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1)
2023(6372)
2022(5302)
2021(4819)
2020(4191)
2019(9181)
2018(9288)
2017(17770)
2016(9843)
2015(10969)
2014(11037)
2013(11003)
2012(10282)
2011(9161)
2010(9385)
2009(8950)
2008(8830)
2007(8155)
2006(7336)
2005(6992)
作者
(27899)
(23369)
(23299)
(22424)
(15122)
(11200)
(10586)
(9065)
(8789)
(8563)
(8138)
(7974)
(7623)
(7621)
(7537)
(7341)
(6947)
(6890)
(6817)
(6704)
(5943)
(5672)
(5633)
(5473)
(5309)
(5303)
(5216)
(5173)
(4732)
(4591)
学科
(37355)
经济(37218)
管理(33090)
(29278)
(22993)
企业(22993)
(15982)
方法(13904)
(13459)
(12802)
数学(12175)
数学方法(12071)
中国(12062)
(10440)
(10291)
银行(10277)
(9857)
(9342)
金融(9340)
体制(9137)
业经(9009)
农业(8182)
(7624)
财务(7573)
财务管理(7537)
地方(7346)
(7268)
制度(7263)
企业财务(7165)
(6469)
机构
大学(139412)
学院(137733)
(58863)
经济(57531)
管理(51533)
研究(47423)
理学(43214)
理学院(42713)
管理学(41987)
管理学院(41719)
中国(39510)
(32565)
(30185)
科学(26428)
财经(24464)
(23554)
中心(23231)
(22871)
(22173)
(21975)
研究所(20623)
经济学(19222)
北京(19049)
业大(19019)
财经大学(18279)
(17763)
(17417)
经济学院(17212)
(16946)
农业(16905)
基金
项目(89211)
科学(70648)
研究(66182)
基金(65842)
(56540)
国家(56061)
科学基金(48518)
社会(44161)
社会科(41786)
社会科学(41778)
基金项目(34491)
(33398)
教育(30445)
自然(29958)
自然科(29256)
自然科学(29245)
自然科学基金(28739)
(28585)
资助(27035)
编号(26203)
(23179)
成果(22586)
(20832)
重点(19993)
课题(18782)
国家社会(18700)
教育部(18197)
(18104)
(18043)
(17813)
期刊
(70034)
经济(70034)
研究(44484)
中国(35839)
(26817)
(21317)
学报(20524)
管理(20510)
(19413)
金融(19413)
科学(19142)
大学(16629)
学学(15783)
农业(13669)
教育(13649)
财经(13077)
(11194)
技术(10930)
经济研究(10318)
业经(10287)
问题(9208)
理论(7609)
(6877)
(6827)
实践(6741)
(6741)
现代(6468)
(6401)
财会(6075)
世界(6071)
共检索到225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明洲  刘双印  张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飞  
2004年12月 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德斌  
主动监察是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对用人单位实施的主动执法检查。为确保主动监察不走过场、取得预期的监察效果,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认为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在实施主动监察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监察事项要"精"。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实施的主动监察属专项行动,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因此,在确定监察事项时,应紧紧抓住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可能影响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做到行业领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文彩  
深圳市宝安外贸公司始建于1982年,当时是个只有固定资产308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仅靠收取"三来一补"工缴费的小公司;直到1986年底,该公司仍是个单一经营、资不抵债、亏损500多万元的名不符实的外贸公司;1987年后,该公司从调整领导班子入手,围绕增强外贸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了探索性的经营机制改革,克服了盲目经营和吃大锅饭的弊端,使企业有了较大发展.到1991年底,该公司销售总额近3亿元,创利2100万元,上缴税利1050万元;出口创汇2735万美元,成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文华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用工形式的更加灵活多样,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一直呈上升趋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十分繁重。形势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保障监察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尚建华  王文珍  
2011年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届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可以说,这一刑事立法,是我国司法史上劳动关系引入刑罚手段之首创,为打击拖欠劳动者工资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贯彻实施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必然要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程序和刑事司法程序之间进行有效衔接。但是,在调整社会秩序手段长期行政化的我国,行政制度与刑事制度之间还存在界限模糊、衔接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合理衔接。2012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和劳动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具有建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改革课题组  黄昆  
劳动保障监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需要加强基层执法力量的重点行政执法领域之一,因此,对于劳动保障监察来说,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家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体制的现状、改革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改革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权威高效、责权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为目标,利用执法体制改革机遇,完善和创新执法体制,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子华  
当前,国家正加强顶层设计,发力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向综合审批和综合执法转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如何改革?2015年人社部、中央编办、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的意见》已有明确回答,但基层从实际出发,各地做法不一。2015年底,江苏省如皋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执法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对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改革课题组  黄昆  
劳动保障监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需要加强基层执法力量的重点行政执法领域之一,因此,对于劳动保障监察来说,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家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体制的现状、改革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改革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权威高效、责权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为目标,利用执法体制改革机遇,完善和创新执法体制,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建  张威  王文珍  
2006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首次启动了行政法规立法后评估研究工作,并确定了第一批评估项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其中惟一的一部劳动保障立法。由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劳动保障部法制司和劳动科学研究所三方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完成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现予刊登,供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杜溪源  
随着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和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全面展开,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日趋繁重。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暂行规定》(市政府93号令)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劳动保障监察创新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梓伊  郎润泽  赵英萍  徐拓  郝晨阳  
本文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案件进行研究,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分别归类为投诉主体、用工主体、案件来源、案件情况、处理情况等五种类型,再进一步针对每个类型进行细致分类。同时,在结合数据和年限的关系后,总结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呈现的特点为:案件的频发性、投诉主体的趋向性转变、所涉用人单位的多样性、受理方式的简易化、处理情况的单一性,并对案件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以上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趋势预测,并提出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