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
2023(1314)
2022(1275)
2021(1125)
2020(945)
2019(1982)
2018(2024)
2017(3628)
2016(1953)
2015(2127)
2014(2018)
2013(1869)
2012(1816)
2011(1658)
2010(1594)
2009(1549)
2008(1466)
2007(1290)
2006(1200)
2005(1079)
作者
(6827)
(5885)
(5843)
(5470)
(3662)
(2875)
(2587)
(2278)
(2248)
(2008)
(1979)
(1962)
(1828)
(1820)
(1819)
(1819)
(1784)
(1774)
(1755)
(1672)
(1508)
(1401)
(1397)
(1363)
(1300)
(1257)
(1256)
(1206)
(1206)
(1202)
学科
管理(8697)
环境(8554)
(5908)
经济(5906)
(4919)
(4534)
(4368)
企业(4368)
规划(4014)
环境规划(3933)
(3903)
方法(2557)
资源(2548)
生态(2468)
数学(1996)
数学方法(1967)
区域(1955)
(1955)
及其(1949)
(1914)
区域环境(1906)
(1884)
(1683)
防治(1645)
(1644)
(1641)
(1621)
(1607)
污染(1560)
部门(1527)
机构
学院(29433)
大学(29168)
研究(11170)
(10206)
管理(10144)
经济(9972)
科学(8990)
理学(8927)
理学院(8827)
管理学(8631)
管理学院(8598)
中国(7649)
(7427)
(6354)
(6337)
业大(6100)
农业(6028)
研究所(6011)
中心(5107)
(4553)
(4317)
(4315)
(4292)
环境(4185)
实验(4070)
(4037)
实验室(3919)
农业大学(3814)
北京(3747)
科学院(3728)
基金
项目(22831)
科学(17552)
基金(16758)
(15783)
国家(15695)
研究(14271)
科学基金(13013)
(9434)
自然(9345)
社会(9139)
基金项目(9080)
自然科(9046)
自然科学(9041)
自然科学基金(8866)
社会科(8657)
社会科学(8652)
(7971)
资助(6692)
教育(5800)
重点(5573)
计划(5354)
(5212)
科技(5020)
科研(4960)
编号(4754)
(4697)
(4612)
创新(4476)
(4316)
专项(4208)
期刊
(10425)
经济(10425)
学报(7844)
(6356)
科学(6165)
研究(5649)
中国(5427)
大学(5427)
学学(5317)
农业(4498)
(3542)
管理(3199)
资源(2957)
(2433)
业大(2357)
生态(2136)
林业(2055)
(1981)
科技(1968)
环境(1912)
农业大学(1891)
财经(1649)
技术(1610)
业经(1564)
图书(1564)
(1403)
经济研究(1395)
问题(1384)
自然(1382)
财会(1298)
共检索到40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希辉  刘晓伟  蒋建东  
有机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文燕  朱柳月  
并非所有与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都需要通过刑法规制,并非所有的帮助行为都构成帮助犯,具备可罚性,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即在此列。同时,污染环境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做单独讨论研究。基于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提出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分别从行为紧迫性、作用关联性两方面认定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因果关系。文章运用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对行为主体进行类型化分析,最终可以得出部分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结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罗辉  
为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罪的惩治力度。司法实践中,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仍处于立案处罚难、取证难、鉴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案不移,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不畅;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有其现实困难;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体系尚未建立;污染环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特殊性。应当通过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体系以及合理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等措施走出司法困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保卫  李怀恩  
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污染控制机制,导致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工作无法取得真正实效。文章试图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入手,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补偿机制的内容、补偿标准量确定、相关的财政政策等问题,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让生产者接受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动力与机制问题,以推进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工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芳  张海滨  
东北亚地区大气跨界污染,随着中国雾霾的广受关注,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环境合作的核心议题。东北亚是中国核心的外交战略区,它的稳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的崛起,周边国家由政治安全的担心产生的紧张情绪进一步强化。大气(雾霾)污染事件的出现,为各国释放政治紧张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而东北亚大气环境合作,能否真正促进区域大气环境的改善,并起到政治关系减震器的作用,还在于中国如何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鉴于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外交领域提出了"积极进取、更有作为"的"新常态"观,环保工作也进入了理念、道路创新的新常态阶段,对外环境合作的思路也需要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而及时调整。结合自身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和决心,建议中国在如下方面强化东北亚环境合作:强化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TEMM)、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NEASPEC)等核心机制的作用,加强中日韩等主导国间的合作关系,倡导合作机制的集体领导理念,推动专家互动以补充官方交流不足,谨慎看待多元治理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合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文科   罗博成  
随着立法的修订及新司法解释的出台,环境污染行为致生重大损害的因果关系认定及责任归属问题亟待厘清。条件理论仅为空洞的逻辑规则,事实因果关系的确定应当根据“合法则的条件说”进行判断。当有证据证明环境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高度盖然性时,即可肯定存在具体的因果关系,这一认定不违反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基于被容许风险理论、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和个人责任原则,多主体在行政许可范围内排放污染但累积性地造成损害后果的,损害结果不得归属于合法排污行为。单位实施严重致害型污染环境行为的,除追究单位责任外,损害结果还应归属于直接实施污染环境行为的一般雇员以及作出决策或存在监督过失的管理人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文科   罗博成  
随着立法的修订及新司法解释的出台,环境污染行为致生重大损害的因果关系认定及责任归属问题亟待厘清。条件理论仅为空洞的逻辑规则,事实因果关系的确定应当根据“合法则的条件说”进行判断。当有证据证明环境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高度盖然性时,即可肯定存在具体的因果关系,这一认定不违反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基于被容许风险理论、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和个人责任原则,多主体在行政许可范围内排放污染但累积性地造成损害后果的,损害结果不得归属于合法排污行为。单位实施严重致害型污染环境行为的,除追究单位责任外,损害结果还应归属于直接实施污染环境行为的一般雇员以及作出决策或存在监督过失的管理人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水姣  王革娇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As(Ⅲ)、Cr(Ⅲ)、U(Ⅳ)、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弟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配置饱受争议,扩张自由刑幅度、改采限额罚金刑是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实证分析发现,污染环境罪的刑罚适用与理论预设存在背离。现阶段不宜扩张自由刑幅度,而应当降低"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大3-7年自由刑幅度的适用率。无限额罚金刑是立法需要,无需过度诟病,出台司法解释细化罚金数额标准、强化量刑说理制度同样能够限制罚金刑滥用。预防犯罪和修复环境的双重目的,决定了环境犯罪处罚中刑罚辅助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环境刑罚辅助措施补充自由刑和罚金刑的不足,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新思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任雅娟  李晓琼  杨琦佳  龙凤  葛察忠  高树婷  
日前国务院批转《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研究将部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消费税兼具筹集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职能,在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纳入其征收范围,不仅是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电池、包装材料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及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综合考虑以上三种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环境影响情况,建议将其作为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首先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伍红  
近年来,鄱阳湖水质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在各地纷纷展开。我们应未雨绸缪,顺应税制改革的总体布局,遵从公众的环保诉求,切断环保部门的寻租利益链,充分运用税收经济手段试点水污染环境税,以便矫正外部不经济、彰显环境正义,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惠凤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吴科峰  
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运用投放复合微生物、微生物合酶菌液、添加营养促生剂、水底界面曝气等不同方法对养殖池塘污染底泥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检测底泥及上覆水在不同生物修复技术作用下溶氧、氨氮、硝态氮、CODcr、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异养细菌数量和反硫化细菌数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据此评价不同修复技术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生物生态方法均对污染底泥产生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以VB997底泥营养促生剂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为理想,在为期60 d的实验中,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70.00%,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从12.00 kg/(kg.h)提高至45.60 kg/(kg.h),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少文  焦如珍  董玉红  刘彩霞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褚淑祎  陈小敏  潘国武  肖继波  
采用渔网、浮水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生物漂带构建软隔离区,结合人工增氧对浙江省温州市上庄河经雨水管排放污水进行原位处理。结果表明: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00.20~178.80,10.50~17.89,12.15~21.47和2.19~3.17 mg·L-1,处理后主体河段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平均为5.50,34.3和0.29 mg·L-1,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Ⅴ类水标准;氨氮和总氮平均为3.41和4.43 mg·L-1。软隔离区内氮的去除主要为植物吸收氨氮,氨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