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8)
- 2023(2278)
- 2022(1930)
- 2021(1788)
- 2020(1497)
- 2019(3214)
- 2018(3246)
- 2017(5436)
- 2016(3363)
- 2015(3757)
- 2014(3698)
- 2013(3602)
- 2012(3360)
- 2011(3026)
- 2010(3011)
- 2009(2743)
- 2008(2702)
- 2007(2635)
- 2006(2146)
- 2005(1817)
- 学科
- 济(9702)
- 经济(9691)
- 管理(6843)
- 业(5894)
- 企(4761)
- 企业(4761)
- 方法(4153)
- 学(3810)
- 数学(3474)
- 数学方法(3389)
- 中国(3247)
- 地方(2981)
- 农(2201)
- 理论(2198)
- 财(2100)
- 业经(2063)
- 和(1995)
- 麦(1875)
- 环境(1830)
- 制(1692)
- 小麦(1628)
- 融(1544)
- 金融(1543)
- 银(1499)
- 银行(1474)
- 划(1458)
- 教学(1457)
- 技术(1456)
- 贸(1433)
- 地方经济(1431)
- 机构
- 学院(46617)
- 大学(44437)
- 研究(18328)
- 农(15173)
- 科学(14704)
- 管理(13497)
- 济(13027)
- 经济(12658)
- 农业(12435)
- 中国(11966)
- 理学(11560)
- 理学院(11344)
- 业大(11207)
- 管理学(10930)
- 管理学院(10843)
- 所(10698)
- 研究所(10131)
- 京(9851)
- 中心(8264)
- 技术(8209)
- 农业大学(7960)
- 省(7762)
- 室(7491)
- 江(7254)
- 业(7215)
- 实验(7034)
- 科学院(6781)
- 实验室(6766)
- 院(6345)
- 重点(6324)
共检索到65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斌 张茜 宋高原 陈新 张宗文
【目的】构建裸燕麦分子遗传图谱,发掘燕麦β-葡聚糖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高β-葡聚糖含量燕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裸燕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高β-葡聚糖地方品种夏莜麦为父本,育成品种赤38莜麦为母本构建的包含215个F2:3家系为图谱构建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分子遗传图谱。通过美国谷类化学会(AACC)发表的标准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AACC Method 32-23)测定各家系的β-葡聚糖含量,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燕麦β-葡聚糖含量性状进行遗传定位与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231对SSR引物在F2后代群体上进行检测,共得到261个多态性标记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道彬 张凯 吕长文 谢德斌 傅体华 王季春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甘薯遗传连锁图谱,并分析甘薯淀粉含量性状的QTL位点,为高淀粉含量甘薯种质资源利用及甘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高淀粉含量品种万薯5号为母本、低淀粉含量品种商丘52-7为父本建立杂交群体,利用EST-SSR标记,采用"双假测交"策略和运用Join Map4.0软件,分别构建双亲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F1(2012、2013年)群体表型数据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淀粉含量性状进行QTL检测。【结果】利用1 679对EST-SSR引物筛选出的1 045对多态性引物检测F1群体的标记基因型,获得了1 418个标记位点。分别对上述获得的父母本多态性标记进行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杨 陈火英 魏毓棠
以每序花数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番茄与野生醋栗番茄杂交产生的F2为作图群体,应用SSR标记构建了番茄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共包含120个标记,总长度为879.1 cM,标记平均间距7.33 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第2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与每序花数有关的QTLs,其贡献值分别为5.22%和8.3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志刚 王大一 谭文芳 吴洁 阎文昭
利用甘薯高淀粉品种绵粉一号与甘薯低淀粉品种红旗四号杂交F1代分离群体,根据淀粉含量,选择F1分离群体中各22个高、低淀粉极端类型材料构成选择性基因型作图群体。构建的连锁图包括130个AFLP标记和13个连锁群(父本7个连锁群,母本6个连锁群),在绵粉1号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上检测到E1M7-2可作为淀粉的临近QT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芝 王强 周素梅 刘晓永
为了提高酿酒酵母中β-葡聚糖(SCG)含量,本研究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FL01)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评价了碳源、氮源、无机离子、酶激活剂等对酵母生物量及SCG的影响,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培养基各主要组分最佳含量为:葡萄糖31.1 g/L、蛋白胨19.1 g/L、酵母膏15.0 g/L、甘油9.7 g/L。优化培养基使SCG由原来的(0.664±0.013)g/L增加到(1.112±0.008)g/L。所建模型二次项显著水平P<0.01,证明培养基对SCG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酿酒酵母 β-葡聚糖 培养基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骆晚侠 张李 杨凯 李奕松 赵波 李明 万平
【目的】以小豆SSR为锚定标记,将公开发表的豇豆SSR、普通菜豆SSR和EST-SSR标记定位整合到小豆遗传连锁群中,构建中国小豆遗传图谱,为小豆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多可用的分子标记。【方法】用1 473对SSR和EST-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包括906对豇豆SSR、123对普通菜豆和196对小豆SSR引物及248对普通菜豆EST-SSR引物,筛选亲本间多态性标记,验证栽培小豆HB801×AG109及GM892×AG110的F2分离群体。【结果】整合和构建了含有145个SSR和EST-SSR标记小豆遗传连锁图谱,包括59个小豆SSR标记,新增63个豇豆SSR、9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乔慧 吴滟 傅洪拓 龚永生 蒋速飞 熊贻伟
采用SSR和SRAP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构建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遗传连锁图谱。共有175个标记(含27个SSR、148个SRAP标记)分布在53个连锁群上。每个连锁群含2~8个标记,其中不少于3个标记的连锁群有35个,连锁对18个,平均每个连锁群的标记数为3.3个;连锁群长度在6.7~91.2 cM之间,相邻标记间最大间隔为49.0 cM,最小为1.4 cM,平均间隔为13.1 cM。青虾框架图谱长度为997.2 cM,图谱观察总长度为2 270.5cM,根据估算,青虾遗传连锁图谱预期长度为4 380.6 cM,图谱的覆盖率为51.83%。本研究构建了青虾遗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峰 谢玲玲 欧阳娴 王运生 邹学校
采用SSR检索程序,从辣椒221 037条unigenes中筛选到17 319个SSR位点,设计了10 468对引物,并对其进行E-PCR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1 538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其中554条辣椒EST序列能匹配到番茄基因组上,构成了12条辣椒EST-SSR连锁群,平均每条连锁群含45.75个EST-SSR。对匹配到番茄基因组上的EST-SSR进行GO(gene ontology)分类,结果有481条EST序列被分类,其中以初生代谢、细胞代谢、生物合成过程为主,分别占34.13%、28.35%、25.82%。在KEGG map中,91条EST序列共涉及到76条代谢途径(KEGG),约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屈彦纯 邓昌彦 熊远著 苏玉虹 郑嵘 刘桂兰
筛选了以 2 0cM左右均匀分布于 6号染色体的 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 ,构建了猪 6号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 ,并进一步进行了重要经济性状位点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9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高度多态性位点 ,所有位点平均杂合度为 0 .5 81 71,多态信息含量为 0 .30 8 98~ 0 .74 7 5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0 .5 0 9 94。构建的资源家系遗传连锁图谱总长 198.6cM ,与USDA图谱位点顺序一致 ,图谱总长和多数区间距离长于USDA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了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研究 ,在 6号染色体发现了显著影响肌内脂肪、肌肉大理石纹等肉质性状和板油重的数量性状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兆新 刘晋湘 耿霞 王慧 刘莹 李兰生 刘彬 张剑诚
以木瓜蛋白酶水解比色法测定刺参中岩藻聚糖的含量。水解液经次甲基蓝染色,在56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与刺参中岩藻聚糖含量成正比。测定的刺参酸性粘多糖回归方程:y=-0.0189+0.0345x;r=0.9991。并研究了6种不同产地的刺参中岩藻聚糖的含量。
关键词:
刺参 岩藻聚糖 次甲基蓝 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兰浩 裴玉贺 穆平 张恩盈 郭新梅 鄢洪海 宋希云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软件Mapmaker3.0,Mapdraw2.0和QTLMaper1.6对齐319和掖478及其F2∶3家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总长度1 638.7 cM,包含114个标记,平均两个标记间的距离为14.37 cM。在所做标记的附近得到5个QTLs,分别位于第2,3,5,6,9条染色体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36.21%,21.6%,39.41%,20.67%,30.54%,而且均检测出加性效应。另外,还发现QTLs之间表现出上位性互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雅坤 闫龙 杨春燕 宋晓昆 张孟臣 黄占景
为进一步饱和大豆公共图谱SSR标记,以大豆育成品种冀豆12×地方品种ZDD03651组合的211个F6株系为作图群体,以Kosambi作图函数构建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冀豆12与大豆地方品种ZDD03651间SSR标记多态率为44.6%,遗传图谱包含21个连锁群,117个SSR标记,遗传距离总长度1 50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5.6 cM,其中包含8个偏分离标记。与公共遗传图谱相比,位点间排列顺序、遗传距离和偏分离位点比例基本相同。将SSR新标记Barcsoyssr_4_1181、Barcsoyssr_4_1201、Barcsoyssr_4_1235和Barcsoyss...
关键词:
地方品种 遗传图谱 偏分离 SS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芳 戴廷波 荆奇 潘洁 曹卫星 姜东
2001至2002年分别在河北保定、江苏徐州和姜堰3个不同的生态点,研究了播期(适播和晚播)对小麦(徐州26、皖麦38和徐州25)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能极显著提高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在播期、环境与基因型因子中,以环境对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最大。保定点和姜堰点的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徐州点。播期与生态点间、生态点与品种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播期相同,环境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大于基因型。随着纬度的升高,播期对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下降。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以花后气象因子的效应大。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 播期 生态点 气象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媛媛 沈金雄 王同华 傅廷栋 马朝芝
【目的】建立甘蓝型油菜的高质量遗传图谱,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性状打下基础并提供保证。【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SI-1300”及其恢复系“Eagle”组配得到的184个F2单株为群体,利用SRAP、SSR和AFLP标记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结果】该图谱共包含21个连锁群,涉及137个SRAP标记、143个SSR标记和118个AFLP标记。图谱总长1949.8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cM。以SSR标记为锚定标记,该图谱与国际标准图谱进行了初步对应。研究共发现了8个偏分离区域。【结论】根据对标记分布的均匀程度,图谱覆盖程度以及标记密度等方面的分析,本研究构建的甘蓝型油菜分子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目的】糖类物质具有调控氮素转化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不同聚合度糖类物质与尿素反应对尿素氮肥利用、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将不同聚合度葡萄糖(葡聚糖)与15N尿素熔融制备葡聚糖改性尿素,分析葡聚糖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与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以期为葡聚糖在提高尿素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供试作物为冬小麦(济麦22),将葡萄糖(单体)、麦芽糖(2聚)、低聚麦芽糖(≈5聚)和聚葡萄糖(≈20聚)按1%添加量加入到熔融15N尿素(丰度为10.19%)中,制得葡聚糖改性尿素(葡萄糖、麦芽糖、低聚麦芽糖、聚葡萄糖改性尿素分别由GU、MU、OU和PU表示),以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和普通尿素(U)为供试肥料,运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研究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小麦生长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和13C核磁共振(13C NMR)波谱特征探究葡萄糖聚合度及其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并揭示其与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U相比,葡聚糖改性尿素的FTIR谱图在3 343和1 601 cm-1处的伯酰胺振动强度减弱,13C NMR波谱在158—171 ppm处检测到一个新的化学位移峰,是葡聚糖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发生席夫碱反应,生成含C=N物质的标志。(2)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GU、MU、OU、PU)增加了小麦产量,分别较U提高了1.9%、9.2%、10.3%和12.3%,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实现增产。(3)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小麦籽粒总氮吸收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7%—20.0%和6.1%—13.9%;MU、OU和PU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均高于GU。(4)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15N利用率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肥料氮残留率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显著降低6.9—7.4个百分点。(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葡萄糖聚合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席夫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显著拟合席夫碱含量与小麦产量和15N利用率的关系,葡萄糖聚合度5—8时,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最高。【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残留量,减少尿素氮肥损失。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聚糖聚合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逐渐降低。葡萄糖聚合度为5—8,其对尿素改性增效的效果最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