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7)
- 2023(19620)
- 2022(16589)
- 2021(15273)
- 2020(13169)
- 2019(29843)
- 2018(29711)
- 2017(57145)
- 2016(30945)
- 2015(34779)
- 2014(34318)
- 2013(33863)
- 2012(31090)
- 2011(28006)
- 2010(28210)
- 2009(26384)
- 2008(26661)
- 2007(24339)
- 2006(21305)
- 2005(19554)
- 学科
- 济(129774)
- 经济(129615)
- 业(111439)
- 管理(106463)
- 企(99435)
- 企业(99435)
- 方法(58441)
- 数学(47574)
- 数学方法(46962)
- 财(41332)
- 农(37515)
- 业经(36407)
- 中国(32853)
- 制(30217)
- 务(28435)
- 财务(28357)
- 财务管理(28304)
- 企业财务(26903)
- 技术(25964)
- 农业(25708)
- 学(25449)
- 理论(24418)
- 地方(23302)
- 贸(22979)
- 贸易(22966)
- 易(22318)
- 和(22195)
- 银(21680)
- 银行(21635)
- 划(21449)
- 机构
- 学院(446734)
- 大学(443618)
- 济(184562)
- 经济(180698)
- 管理(175844)
- 理学(150540)
- 理学院(148955)
- 管理学(146529)
- 管理学院(145679)
- 研究(145118)
- 中国(113161)
- 京(93203)
- 财(89540)
- 科学(87511)
- 农(73995)
- 所(73246)
- 财经(70325)
- 江(69713)
- 中心(67463)
- 研究所(65826)
- 业大(64201)
- 经(63659)
- 北京(58382)
- 农业(57898)
- 经济学(56241)
- 范(55340)
- 师范(54749)
- 州(54696)
- 院(52528)
- 财经大学(51930)
- 基金
- 项目(290685)
- 科学(230602)
- 研究(212565)
- 基金(212033)
- 家(184137)
- 国家(182583)
- 科学基金(158255)
- 社会(135847)
- 社会科(128857)
- 社会科学(128824)
- 省(114688)
- 基金项目(111683)
- 自然(102797)
- 自然科(100433)
- 自然科学(100405)
- 自然科学基金(98677)
- 教育(98655)
- 划(95585)
- 资助(86773)
- 编号(85462)
- 成果(69040)
- 重点(65624)
- 部(64767)
- 创(64129)
- 发(61995)
- 创新(59342)
- 课题(59221)
- 国家社会(56138)
- 科研(55871)
- 制(55868)
- 期刊
- 济(207718)
- 经济(207718)
- 研究(129509)
- 中国(90476)
- 财(74867)
- 管理(71250)
- 农(67741)
- 学报(66682)
- 科学(63643)
- 大学(51597)
- 学学(48883)
- 教育(46907)
- 农业(45700)
- 技术(43074)
- 融(42293)
- 金融(42293)
- 财经(36069)
- 业经(34469)
- 经济研究(32394)
- 经(31078)
- 业(27296)
- 问题(27023)
- 技术经济(24769)
- 贸(21628)
- 版(21446)
- 财会(21109)
- 科技(21098)
- 统计(21084)
- 现代(20839)
- 商业(20398)
共检索到67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环境-战略-结构权变理论,以国内20家上市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环境、战略和结构因素与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环境动态性、政府创新支持、市场导向、技术导向和建立独立组织均不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市场拉动型、技术推动型和政企协同型3条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路径,以及安于现状型和环境资源匮乏型2种阻抑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情境;(3)在相关组态中,环境动态性、政府创新支持、技术导向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理解,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有组织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路径指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1)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2)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3)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解若琳
颠覆式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3家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实现机理及路径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通过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机理路径模型,归纳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3个阶段,并据此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提出管理策略和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建红 麻翼凡 崔文卉
依据价值链理论,在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供应链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调节作用和供应链敏捷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技术水平正向调节了客户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供应链敏捷性在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影响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厘清了供应链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为制造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进行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出了管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泽建 何旭洋
颠覆性创新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激烈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颠覆性创新水平是企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25家国内互联网企业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从高管团队、组织环境层面探讨企业颠覆性创新驱动要素与等效路径。结果发现:企业高颠覆性创新水平是高管团队与组织环境两个维度下的多因素作用结果;企业高颠覆性创新水平存在6条路径,这6条路径能够反映出不同组织环境下,高管团队不同特征组合对企业高颠覆性创新水平的驱动机制;进一步对6条路径比较分析发现,高教育水平、高风险偏好、高市场竞争强度作为核心条件发挥关键作用,组织惯性成为驱动企业实现高颠覆性创新水平的重要条件,由此表明组织惯性可能并非是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制约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文仙 李京文
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下的必然选择。文章试图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从军民融合的新视角分析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军民融合贯穿于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新兴产业形成的整个过程,找寻出颠覆性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之间的机理机制,对促进我国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和发展给予理论指导。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新兴产业 军民融合 产业变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泽明 张光宇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组 李睿 李永周 洪群联 政武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前沿突破。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重视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大型国企的重要作用,利用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创新契机激发企业创新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健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长期渐进支持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进行风险分担,加强校企沟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校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阶段的深度对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烨 张艳丽 刘金桥
在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调动高管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免责激励、风险承担、数字化转型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免责激励能够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水平;(2)免责激励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正向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3)当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时,风险承担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正向强化,风险承担在免责激励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中的路径效应也被放大;(4)免责激励对颠覆性技术创新存在持续的正向促进效应,与拥有高冒险文化、处于低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相比,免责激励的促进作用在低冒险文化与高市场竞争环境中表现更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伟娜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延平 冉佳森
基于双元能力视角,以广州有米科技为例对创业型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颠覆性创新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的产品研发流程经历了最小化产品设计、基于客户反馈的技术优化、产品快速迭代的转变。企业的双元能力经历了市场双元能力、价值双元能力,再到服务双元能力的转变。相应的,企业颠覆性创新经历了需求"点"、技术"线"及市场"面"三个逐级递进的颠覆性创新进程。在快速变化环境这一不确定因素的驱动下,创业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的双元能力的动态演进,成为创业型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本文研究对于创业领域的双元能力研究与颠覆性创新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红云 沈鑫玥 田丰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平台型企业,为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越轨超越”提供了新的契机,但目前对平台型企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均缺乏关注和深入研究。鉴于此,采用组态视角探讨影响平台型企业进行跨界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对颠覆性创新成败的影响路径。首先从技术管理视角给出平台型企业的定义,即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公共技术架构或模块系统,通过连接不同参与者以及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多方参与、互惠共生的商业模式;然后,以产品平台企业为对象,根据上述定义选定32家中国上市企业,通过收集2017—2021年的企业公开信息、年度报告以及专利信息作为原始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跨界知识搜寻能力是平台型企业实现高跨界颠覆性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必要条件;(2)政府补助强度对平台型企业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数量和质量影响较小;(3)高跨界知识搜寻能力和高合作广度是影响平台型企业跨界颠覆性创新质量的核心条件,而数字化程度对平台型企业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数量有影响,但对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质量影响不大;(4)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发现更多跨界颠覆性创新机会,但要提高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质量仍需要加强跨界知识搜寻能力以及企业间的广泛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