序来表征发酵基质中的细菌和真菌种群组成;测定双孢菇子实体产量和总氮含量,探究基质发酵和双孢菇栽培过程中抗生素对氮素转移及氮回收的影响。【结果】在发酵阶段,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未改变基质温度、含水量、C/N的变化趋势,但高温期平均温度下降了1.1℃,NH3和N2O排放量降低,更多的氮留在了基质中(RN处理的氮保留率为39.58%,RA处理为43.23%),抗生素抑制了氮素的转移。相比RN处理,RA处理发酵后基质理化性质不利于双孢菇菌丝生长。残留的抗生素使RA处理初始脲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于RN处理(P<0.05),发酵开始后RA处理基质中的脲酶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低于RN处理,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仍高于RN处理;栽培结束后,RA处理的脲酶活性高于RN处理,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仍低于RN处理。在双孢菇栽培阶段,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影响了双孢菇菌丝的生长,提高了基质的含水量和p H,在开始出菇前基质的C/N降低,最终双孢菇产量降低,氮回收率从0.17%(RN处理)下降至0.11%(RA处理)。发酵结束后,残留的抗生素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及海杆菌属细菌、Mycothermus属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及假小蜜环菌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升高。【结论】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抑制了氮素的转化,更多的氮保留在基质中,影响了双孢菇生长,降低了氮转化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申云霞 赵艳丽 张霁 李涛 刘鸿高 王元忠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采集58份巨大口蘑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去除光谱噪音明显部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红外图谱具有差异,主要吸收峰有2295、2851、1652、1149、1075、1030、995和807 cm-1.在500-3000cm-1波段范围内,用原始光谱结合标准正态变量校正法,能够对野生和栽培样品菌盖和菌柄校正集、预测集的样品进行正确识别.表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野生和栽培巨大口蘑进行鉴别,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关键词:
巨大口蘑 傅里叶红外光谱 判别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忠乾 苗人云 谭伟 周洁 郭勇 唐利民 郑林用
针对近年姬菇栽培主要原料之一的稻草粉价格大幅度上涨,栽培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栽培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CK)基础上,设计了6个姬菇栽培料配方,以农村丰富的玉米杆、油菜杆、小麦杆、猕猴桃枝、桑枝屑、高粱壳等资源部分替代稻草,进行姬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5(添加高粱壳)的菌丝生长势强、生长速度最快(0.92 cm/d),鲜菇产量最高(0.77 kg/袋),高出CK(0.71 kg/袋)的8.45%,且差异显著;S级菇比例最高(69.68%),即优质菇的比例最高,高出CK(63.88%)的9.08%;其鲜菇利润(1.21元/袋)和盐渍菇利润(1.24元/袋)都最高,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柯玉铸 黄金水 杨业武 林云珠 林我耀
以速生阔叶树种木麻黄作为原料 ,以其它相混杂的阔叶树种 (称之为杂木 )为对照 ,进行栽培平菇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木屑和棉籽壳各半为原料的配方适合于平菇的栽培。以木麻黄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平均产量是每袋 1 3 65kg,比以杂木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平均产量每袋 1 0 3 2kg高出 0 3 3 3kg,感染率也高出8 72 % ,而生物效率相差不多 ,分别是 1 0 6 0 61 %和 1 0 3 82 3 % ;用木麻黄木屑栽培出的平菇与用杂木木屑栽培出的平菇在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种类方面极为相近 ,这充分说明了木麻黄和其它阔叶树一样 ,可作为平菇等食...
关键词:
木麻黄 木屑 平菇 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理 谢纯良 朱作华 李智敏 胡镇修 彭源德
为了寻找金针菇新的栽培原料,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pH为6.5,培养基中含麻骨50%、氮源30%、水分67.5%,且添加0.5%石灰粉、0.5%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金针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1.0%;红麻骨培养基上的‘金杂19’出菇齐,生物学效率可达106.7%,‘长白201’出菇早,色泽好,生物学效率约为101.6%。
关键词:
金针菇 红麻副产物 栽培基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人云 谭伟 周洁 曹雪莲 叶小金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甘炳成 郑林用
以提取过茶多酚的茶叶——"茶渣"作为主料栽培姬菇(Pleurotus sPP.),设计包括对照(CK,主产区常用栽培基质配方)在内的7个栽培基质配方处理,开展栽培出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4处理(50%茶渣)的鲜菇单产(0.733 Kg/袋)最高,高出CK(0.464 Kg/袋)0.269 Kg/袋;生物学效率(97.69%)最高,高出CK(74.24%)23.45%;栽培鲜菇利润(0.72元/袋)最高,高出CK(0.05元/袋)0.67元/袋;且子实体含有茶多酚成分。由此可得,采用50%主料茶渣的配方4处理栽培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可在姬菇的生产上示范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鹰 贾英 姜邻 唐利民 唐瑞生
对26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菌丝培养特性比较,发现菌丝长速、密度、色泽、现蕾难易等,与菇体色泽品系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品比试验,从12个黄菇品种中筛选出产量和商品性状较好的F124菌株。与原推广种F12相比,头潮增产42.2%,总产增加22.3%。从16个白菇品种中选出菌柄直径分别为细、中、粗的F121、F126和白雪2#3个优质高产菌株。同时,还就栽培方法中黄菇“搔菌”与否和白菇不同“搔菌”时间对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搔菌”与否和“搔菌”,早迟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黄菇不“搔菌”,可提早4~7天收获,白菇早搔菌,有利于提高出芽整齐率。
关键词:
金针菇 出菇期 产量 搔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静 何明霞 王文兵 曹旸 许欣景 高锋 方艺伟 杨天伟 张春霞
【目的】研究不同宿主树、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时间、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对宿主树根系感染牛肝菌以及栽培出菇的影响。【方法】将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Berk&Broome)Boedijn]成熟子实体孢子液、液体菌种、固体原种及收菇后菌种接种于凤凰木、柚子、咖啡树的根系进行仿生栽培。【结果】(1)凤凰木、柚子、咖啡树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固体原种,接种半年后各宿主树根系表面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菌索。菌丝、菌索与土壤蚧虫形成菌腔虫瘿将根系包裹,感染率70.5%85.6%。成熟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永玉 昝少军 徐永艳 罗长维 李昆
通过对齿瓣石斛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基质中,树皮∶苔藓(1∶1)中新枝数最多,树皮中枝条生长最好,树皮∶锯末∶羊粪(5∶3∶2)中产量最高;(2)不同栽培方式中直立捆绑产量最高。因此在齿瓣石斛生产中宜选择树皮基质和直立捆绑栽培方式。
关键词:
齿瓣石斛 栽培基质 栽培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蔡义东 邓化冰 陈月异 何强
为了探明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两系法杂交稻及其再生稻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以5个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对照)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栽培,6个杂交组合平均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5.38%,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是强化栽培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与常规栽培比较,强化栽培再生季产量下降9.62%,有效穗的大幅度减少是强化栽培再生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杂交稻组合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程度不同,并表现出与具体的特性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