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5)
- 2023(8747)
- 2022(7587)
- 2021(6818)
- 2020(6143)
- 2019(14159)
- 2018(13836)
- 2017(27803)
- 2016(14872)
- 2015(17214)
- 2014(17363)
- 2013(17521)
- 2012(16600)
- 2011(14989)
- 2010(15175)
- 2009(14152)
- 2008(14506)
- 2007(13295)
- 2006(11272)
- 2005(10089)
- 学科
- 济(70914)
- 经济(70841)
- 管理(44948)
- 业(44246)
- 方法(39212)
- 企(35788)
- 企业(35788)
- 数学(35130)
- 数学方法(34895)
- 贸(23151)
- 贸易(23144)
- 易(22448)
- 财(19019)
- 农(17625)
- 中国(15548)
- 地方(13218)
- 业经(12994)
- 学(12372)
- 务(12080)
- 财务(12066)
- 财务管理(12034)
- 制(11592)
- 农业(11320)
- 企业财务(11309)
- 融(10249)
- 金融(10247)
- 出(10055)
- 银(9939)
- 银行(9907)
- 行(9356)
- 机构
- 大学(229868)
- 学院(228224)
- 济(102546)
- 经济(100694)
- 管理(88749)
- 理学(77153)
- 理学院(76369)
- 管理学(75311)
- 管理学院(74883)
- 研究(74151)
- 中国(54888)
- 财(46509)
- 京(46357)
- 科学(43339)
- 农(39071)
- 财经(38052)
- 所(37616)
- 经(34586)
- 中心(34472)
- 研究所(34085)
- 业大(33784)
- 江(33619)
- 经济学(33261)
- 农业(31285)
- 经济学院(30694)
- 北京(28890)
- 财经大学(28307)
- 范(27639)
- 师范(27344)
- 州(26596)
- 基金
- 项目(150250)
- 科学(117976)
- 基金(110905)
- 研究(107996)
- 家(96583)
- 国家(95853)
- 科学基金(81697)
- 社会(70028)
- 社会科(66706)
- 社会科学(66686)
- 基金项目(58484)
- 省(57232)
- 自然(52464)
- 自然科(51291)
- 自然科学(51272)
- 自然科学基金(50409)
- 教育(50369)
- 划(48722)
- 资助(47058)
- 编号(42888)
- 部(35209)
- 成果(34410)
- 重点(33853)
- 发(32115)
- 创(31079)
- 教育部(30454)
- 科研(29656)
- 国家社会(29636)
- 人文(29353)
- 创新(29187)
- 期刊
- 济(104628)
- 经济(104628)
- 研究(64900)
- 中国(36746)
- 财(36175)
- 学报(35767)
- 农(33881)
- 科学(31106)
- 管理(29654)
- 大学(26779)
- 学学(25455)
- 农业(22794)
- 融(20614)
- 金融(20614)
- 财经(19205)
- 经济研究(18443)
- 教育(18426)
- 贸(18369)
- 技术(18207)
- 业经(17062)
- 经(16480)
- 问题(15740)
- 国际(15224)
- 业(13229)
- 商业(12872)
- 统计(12344)
- 技术经济(12214)
- 策(10982)
- 世界(10975)
- 理论(10752)
共检索到327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仕辉 邓莹莹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统计分析了1995~2008年全球前12个主要被诉国家的案件数、涉案金额、市场份额的分布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反倾销针对的就是出口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肯定结案时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难以判断贸易效应是短期的;否定结案下也存在贸易震慑效应,但影响小于贸易破坏效应。最后考察不同结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肯定结案对申诉方提高产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随时间递延而衰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仕辉 许乐生 邓莹莹
在整理印度反倾销申诉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主要目标国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击的恰恰是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成为印度头号反倾销国家,被诉产品都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被诉国家和显示性比较指数角度重点实证分析了印度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经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时间延递而逐渐减弱,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的贸易破坏效应一直比关税的贸易破坏效应要大。从反倾销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来看,印度反倾销措施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印度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时,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玉荣
韩国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国,是中国重要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出口额从2000年的112.92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911.65亿美元,增长8.07倍。然而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贸易摩擦频发,主要表现为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韩国的市场份额。一、韩国对中国反倾销现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仕辉 邵骏
通过建立美国各年向各涉案国家的进口额与反倾销申诉、反倾销措施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考察了1995-2008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申诉和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对所有57个涉案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影响。运用广义矩法对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发现,虽然美国当期的进口主要由历史进口因素决定,但其反倾销申诉与措施会造成当期进口总额的显著下降,下降比例分别达到7.198%和5.890%,美国反倾销保护效应使美国年均进口额下降近1757亿美元,中国每年向美国的出口额减少超过127亿美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仕辉 邓莹莹 谢雨池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关键词:
反倾销 关税 贸易破坏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俊妍 孙倩
本文引入Finger和Murray(1993)提出的反倾销强度指数(anti-dumping index,ADI),运用1995—2012年中国和世界的反倾销案件数及进出口贸易额,对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说明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给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带来的影响。本文发现我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与出口贸易总额因果关系明显,遭遇反倾销强度与出口总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遭遇反倾销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本文更进一步基于Lall(2000)技术含量的分类方法分析了遭遇反倾销和对...
关键词:
遭遇反倾销 对外反倾销 出口品技术含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磊 漆鑫 朱玉
本文运用1985-2000年分国家、分产业、分年度数据和混合Logit方法对反倾销申诉和措施中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规模及沉没成本的角度选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及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政治经济变量,发现政治经济因素在提起反倾销申诉和执行反倾销措施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规模越大,沉没成本越高的企业越具有能力和动力提出反倾销申诉。同时对政府越具有政治价值的产业,越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反倾销支持。当考察对华反倾销申诉和措施时,发现政治经济因素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加入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表明,对华反倾销裁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仕辉 许乐生 邓莹莹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贸易数据,利用1998-2008年被诉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1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被诉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通过SYS-GMM估计进行回归估计得到稳健性结果。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措施对贸易额和出口市场份额的影响远大于关税措施的影响,成为多数国家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主要贸易政策。反倾销对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俄罗斯的负面影响较大。最后考察反倾销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反倾销申诉和反倾销措施对申诉方的产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宗宪 向洪金
本文首先对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概念及基本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分别构建了两个Ber-trand寡占竞争模型对前三种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及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具有负的贸易破坏效应、正的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然后利用2002~2007年欧美国家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8位和10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考察了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的存在和大小。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而且促使中国涉案产品向第三方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永
文章利用1994~2008年期间美国反倾销申诉案件,通过构建7年的产品进口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美国反倾销申诉对非被诉国产品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反倾销申诉只会导致非被诉国产品的进口市场份额有所增长,而进口绝对量并没有增长,因此,美国反倾销申诉只具有市场转移效应,不具有贸易转移效应。
关键词:
美国 反倾销 贸易转移效应 市场转移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鲍晓华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本文首先利用个案初步考察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然后构建一个"两国三地"价格竞争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这两种贸易效应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2007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10位海关协调税则(HST)代码涉案产品的数据,就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不同阶段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导致我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减少,具有负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使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对美出口增加,存在正的贸易转移效应。
关键词:
反倾销措施 贸易限制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仕辉 魏守道
文章简要介绍对华反倾销样本构成、来源和统计指标后,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涉案产品出口受美国、欧盟和印度的影响最大,受反倾销影响的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反倾销寒蝉效应模型实证表明:外国反倾销立案和实施措施对中国出口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反倾销立案给中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要高于实施反倾销措施所带给中国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反倾销 寒蝉效应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芳芳 罗屹 李先德
自2020年5月19日起中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简称“中对澳”)的进口大麦加征反倾销反补贴(简称“‘双反’”)关税,为分析中对澳加征“双反”关税的贸易效应及其对中国大麦产业的保护效果,基于2015—2021年中国海关大麦进口月度数据,利用LA-AIDS模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对澳加征“双反”关税不仅对澳大利亚大麦产生了贸易限制作用,而且对法国与加拿大大麦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对其他国家大麦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刺激乌克兰、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等非传统进口来源国大麦进入中国市场;中对澳加征“双反”关税具有贸易调查效应,在立案调查阶段和裁决生效阶段对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具有负向影响,对中国自其他非传统贸易国进口大麦具有正向影响,且这种贸易调查效应在立案调查阶段主要体现在价格边际上,在裁决生效阶段主要体现在数量边际上;中国对各大麦进口来源国并不存在刚性依赖,原产于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的大麦相互间可替代性较强,且中国在与法国和加拿大的大麦贸易中存在较大要价空间;“双反”措施在短期内对中国大麦产业具有贸易救济和保护作用,但其长期影响尚待观察。为促进中国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优化进口结构,着力化解贸易转移效应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磊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措施贸易救济效果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近期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主要对象国。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角色转变。作为WTO的主要成员国,如何合理运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利益,维护贸易公平是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结合商务部公示的对外反倾销措施实施案例,对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及涉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贸易额,按照海关税则号整理后,对立案调查、征收反倾销税、无损害结案、撤销调查和价格承诺这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