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4)
- 2023(10833)
- 2022(9421)
- 2021(9057)
- 2020(7585)
- 2019(17892)
- 2018(18013)
- 2017(35239)
- 2016(18918)
- 2015(21546)
- 2014(21697)
- 2013(21229)
- 2012(19056)
- 2011(17058)
- 2010(17070)
- 2009(15419)
- 2008(14799)
- 2007(12683)
- 2006(10878)
- 2005(9351)
- 学科
- 济(76157)
- 经济(76082)
- 管理(54687)
- 业(52493)
- 企(44332)
- 企业(44332)
- 方法(39977)
- 数学(35327)
- 数学方法(34665)
- 农(19334)
- 中国(18731)
- 财(16813)
- 业经(16344)
- 学(16273)
- 地方(14525)
- 理论(14173)
- 技术(13962)
- 农业(13162)
- 和(12589)
- 贸(12469)
- 贸易(12462)
- 易(12093)
- 制(11415)
- 环境(11253)
- 务(11027)
- 财务(10954)
- 财务管理(10935)
- 划(10496)
- 企业财务(10316)
- 教育(10115)
- 机构
- 大学(266470)
- 学院(265407)
- 管理(111222)
- 济(100429)
- 经济(98140)
- 理学(97738)
- 理学院(96723)
- 管理学(94720)
- 管理学院(94264)
- 研究(83190)
- 中国(60447)
- 京(56770)
- 科学(54226)
- 财(43469)
- 所(40996)
- 业大(40795)
- 农(40059)
- 中心(37807)
- 研究所(37769)
- 江(36401)
- 北京(35900)
- 财经(35838)
- 范(34778)
- 师范(34486)
- 经(32627)
- 农业(31301)
- 院(30612)
- 州(30402)
- 技术(29219)
- 经济学(28853)
- 基金
- 项目(188915)
- 科学(148519)
- 研究(137731)
- 基金(136216)
- 家(118225)
- 国家(117271)
- 科学基金(101604)
- 社会(84268)
- 社会科(79879)
- 社会科学(79855)
- 省(74447)
- 基金项目(72594)
- 自然(67910)
- 自然科(66375)
- 自然科学(66362)
- 自然科学基金(65120)
- 教育(63793)
- 划(62645)
- 资助(57458)
- 编号(56999)
- 成果(45168)
- 重点(41617)
- 部(41003)
- 创(39748)
- 发(39245)
- 课题(38709)
- 创新(36947)
- 科研(36143)
- 项目编号(35368)
- 大学(35255)
- 期刊
- 济(103615)
- 经济(103615)
- 研究(73952)
- 中国(46887)
- 学报(40948)
- 管理(40329)
- 科学(38932)
- 农(35529)
- 教育(31361)
- 财(31221)
- 大学(31145)
- 学学(29200)
- 农业(25496)
- 技术(25417)
- 融(18044)
- 金融(18044)
- 业经(17804)
- 经济研究(16528)
- 财经(16244)
- 科技(15588)
- 图书(15426)
- 技术经济(13837)
- 经(13653)
- 理论(13578)
- 问题(13137)
- 业(13103)
- 实践(12722)
- 践(12722)
- 统计(12587)
- 情报(12078)
共检索到368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异煌
科技进步总是在一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模式中实现的,经济模式的选择对科技进步有着重大影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技术进步与质量的提高;我国的传统经济体制,只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而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经济模式,严重地妨碍了科技进步特别是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双重转换,经济发展要从片面追求速度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益的轨道;经济体制要从高度集中的僵化模式转向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模式的双重转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毅
科技进步及其测度模式的若干思考罗毅经济产出的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而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者构成的,而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工具的进步、劳动对象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发展、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飞翔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正在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十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潜在的和日益逼近的严重挑战。及时地启动和推进我国出口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外贸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大大前移,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库连科夫
8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关系到世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观点。这个观点是与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影响的加强相联系的。最近的10—15年,可以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发展向新的再生产模式过渡时期。这一模式的实质是:既看到新的社会需求,又要在当代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密集型资本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轶豪 龙晃洪
要建立一种规范企业行为的宏观监控机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要设计一种能准确测度企业科技进步的科学化模式,二是要根据测度模式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并将对目标的考核提高到立法的高度予以重视.这一宏观监控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且其有效运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校正与调节.在这一机制中,测度模式的建立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本文将仅就这方面作番探索. 对科技进步的测度,目前世界上流行两类方法,其一是数量模型方法,如生产函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永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杨 宁兆硕 张利庠
本文探索了山东省“寿光模式”1989年至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治理实现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有三点。第一,农业科技创新治理是特色农业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本质活动。第二,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经历突破、成长、领军三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农业科技创新困境驱动,通过资源编排实现有效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进而推进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持续提升。第三,具体而言,三阶段分别是:适用性技术突破困境驱动资源结构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二次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持有者;同质化科技竞争困境驱动资源能力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产业科技输出者;全球化科技博弈困境驱动资源杠杆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领军者。本文研究深化了资源编排和农业科技创新治理的理论研究,也为特色农业区更快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贾果
通过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运行过程,指出农业科技进步运行机制是存在问题的根源;结合陕西渭南区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筛选划分了六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进步运行机制模式。提出了完善和发展农业科技技进步运行机制模式需要采取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英才
科技进步贡献相对论实用模型,是直接可以用来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的数学模型。此种模型,是由科技进步贡献相对论理论模型转换而来的。笔者在《科技进步贡献相对论理论模型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的理论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英才
研究科技进步的理论与方法,并测算我国建国以来各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已成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经济界的热门课题。因而在科技进步评价的领域中,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但是,也确实暴露出科技进步的现行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实有必要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一、科技进步现行评价方法简析 1.劳动生产率法这是用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评价科技进步的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坦永
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激进式创新再次引起人们重视。由于对激进式创新的内涵与产生过程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一些错误认知:产业升级就是要升级到一个全新的产业,过于强调原创性、激进式技术,忽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等。激进式科技进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演化过程。激进式科学技术的产生、扩散具有不确定性、周期性,受基础科学、市场主体、内部和外部协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充分认识到激进式科技进步过程的复杂性和规律性;跟踪科技前沿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坚
关键词:
激进式创新 科技进步 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坦永
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激进式创新再次引起人们重视。由于对激进式创新的内涵与产生过程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一些错误认知:产业升级就是要升级到一个全新的产业,过于强调原创性、激进式技术,忽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等。激进式科技进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演化过程。激进式科学技术的产生、扩散具有不确定性、周期性,受基础科学、市场主体、内部和外部协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充分认识到激进式科技进步过程的复杂性和规律性;跟踪科技前沿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坚持运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成果改造传统产业;营造有利于激进式科技进步产生的环境。
关键词:
激进式创新 科技进步 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