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9)
2023(15557)
2022(13536)
2021(12625)
2020(10594)
2019(24340)
2018(24194)
2017(47072)
2016(25313)
2015(28685)
2014(28448)
2013(27963)
2012(25339)
2011(22756)
2010(22598)
2009(20458)
2008(19570)
2007(17009)
2006(14883)
2005(12498)
作者
(72392)
(60809)
(59843)
(57057)
(38175)
(29194)
(27197)
(24040)
(22927)
(21017)
(20671)
(20315)
(18889)
(18837)
(18450)
(18212)
(18150)
(17860)
(17287)
(17119)
(15040)
(14782)
(14691)
(14002)
(13648)
(13417)
(13366)
(13215)
(12140)
(11991)
学科
(101384)
经济(101275)
(75092)
管理(68703)
(53717)
企业(53717)
(49065)
方法(46954)
数学(41297)
数学方法(40695)
农业(32604)
业经(25723)
中国(24676)
(24248)
(22559)
地方(20263)
(18221)
(17025)
贸易(17016)
(16546)
技术(16419)
环境(16291)
理论(15927)
(15158)
财务(15087)
财务管理(15054)
(15040)
(14591)
企业财务(14280)
(13941)
机构
学院(354588)
大学(351813)
管理(143670)
(138710)
经济(135712)
理学(125939)
理学院(124614)
管理学(122238)
管理学院(121631)
研究(116062)
中国(87146)
科学(75396)
(74330)
(73834)
业大(60465)
(60124)
(57745)
农业(57268)
中心(54714)
研究所(53274)
(50447)
财经(49295)
(46866)
师范(46411)
北京(45540)
(45257)
(42276)
(40885)
经济学(40151)
经济管理(39261)
基金
项目(255112)
科学(201086)
基金(185770)
研究(185123)
(162757)
国家(161400)
科学基金(139005)
社会(115509)
社会科(109107)
社会科学(109075)
(100085)
基金项目(99787)
自然(92283)
自然科(90089)
自然科学(90070)
自然科学基金(88417)
(83987)
教育(83946)
编号(76755)
资助(75439)
成果(59813)
重点(57169)
(55965)
(54682)
(52802)
课题(51187)
科研(49306)
创新(49294)
教育部(47340)
国家社会(47331)
期刊
(147894)
经济(147894)
研究(96387)
(73301)
中国(63768)
学报(58467)
科学(54663)
农业(50071)
管理(47161)
大学(44924)
(43670)
学学(42757)
教育(35860)
技术(30853)
业经(30181)
(28697)
金融(28697)
(23927)
财经(22259)
经济研究(21306)
问题(20597)
资源(18970)
(18888)
(18452)
科技(17860)
图书(17044)
技术经济(16736)
理论(16422)
业大(16301)
现代(15483)
共检索到497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士军  张银银  马志雄  
科学评价农户受到征地外部冲击时生计能力的变化是帮助失地农户改善生计的前提,本研究提出一套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失地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并利用因子分析及因子综合得分方法,能够解决失地农户生计资本指标选取和权重设置的难题,从水平和结构两维度较好地评价征地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总体上征地后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小于征地前的水平,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则显著大于征地前的水平;征地在直接降低每个农户自然资本的同时,并不必然增加每个农户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仍有一定比例农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发生下降;征地对农户的社会资本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在考察期内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格格  葛颜祥  李颖  张化楠  
[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0 2增至补偿后的0.322 5,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自然、社会、金融、人力、物质、信息、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016、0.459、0.258、0.384、0.450、0.50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素妍  陈嘉烨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江西5省754个样本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的probit回归模型和养殖利润方程,从农户方面分析了当期的养殖利润,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期的养殖利润对生计策略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养殖户采取应对策略具有滞后性;物质资本中的通用型资产,金融资本中的消费类资产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负,通用型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养殖户的转移成本较小;消费类资产越多,农户可用于应对的风险的资金越少,因此这两者都会减少养殖户对生计策略的选择。而物质资本中与气象风险相关的专用型资本、金融资本中的储蓄类资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正;专用型资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张超正  索烨  文高辉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双重差分值提高了0.056;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且平原地区实施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高于山地地区。研究结论:应以完善权属调整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模式,为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静  朱琳  
[目的]宅基地流转是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推动高效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生计资产量化入手,探讨不同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进程。[方法]通过农户生计量化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整体宅基地的流转意愿较高,达到69.84%,但资产缺乏型农户的流转意愿非常低,仅有37.93%;(2)非农迁移意愿、宅基地功能和家庭生计资产总值对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年龄、专业技能、住房的满意度、宅基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非农就业状况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出现差异。[结论]该文提出建立贫困农户的技能培训机制,制定多样化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整体福利水平不下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维  孟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户生计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户群体内部的分层。基于农户生计方式,利用可持续农村生计分析方法,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农户。以湘南莲花村为个案,考量中国农户的异质性融资需求,构建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握农户内部不同层次的个性金融需求,不利于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促进不同农户生计方式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冬燕  陈玉萍  周晶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雪  袁承程  刘黎明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婷  何勋  
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依托农户内在源动力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长效发展,最大可能为农户带来受益,改善农户自身生计状态,并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条件。乡村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要鼓励农村社区参与、促进农民增收,在发展中制定合理机制、保证当地农户充分参与,最终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框架下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需要引导乡村内生发展路径,持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树立正确营销理念,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发挥农村集体资产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睿  王文略  余劲  
精神贫困是当前外部性扶贫模式难以解决的内生性困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六盘山区等6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942户农户调研数据,重点考察了贫困成因的精神与经济二元属性,并将内生动力量化后纳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内生动力及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内生动力的培育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增收效应约为1.916%。(2)在不同分位数下的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差异明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特征,而金融资本则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3)对于贫困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对于高收入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金融资本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黎洁  李亚莉  邰秀军  李聪  
本文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陕西省周至县退耕山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在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对1074个样本农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农业户,兼业户的生计资本禀赋更好,生计活动更加多样化,抗风险能力更强,贫困程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小,因而可以通过鼓励农户兼业经营来综合解决当地的农村贫困与环境保护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云彦  赵锋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设性工具。本文借助于这一研究框架,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生计资本的社会融合程度低。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库区农户必须借助移民开发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为生计模式向可持续转化创造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志雄  王娟  丁士军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江西九江和湖北襄阳被征地农户访谈数据,对被征地农户补偿款使用决策行为进行定量研究,深入剖析被征地农户的补偿款使用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征地补偿款用途显著受到家庭生计资本以及补偿款数额的影响;被征地农户对补偿款既不会任意挥霍也不会全部留作养老,而是根据生计资本状况、补偿款数额和资金需求做出理性安排;"土地换货币"的效果依赖于补偿款的用途和数额的相互配合。在坚持"土地换货币"的前提下,建议促进征地后土地的自愿流转、引入"整村推进"的征地模式、提高货币补偿比例、引导被征地农户将补偿款用于生产性用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婷  蒲春玲  陶崇鑫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家近年来对新疆实行对口援建的政策,对新疆南部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4066、0.2065、0.2113、0.2369和0.4967,农户五项生计资本构成极不平衡,生计策略受到影响和制约,生计脆弱性突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锋  
能力是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行动效果,反映了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能力问题既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策略问题,更是一种动力机制。能力是家庭及个体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可持续生计与生计能力经常互为条件,推动家庭及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从整合观、生计资本观和管理观三个层面进行家庭生计动态能力的分析。居民可持续生计动态能力的形成是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生计创新能力的复合集。生计动态能力更注重了家庭发展的策略运用和策略"顺势应变"型的提升。对贫困人口来说,生计动态能力更能完整描绘出其窘迫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