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0)
- 2023(6582)
- 2022(5614)
- 2021(5113)
- 2020(4409)
- 2019(9796)
- 2018(9448)
- 2017(18898)
- 2016(10251)
- 2015(11441)
- 2014(11353)
- 2013(10961)
- 2012(10064)
- 2011(8892)
- 2010(9054)
- 2009(8880)
- 2008(9248)
- 2007(8459)
- 2006(7607)
- 2005(7237)
- 学科
- 管理(46112)
- 业(41772)
- 济(40373)
- 经济(40279)
- 企(39109)
- 企业(39109)
- 财(21600)
- 方法(17870)
- 务(16374)
- 财务(16358)
- 财务管理(16332)
- 企业财务(15773)
- 数学(15187)
- 数学方法(15105)
- 制(14956)
- 体(10949)
- 业经(10267)
- 体制(9600)
- 农(9226)
- 中国(9002)
- 划(7794)
- 融(7763)
- 金融(7761)
- 银(7403)
- 银行(7396)
- 行(6967)
- 技术(6495)
- 环境(6474)
- 法(6232)
- 策(5925)
- 机构
- 大学(150814)
- 学院(148613)
- 济(64052)
- 经济(62816)
- 管理(60933)
- 理学(52377)
- 理学院(51961)
- 管理学(51420)
- 管理学院(51137)
- 研究(44763)
- 财(37332)
- 中国(36582)
- 京(30011)
- 财经(28751)
- 经(25986)
- 江(22111)
- 科学(21952)
- 财经大学(21505)
- 所(21096)
- 中心(20432)
- 经济学(19726)
- 北京(18826)
- 商学(18359)
- 商学院(18222)
- 研究所(18084)
- 经济学院(17684)
- 州(17186)
- 农(17026)
- 业大(16900)
- 院(16423)
- 基金
- 项目(92702)
- 科学(75105)
- 基金(70777)
- 研究(70178)
- 家(59528)
- 国家(59044)
- 科学基金(52605)
- 社会(47941)
- 社会科(45482)
- 社会科学(45471)
- 基金项目(37213)
- 省(33963)
- 自然(32842)
- 教育(32652)
- 自然科(32086)
- 自然科学(32080)
- 自然科学基金(31548)
- 划(28562)
- 资助(28453)
- 编号(27548)
- 制(24954)
- 成果(23635)
- 部(22446)
- 教育部(20363)
- 重点(20317)
- 国家社会(20128)
- 人文(19891)
- 创(19511)
- 性(19386)
- 课题(18603)
共检索到228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缪若冰
本文探讨了被动投资者消极参与公司治理问题及法律规制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未区分主动投资者与被动投资者,统一适用信义义务、信息披露等规定来予以约束,难以有效调动被动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随着被动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如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必将持续弱化市场纪律的作用。建议考虑通过限制被动投资者投票权、对非常规事项进行穿透式表决等方式强化对被动投资者的激励与约束效果,促使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刚 林萍
本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最近,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涉及了国家之间的很多方面的差异,如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等,解释这些差异的一个基本因素就是投资者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描述了法律及其实施有效性在国家之间的差异,并讨论了这些差异的可能根源,进而总结了其带来的结果,以得到公司治理改革潜在的战略。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法律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霞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是通过公司组织机构分权制衡的职权设计来实现的 ,主要受《公司法》的规范。我国公司立法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上存在制度缺陷。因此 ,完善既有的立法例 ,创设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 ,扩充监事会的权力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强化董事义务 ,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法律规制 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百胜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市场、促进市场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以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证券市场有望在将来进入不可逆转的机构时代。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构投资的相对规模仍然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参与公司治理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份额、监督成本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并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建辉
随着证券市场的繁荣,机构投资者规模在不断扩大。机构股东的兴起与发展,完善了上市公司的权力制衡,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文中回顾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历史沿革,从理论上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依据,最后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动机,目的是为了关注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与中小股东发挥良性互动的作用,达到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又维护机构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愿望。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中小股东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露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并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投资策略、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当存在若干个持股比例相当的机构投资者时,则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
机构股东积极行动 决策 监督相对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华 张颜颜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调节市场、促进市场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引导着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的深刻改革。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股权大多集中于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所持股权较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其参与企业治理的动机和重视程度不强。如何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积极发挥他们的治理效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博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娴
机构投资者是全球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指将个人投资者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进行专业化管理的金融机构或者组织。到2016年底,全球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0万亿美元。目前,美国上市公司75%的股份由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英国和日本的比例也达到了60%,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全球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莉
机构投资者的产生是投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产物,也是金融信托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势单力薄的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具有规模优势、科学客观的决策体系、系统的交易方法以及严格的风控手段等特征,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投资风险,较为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可以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娴
机构投资者是全球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指将个人投资者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进行专业化管理的金融机构或者组织。到2016年底,全球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0万亿美元。目前,美国上市公司75%的股份由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英国和日本的比例也达到了60%,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全球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奇波 曹洪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造理论模型,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股权制衡之中,从而得到最优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过程中,如果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力比较强,监督成本比较低,则机构投资者应该拥有更多的股份;随着法制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最优持股应该增加;股权制衡结构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随着整体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先聪 刘星
首先分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然后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手段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的效应。对比分析国内外的文献,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吕昊 贾海东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总体积极性不高、制度不规范、披露不充分、手段有限、质量较低等问题,激励及引导规则的不足是导致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参考境外做法,引进具有软法性质的行为指引制度,构建具有约束力的促进型法制。相应规则的设计应以促进机构投资者有效行使股东权利为核心,着重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激励与引导,培育机构投资者自愿、自主和自觉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推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娴
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且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专业能力,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都非常注重发挥机构投资者在推动公司治理完善和公司治理原则实施中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管及实施机制比较,对行政和自律监管两类不同的监管制度及实施机制的历史演进和绩效进行了着重分析,并由此提出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管启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监管制度 实施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