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0)
- 2023(16103)
- 2022(13803)
- 2021(12641)
- 2020(10865)
- 2019(24828)
- 2018(24600)
- 2017(48253)
- 2016(26031)
- 2015(29027)
- 2014(28713)
- 2013(28695)
- 2012(26188)
- 2011(23421)
- 2010(23448)
- 2009(22120)
- 2008(22155)
- 2007(19788)
- 2006(17595)
- 2005(15936)
- 学科
- 济(111997)
- 经济(111837)
- 业(99901)
- 管理(92749)
- 企(89591)
- 企业(89591)
- 方法(52336)
- 数学(42303)
- 数学方法(41913)
- 财(36386)
- 业经(33435)
- 农(33233)
- 中国(26324)
- 制(25735)
- 务(25620)
- 财务(25545)
- 财务管理(25506)
- 企业财务(24254)
- 农业(23148)
- 技术(20860)
- 理论(20134)
- 地方(19948)
- 和(19731)
- 学(19719)
- 贸(19241)
- 贸易(19232)
- 体(18874)
- 易(18650)
- 划(18264)
- 策(16889)
- 机构
- 学院(379038)
- 大学(378481)
- 管理(156197)
- 济(156115)
- 经济(152945)
- 理学(134971)
- 理学院(133609)
- 管理学(131684)
- 管理学院(130983)
- 研究(118822)
- 中国(91690)
- 京(79820)
- 财(76079)
- 科学(70847)
- 财经(60553)
- 农(59227)
- 所(58186)
- 江(56513)
- 经(55001)
- 业大(54293)
- 中心(53974)
- 研究所(52294)
- 北京(50189)
- 经济学(47139)
- 农业(46238)
- 范(46197)
- 师范(45784)
- 州(45056)
- 财经大学(44901)
- 院(43207)
- 基金
- 项目(252396)
- 科学(200904)
- 研究(187302)
- 基金(185683)
- 家(159377)
- 国家(158027)
- 科学基金(138502)
- 社会(120359)
- 社会科(114171)
- 社会科学(114143)
- 基金项目(98535)
- 省(98198)
- 自然(89406)
- 自然科(87334)
- 自然科学(87316)
- 自然科学基金(85821)
- 教育(85192)
- 划(81136)
- 资助(76557)
- 编号(75756)
- 成果(61180)
- 部(56434)
- 重点(55419)
- 创(54308)
- 发(52779)
- 课题(51171)
- 创新(50106)
- 制(49977)
- 国家社会(49410)
- 教育部(49163)
- 期刊
- 济(174762)
- 经济(174762)
- 研究(112862)
- 中国(69031)
- 财(61466)
- 管理(61247)
- 学报(54723)
- 农(54706)
- 科学(51685)
- 大学(42758)
- 学学(40402)
- 农业(37564)
- 教育(36830)
- 融(34249)
- 金融(34249)
- 技术(33264)
- 财经(30719)
- 业经(30174)
- 经济研究(27050)
- 经(26219)
- 问题(22820)
- 业(20850)
- 技术经济(20355)
- 理论(18503)
- 现代(18491)
- 商业(17798)
- 科技(17542)
- 图书(17496)
- 财会(17334)
- 版(16670)
共检索到556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凯 李世杰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起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并试图研究产业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的链接模式,以探究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结网、链接的深层次原因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的特点。沈阳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文章借助区位商法,定量分析沈阳市装备业的集聚和发展状况,进而深入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和集群要素的链接状况。并针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定装备制造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窦红宾 王正斌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网络强度、网络稳定性、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网络的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应重视外部网络结构,提高自己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伟 张永超 田世海
基于微观网络结构和宏观网络聚类的视角,借助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支撑,选取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影响效应及整体网络的聚类特征,讨论了网络特征对网络成员创新影响的作用效应及网络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中,中心性和结构洞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中间中心性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范式,几个创新能力较强的网络成员引领着联系紧密的子网络,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位置;由于网络连接的单一性,紧密连接的稳定网络并不一定会对其内部成员具有较大的作用力;网络密度对网络成员中介作用具有很大影响,并且创新能力较弱的成员倾向于与创新能力较强的成员组建网络密度较大技术创新联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高菲 俞竹超 江山
"单核式"与"多核式"是中卫型产业集群的两种基本网络结构。以多核式中卫型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概念界定,指出其网络结构具有多个中心结点、内部合作关系密切、结点凝聚成小团体、中心结点相互关联等特征,并据此选取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黏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作为网络结构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对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网络结构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发现:该集群网络中,各产业部门的核心企业充当了中心结点,同一产业部门的企业密切合作组成凝聚子群,核心企业之间关联紧密形成核心区。这些网络结构特征是其获取生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成金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集群的产业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及其联系,以探究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结网的深层次原因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征。从地方政府这一区域集群网络的行为主体出发,探讨地方政府促进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机理和原则,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群 集群网络 地方政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欧阳青燕
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化模式体现了集群内组织的路径依赖性,能更好地解释具有地区根植性隐性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是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本文基于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系统地研究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核心价值的基础、核心价值及核心价值的本质;并以四川省德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例,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网络结点之间的关系,据此阐释网络核心价值在具体集群中的体现。这对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集群 集群创新网络 核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露元 邹忠全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基础,建立了"跨国网络结构特征—知识、技术流动与扩散—集群绩效"的概念模型,以广西和越南制造业集群为例,基于116家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逐一验证。研究发现: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在跨国网络结构与集群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广西与越南制造业集群之间的资源共享对技术扩散的影响不显著,亟需加强双方节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集群网络结构推动了知识、技术跨区域的流动和扩散,进而提升整体集群的绩效。本文以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为研究视角,探讨不同国家集群间相互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顺应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形势,为"一带一路"下相关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集群 跨国网络结构 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敏敏 高光锐 任俊义
本文根据从《山东统计年鉴》中获取的山东省近十年来汽车制造产业相关企业的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和Pajek软件,从其数学统计特征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和聚集系数出发,对山东省汽车产业进行了研究,在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结构模型以及体现在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三个逐次深入的层面,分析了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汽车制造业向更高一级形态演进优化的规律,以期为山东省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同时,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考察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得出的相关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对山东省汽车产业链条发展趋势预测具有一定的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海 杨柳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创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属性既能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也能通过网络关系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有直接的促进影响,网络联系强度是通过网络环境对创新绩效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知识属性 网络结构 集成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焦智博
随着创新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装备制造业逐渐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转向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网络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创新形式。以黑龙江1985-2017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对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并呈现出"国退民进"特征,民营企业地位迅速提升,国有企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关键节点,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创新数量较少但为重要的创新实践者和桥接者;(2)创新网络结构等级性明显,创新网络空间结构存在结构洞现象,高校、国有企业或主要城市占据结构洞位置;(3)城市尺度、省级尺度协同创新地位不断下降,国家尺度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拓展创新合作尺度和范围,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技术守门员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和创新主体合作的创新市场体系,建立创新发展共同体和产学研"创新三角"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祝建辉 史恒新 尤俊锐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18年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其专利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在专利合作网络中占主导地位,但网络整体松散、合作不够紧密,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较为明显,其中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重要节点把握着技术合作的大方向;网络规模持续增长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网络节点呈现阶段性变化,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的核心位置最为稳定,辽宁、陕西、江苏的核心地位上升明显,特别是陕西。根据结论,提出政府对具有桥梁作用的机构加以引导或提供政策扶持,以核心节点为重点突破口引导和调整重要节点的合作行为并提升弱势主体的合作参与度,集中资源重点培育高品质航空装备制造核心区,以及鼓励机构跨区域合作、合理配置各区域创新资源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区域间平衡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凯 李世杰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晓华 刘相锋
在构建外资和产业结构偏离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分析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具有短期和长期修复失调的作用;外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效应存在异质性。政府在制定外资引进政策时,应该考虑行业的人力资本禀赋因素,将其引进人力资本较高的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外资对产业结构失调修复结构效应和要素间的耦合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装备制造业 结构调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地 白晰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强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构建创新网络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网络发展状况,并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网络中心度、结构洞对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凝聚力较差,国有企业依然是产业主体,但产学研合作不足;网络中心度与创新产出之间成正相关,而以自益型结构洞为主的结构洞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耿殿贺
文章在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和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提出两方面政策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改变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结构、保护研发成果、构建基础性和通用性技术平台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效率;企业本身应调整研发经费支出策略,并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合作来提高研发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