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7)
2023(2678)
2022(2383)
2021(2434)
2020(2286)
2019(4093)
2018(4234)
2017(7432)
2016(4458)
2015(5176)
2014(5077)
2013(4797)
2012(4767)
2011(4417)
2010(4528)
2009(4364)
2008(4517)
2007(4326)
2006(3867)
2005(3519)
作者
(16337)
(13862)
(13797)
(13036)
(8887)
(6990)
(6206)
(5495)
(5349)
(5097)
(4687)
(4666)
(4593)
(4520)
(4468)
(4448)
(4220)
(4155)
(4048)
(4010)
(3636)
(3580)
(3543)
(3363)
(3155)
(3120)
(3061)
(3041)
(3018)
(2967)
学科
(14391)
经济(14368)
管理(13559)
(12112)
(9449)
企业(9449)
(7154)
方法(6078)
(5192)
数学(4737)
数学方法(4575)
(4488)
中国(4295)
农业(3714)
(3552)
环境(3481)
及其(3418)
理论(3264)
业经(3137)
(3074)
(2927)
贸易(2923)
(2843)
(2831)
(2645)
地方(2634)
(2618)
技术(2581)
(2483)
银行(2452)
机构
大学(69967)
学院(68323)
研究(26116)
管理(21520)
(21242)
经济(20606)
科学(20424)
(20004)
中国(18854)
理学(18660)
理学院(18308)
管理学(17613)
管理学院(17521)
农业(16193)
(15660)
(15456)
业大(14905)
研究所(14214)
中心(11802)
(11156)
农业大学(10748)
(10378)
(10378)
技术(9748)
(9635)
北京(9353)
(9008)
(8958)
(8856)
(8740)
基金
项目(46257)
科学(34869)
基金(33381)
(31237)
国家(30965)
研究(27537)
科学基金(25384)
自然(19095)
(18936)
自然科(18692)
自然科学(18676)
自然科学基金(18315)
基金项目(17527)
社会(16110)
(15914)
社会科(15064)
社会科学(15060)
资助(14252)
教育(13074)
重点(10799)
计划(10772)
编号(10252)
科技(10208)
(9312)
科研(9284)
(9264)
(9223)
成果(8982)
创新(8734)
(8334)
期刊
(26372)
经济(26372)
学报(20686)
(19362)
研究(17268)
中国(16936)
科学(15615)
大学(14689)
学学(14132)
农业(13058)
管理(9082)
(8388)
教育(7623)
业大(6962)
(6264)
农业大学(6184)
(5798)
技术(5273)
(4857)
金融(4857)
科技(4267)
财经(4228)
业经(3915)
自然(3797)
(3705)
经济研究(3683)
图书(3653)
中国农业(3627)
自然科(3514)
自然科学(3514)
共检索到105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宣宪  陈艳  王三英  
实验用鲫平均体重 10 0 g ,采用免疫物质被动转移试验 ,探讨体液免疫在鲫感染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无论免疫物质是来自异源还是自源 ,是由相关的嗜水气单胞菌 (A .hydrophia)诱导产生还是由攻毒的温和气单胞菌直接刺激 ,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还发现 ,再次攻毒时 ,在所有抗体组的鲫存活率为 10 0 %时 ,全血被动转移组的死亡率高达 5 5 .6 % ;免疫前后免疫复合物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抗体在保护鲫免受温和气单胞菌的致死性感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海宾  
选择对巴西彩龟强毒力的温和气单胞菌菌株(AB98043),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分别对巴西彩龟进行注射和浸泡试验。经过对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受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保护力达到82%以上,其中浸泡组各项指标略低于注射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彦波  任真真  张岩  傅玲琳  
为了筛选能提高水产动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抗病性的益生菌,并研究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将5种乳酸菌与斑马鱼ZF-4细胞共培养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NFκB、TNF-α和IL-10的表达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后的细胞凋亡率来筛选对ZF-4细胞保护性最显著的乳酸菌,将其添加至模式生物斑马鱼饲料中饲喂28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并检测斑马鱼肠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斑马鱼被攻毒后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5种乳酸菌分别与细胞共培养后,芽孢乳酸菌09.712能明显提高ZF-4细胞NFκB、TNF-α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佩芳  蔡完其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贺路  曾令兵  杨先乐  
以绵羊红细胞为载体,建立了检测银鲫血清抗体的间接血球凝集试验。用该方法研究了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组在免疫7天后可以测到血凝抗体,21天达到高峰值4096,然后开始下降,35天时抗体滴度降为16。加弗氏不完全佐剂疫苗免疫组亦在7天时可以测到血凝抗体,21天达到1024,35天时为2048,抗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鱼体免疫后的保护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免疫组分别在7天左右和14天左右开始产生保护力。免疫保护力在鱼体免疫初期随着抗体滴度的增加而加强,随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较强的水平,并不随抗体滴度的下降而减弱。浸泡免疫试验的结果亦表明,银鲫可以通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周瑞  陈霞  卢伶俐  叶嵘  李文华  王从丹  
通过注射攻毒的方式研究了15、20、25、30、35℃水温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力。试验组每尾鱼(体重47.6 g±15.5 g)腹腔注射6×106cfu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PBS。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水温35℃时发病最快,试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状,死亡率高达100%;其次是30℃组和25℃组,死亡率均为76.67%;15℃组死亡率仅3.33%。此结果与天然条件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吻合,为该病的预报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每组20尾。对照组注射PBS,浸泡组以1.0×107cfu/mL的菌液浸泡1 h,注射组注射1.0×108cfu/mL的菌液。各组鳗鲡均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肝素钠抗凝,分别取全血、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法)测定美洲鳗鲡全血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免疫水平。结果表明,浸泡组细菌感染后30 h的红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细菌注射组,而细菌注射组的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浸泡组和对照组,3组鳗鲡的全血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与30 h相比,处理后6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殷海成  杨东辉  贾峰  黄进  张勇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β-葡聚糖在饲料中添加或注射或制成β-葡聚糖-嗜水气单胞菌油乳剂灭活疫苗(β-AH)对黄河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 haematopterus]免疫应答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的抵抗能力。选择体质量为(32.33±0.21)g的健康黄河鲤1 800尾,随机分为12组(Ⅰ–Ⅻ),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添加0(Ⅰ、Ⅶ–Ⅻ组)和150、300、450、600和750 mg/kg的β-葡聚糖的基础日粮(Ⅱ–Ⅵ组)、注射每千克体质量150 mg、450 mg、750 mgβ-葡聚糖(Ⅶ–Ⅸ组)和注射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槿年  余为一  祖国掌  
1996-2000年从不同来源的病鳖和病鲤体内共分离到四株产生棕色色素的细菌,经细菌常规鉴定法和编码鉴定法确定为温和气单胞菌。进一步对细菌的产生色素特性、毒力因子和致病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四株细菌均能产生水溶性棕色色素,但在有氧培养条件下细菌产生色素的速度随培养基种类不同而不同,依次为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琼脂半固体高层管。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细菌不能产生色素。(2)四株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及胞外蛋白酶二种毒力因子,毒素溶血价为1:16或1:32。以四株细菌肉汤培养液对小白鼠及本种动物均有致死性,为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冠军  刘天强  刘衍鹏  饶朝龙  肖丹  
根据NCBI公布的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选取一对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PCR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对患病的鱼组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的131 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20μ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0 cfu/20μL。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温和气单胞菌常规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温和气单胞菌的诊断和样品的检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梁思成  汪开毓  何利军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时云朵  任燕  张德锋  付小哲  林强  李宁求  石存斌  吴淑勤  
为研究山莨菪碱作为佐剂在细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中的作用,将山莨菪碱和嗜水气单胞菌全菌灭活疫苗联合浸泡免疫异育银鲫,首次浸泡免疫7 d后加强免疫1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2、4、7、11、14和21天脾脏中Ig 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mRNA表达量,并在第21天进行同源菌株活菌攻击实验。结果显示,山莨菪碱组第4天Ig M和IL-1β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8.3和332.7;而无佐剂疫苗组第11天Ig M和IL-1β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和791.8。山莨菪碱组的补体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无佐剂组和对照组,且表达持续时间长。活菌攻击实验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秋胜  陈昌福  
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菌苗免疫接种异育银鲫 ,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 ,溶菌酶活性 ,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杀菌活性并通过鱼体攻毒试验 ,探讨了异育银鲫对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8d后 ,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和溶菌酶活性均值分别为 1∶18.89和 15 6 .36U/ml,相应的对照组则为 1∶0 .83和 138.6 8U/ml;受免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分别为 6 3.38%和 6 .0 2 ,而对照组的分别为 47.95 %和 5 .0 8;免疫组和对照组白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利国  邴旭文  张晓君  阎斌伦  杨家新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