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0)
- 2023(6530)
- 2022(5579)
- 2021(4934)
- 2020(3859)
- 2019(8778)
- 2018(8573)
- 2017(15700)
- 2016(8674)
- 2015(9454)
- 2014(9471)
- 2013(9375)
- 2012(9300)
- 2011(8580)
- 2010(8652)
- 2009(7919)
- 2008(7684)
- 2007(6945)
- 2006(6461)
- 2005(6132)
- 学科
- 济(42824)
- 经济(42786)
- 业(20314)
- 管理(18796)
- 地方(16569)
- 中国(15657)
- 企(14094)
- 企业(14094)
- 农(13075)
- 业经(10506)
- 方法(10463)
- 地方经济(9514)
- 学(9267)
- 发(9010)
- 农业(8929)
- 数学(8766)
- 数学方法(8692)
- 融(8669)
- 金融(8669)
- 银(8230)
- 银行(8212)
- 行(8126)
- 贸(7276)
- 贸易(7263)
- 环境(6938)
- 易(6935)
- 发展(6753)
- 展(6731)
- 制(6722)
- 技术(6399)
- 机构
- 学院(124022)
- 大学(120843)
- 研究(52417)
- 济(51307)
- 经济(50187)
- 管理(41038)
- 中国(40117)
- 理学(33763)
- 理学院(33268)
- 科学(33012)
- 管理学(32613)
- 管理学院(32384)
- 所(28431)
- 京(27913)
- 农(26688)
- 研究所(25771)
- 中心(22917)
- 财(22846)
- 江(20738)
- 农业(20718)
- 业大(19542)
- 院(18778)
- 北京(18520)
- 范(18434)
- 师范(18200)
- 省(17551)
- 财经(17028)
- 科学院(16916)
- 州(16672)
- 经(15380)
- 基金
- 项目(78805)
- 科学(61213)
- 研究(57008)
- 基金(54578)
- 家(49109)
- 国家(48657)
- 科学基金(39962)
- 社会(35050)
- 社会科(33180)
- 社会科学(33177)
- 省(32204)
- 基金项目(28286)
- 划(27593)
- 自然(25347)
- 教育(25123)
- 自然科(24725)
- 自然科学(24716)
- 发(24342)
- 自然科学基金(24255)
- 编号(23006)
- 资助(22156)
- 发展(19222)
- 重点(18965)
- 展(18883)
- 成果(18815)
- 课题(17652)
- 创(16653)
- 部(16340)
- 创新(15630)
- 计划(15317)
共检索到208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天杰
土壤水分是陆—气交互作用的重要边界条件,在全球水循环和能量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直接影响降水、径流、下渗与蒸散发等水文循环过程,并能反映洪涝和干旱的程度。随着第一颗采用被动微波干涉成像技术的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卫星的发射成功,L波段被动微波遥感技术逐渐成为大尺度土壤水分监测的主要手段,促进了"射频干扰的检测与抑制"、"植被光学厚度反演与植被影响校正"以及"土壤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等关键问题的研究。本文梳理了"基于微波植被指数的L波段多角度数据反演土壤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显峰 赵杰鹏 刘羽
利用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地表土壤水分有着较好的物理基础,可实现大范围土壤水分状况的遥感监测。本文基于被动微波传感器AMSR-E的X波段数据,将土壤水分值分解成基准值和日变化量两个部分,并分别建立反演模型,同时引入降雨修正因子来进一步提高土壤水分的估算精度;利用IDL语言实现了我们所研发的模型,并集成为新疆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系统模块之一;利用WatchDog2400与传统铝盒采样获取的新疆地面土壤水分数据,提取适合的模型经验参数,并对模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经改进的模型反演得到的新疆土壤水分结果比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土壤水分产品在精度上有显著提高:均方根误差由8.4%降低为4.25%;所研发的软件模块可为相关应用部门提供快速的大范围土壤水分监测产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小逊 张萍 徐精文 黄飞 宁黎
以川中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0年的AMSR-E数据和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优选输入因子筛选,构建了一个4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MSR-E数据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的模拟值(r=0.4968**)较单独的AMSR-E土壤水分产品(r=-0.0115**)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更高。反演结果验证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用其进行川中丘陵区的土壤水分反演是可行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承深 刘全明 王春娟 王福强
【目的】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神经网络构建土壤水分反演模型,估测土壤含水率,更加快速地精准监测土壤水分分布,为灌区土壤墒情监测与节水农业提供基础信息指导。【方法】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利用地面实测地表粗糙度与光谱数据,联合C波段微波雷达SAR四极化后向散射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MSR)、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选择水分特征波段,并构建经验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评价土壤墒情。【结果】将光谱反射率及其一阶与二阶导数、对数形式4种光谱数据与土壤水分做相关性分析,经数学变换的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发现光谱的一、二阶导数相关性更好,尤其是二阶导数变换的4个特征波段450~454 nm、1412~1416 nm、1421~1425 nm、2208~2212 nm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50、-0.49、0.55和-0.59;二阶导数变换的模型拟合度远高于一阶导数变换,MSR模拟土壤含水量的效果较好,其判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82和0.027,PCR次之,PLSR最差。在对比前述二阶倒数变换的PCR、MSR和PLSR三个土壤水分模型基础上,确定联合光谱特征波段中心反射率二阶导数与地表粗糙度、雷达后向散射特性的BP人工神经网络(BP ANN)模型是最佳预测模型,模型R~(2)为0.792,预测精度及稳定性都优于前述经验回归模型。【结论】采用地面光谱联合主动微波遥感能够精确快速地预测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盐渍化土壤水分,为微波遥感监测西北寒旱地区土壤墒情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多源遥感 协同反演 神经网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媛媛 李召良
被动微波遥感具有穿透云层(甚至雨区)获取地表辐射信息的能力,在处理云的问题上,明显优于可见光、红外遥感,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研究。由于微波信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被动微波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还不成熟。根据建模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从经验反演模型和物理反演模型两方面入手,系统回顾国内外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并加以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尺度转换、物理机理以及多数据源结合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地表温度 被动微波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鹏 刘海艳 周维博
基于MODIS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及ERA-interim数据,构建了乌鲁木齐地区T_sN_(dvi)特征空间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_(vdi),分析了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乌鲁木齐夏季T_(vdi)空间特征,指出了T_(vdi)与海拔高度之间密切联系,并通过不同深度ERA-interim体积含水量数据对T_(vdi)进行了验证评价。研究表明: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T_s和N_(dvi)空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夏季7至9月研究区TsNdvi特征空间干湿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静
微波遥感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区域尺度表层土壤水分的观测,但是与生态、水文和农业等领域更密切相关的是深层土壤水分,如何实现由表层土壤水分估算深层土壤水分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区域2 12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点的多层土壤水分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基于10 cm土壤水分,应用指数滤波法分别估算20、30、40和5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指数滤波法的估算精度逐渐下降,NSE(纳什效率系数)中值对应4个深度分别为0.76、0.54、0.39和0.28,R~2(决定系数)中值分别为0.86、0.73、0.64和0.59,RMSE(均方根误差)中值分别为0.023、0.027、0.028和0.028 m~3/m~3;2)由2 121个土壤水分站点率定得到的站点最佳T值(表征土壤水分从表层运移至深层的时间)的中值估算深层土壤水分具有可行性,尤其估算浅层(如20 cm)土壤水分时,估算结果与用最佳T值相比,93%的站点NSE差值<0.05,82%的站点RMSE差值<0.001;3)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的相关性越好,指数滤波法的估算精度越高。综上,指数滤波法在中国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中国区域T的中值,可以作为指数滤波法在中国区域应用的参考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孙保平 宋桂萍
采用谐波分析与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梯田土壤水分及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梯田土壤含水量平均比坡耕地高出15.7%;梯田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因而,梯田增墒保水、抗旱能力强.就梯田的切土部位和填土部位来说,切土部位的含水量平均高出填土部位的25.8%,梯田的切土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能聚集并保持更多的水分.
关键词:
梯田,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质,谐波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禄 戴洪文 杨培岭 曾德超
通过间歇供水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动态模拟,探讨了间歇供水的入渗机理,提出了描述波涌灌效果的指标──—后续供水入渗速度的折减系数。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各供水段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求解方法,为田面行水流动模拟时入渗过程的描述提供了参数依据。
关键词:
波涌灌溉 间歇供水 入渗模型 入渗模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佩敏 熊勤学
了解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对反演涝渍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ASAR GM数据特点提出了在没有地面观测数据地区农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反演方法,即运用MODIS NDVI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农田作物时序特征提取土地利用现状,并以此来校正ASAR G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中的混合像素;利用大面积降水后土壤表层湿度水平差异不大的特点,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获取水云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运用水云模型将植被和土壤对后向散射的贡献区分开;在获得一个地方长时间土壤后向散射系数空间分布集后,假设其土壤粗糙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表层湿度成正比,运用其时序特征计算出其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俐 王荻 王鹏新 黄健熙 朱德海
土壤水分作为地表水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陆地和大气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成为水文、气象、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其数据的极化特征、后向散射强度及相位特性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而成为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可用于土壤水分反演的SAR传感器进行总结;然后,分别对裸露地表和植被覆盖地表的微波散射模型进行介绍;在讨论影响土壤水分监测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并探讨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反演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最后总结土壤水分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瑞 王平 高永恒 马钢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邓恒芳 王克勤
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石榴Punica granatum叶片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的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典型的“双峰”型曲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表明土壤含水量为19.14%~13.23%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图4表1参1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韵珠 王凤仙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氮素 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强 孙向阳 张广才
论述了国内外在土壤水分入渗方程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SPAC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沙地水分研究所采用的主要观点由形态学观点转到了能态学观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得以广泛的发展。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SPAC 数值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