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82)
2023(19862)
2022(16941)
2021(15629)
2020(13328)
2019(30530)
2018(30264)
2017(58558)
2016(31583)
2015(35645)
2014(35301)
2013(34882)
2012(31771)
2011(28386)
2010(28589)
2009(26643)
2008(26350)
2007(23507)
2006(20688)
2005(18452)
作者
(90254)
(75270)
(74890)
(71340)
(48201)
(36073)
(33939)
(29406)
(28523)
(27121)
(25528)
(25494)
(24035)
(23976)
(23290)
(23037)
(22499)
(22058)
(21676)
(21607)
(18612)
(18413)
(18340)
(17281)
(16835)
(16709)
(16698)
(16625)
(15142)
(14769)
学科
(132768)
经济(132591)
(110571)
管理(106098)
(97167)
企业(97167)
方法(63962)
数学(53539)
数学方法(52739)
(41097)
(38713)
业经(35888)
中国(32519)
(28105)
(27561)
财务(27462)
财务管理(27409)
农业(26491)
企业财务(25994)
(25492)
贸易(25480)
技术(25053)
(24723)
理论(24295)
(24038)
地方(23524)
(21932)
(20546)
(20141)
(19404)
机构
学院(455152)
大学(453300)
(185162)
管理(184122)
经济(181352)
理学(159404)
理学院(157769)
管理学(154853)
管理学院(154009)
研究(143277)
中国(110009)
(95532)
(89009)
科学(86846)
(72686)
财经(70860)
(70628)
(67895)
业大(66578)
中心(66000)
(64483)
研究所(63652)
北京(59871)
农业(56779)
经济学(56407)
(56227)
师范(55691)
(54139)
财经大学(52638)
(52124)
基金
项目(306047)
科学(242740)
研究(224474)
基金(224163)
(193979)
国家(192369)
科学基金(167778)
社会(142868)
社会科(135600)
社会科学(135565)
(119480)
基金项目(117860)
自然(109266)
自然科(106823)
自然科学(106801)
自然科学基金(104901)
教育(104273)
(99397)
资助(93426)
编号(91104)
成果(72794)
(67990)
重点(67873)
(65018)
(64009)
课题(62331)
创新(60283)
国家社会(59137)
教育部(59033)
科研(58400)
期刊
(202086)
经济(202086)
研究(132352)
中国(85916)
(71777)
管理(71682)
学报(67414)
(66587)
科学(63402)
大学(52756)
学学(49879)
教育(48342)
农业(45916)
技术(44030)
(39453)
金融(39453)
财经(35270)
业经(34372)
经济研究(31773)
(30209)
问题(26391)
(25911)
技术经济(24641)
统计(22636)
科技(21433)
(21073)
现代(20963)
(20955)
(20902)
理论(20821)
共检索到667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晓华  田晓芳  
本文将整个工业分为装备制造和非装备制造两类部门,把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纳入非装备制造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其他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2000—2007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对非装备制造部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的结论,不同区域分组的估计结果说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非装备制造部门的设备更新速度对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甫功  欧阳建国  
本文将工业分为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两个部门,应用Feder模型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产出通过与传统工业部门的弹性关系而影响其增长,进而影响整个工业的增长。对我国的数据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工业的直接带动和溢出效应都很显著,直接带动率为18%,溢出效应为2.2%;高技术产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较传统工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高出21.9%。研究也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存在着高带动高溢出、低带动高溢出和高带动低溢出三类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伟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丽暘   王维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2001—2021年中国25个省份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利用Matlab采用面板平滑转化回归模型,研究以R&D研发经费投入、R&D研发人员投入为转换变量的FDI水平溢出效应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1)FDI水平技术溢出与该行业技术进步呈非线性关系,且线性关系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从全国的层面来看,FDI水平技术溢出对该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但研发人员投入超过门槛值后,FDI水平技术溢出对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阻碍作用;(3)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FDI水平技术溢出对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研发经费投入与研发人员投入超过各自的门槛值后,FDI水平技术溢出对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阻碍作用;中、西部地区FDI水平技术溢出与该行业技术进步呈线性关系。(4)东部地区FDI水平技术溢出的增加,会带来该行业技术进步途径的转变,即由依赖技术溢出转向自主研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家云  张玉  吴石磊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文章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来临为现实背景,在分析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国内及国际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和VAR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内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效应中,装备制造业收入及能耗效率指标与技术水平呈现双向正面影响,利润与技术水平为单向正面,就业与技术水平为双向负面;外部效应中,装备制造业引进外资质量与技术水平呈现双向正面影响,国际分工程度与技术水平为单向正面,贸易竞争力与技术水平为双向负面。因此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国内应加大投入,提高生产率;国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是,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前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小娟  陈彬彬  
本文利用我国29大制造行业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外国R&D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国R&D活动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正影响,其产生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对技术效率的改进作用相对较小;从分行业来看,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呈现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强而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弱的特点。研究结果同时表明: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国内研发投入对行业技术的进步起主要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冰  
利用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不同集聚度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高集聚度行业应逐步放宽对FDI的限制,发挥规模效应;中集聚度行业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低集聚度行业应利用FDI先进技术实现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潘江玲  
本文基于1998-2009年两位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既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技术进步的长期因素;另一方面,短期内技术进步诱发了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但长期内二者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一结果不仅拓展了产业集聚的成因,也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勇清  郭杏  
将两部门模型拓展应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溢出效应的研究中,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并从"整体"、"区域"和"行业"三维度建立了多视角分析框架,以31个省(市、区)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及强度大小。实证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显著溢出效应,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新兴产业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郭根龙  
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12个行业的数据,通过构建两部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来自区域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从发达贸易伙伴国进口的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从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进口的服务对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化距离越近,效应越显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越近就越能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入人均收入和贸易伙伴国的服务进口交互之后,发现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进口共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超凡  王赟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