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9)
- 2023(9745)
- 2022(8547)
- 2021(8074)
- 2020(7190)
- 2019(16194)
- 2018(16157)
- 2017(31002)
- 2016(17227)
- 2015(19660)
- 2014(19662)
- 2013(19600)
- 2012(18519)
- 2011(16529)
- 2010(17126)
- 2009(16208)
- 2008(16795)
- 2007(15599)
- 2006(13595)
- 2005(12516)
- 学科
- 济(68619)
- 经济(68543)
- 业(52602)
- 管理(51886)
- 企(42211)
- 企业(42211)
- 方法(32017)
- 数学(27916)
- 数学方法(27526)
- 中国(20759)
- 财(20225)
- 农(19294)
- 制(16823)
- 银(15325)
- 银行(15296)
- 技术(15255)
- 业经(14565)
- 学(14531)
- 行(14488)
- 贸(14315)
- 贸易(14308)
- 易(13913)
- 融(13721)
- 金融(13719)
- 地方(13047)
- 务(12467)
- 财务(12439)
- 财务管理(12399)
- 农业(12337)
- 理论(12045)
- 机构
- 大学(250107)
- 学院(248184)
- 济(101867)
- 经济(99569)
- 管理(93813)
- 研究(82230)
- 理学(78371)
- 理学院(77489)
- 管理学(76101)
- 管理学院(75609)
- 中国(68729)
- 京(53181)
- 财(51790)
- 科学(49546)
- 所(42859)
- 农(41415)
- 江(39960)
- 财经(39847)
- 中心(39598)
- 研究所(38141)
- 经(35801)
- 业大(35163)
- 北京(34511)
- 农业(32391)
- 州(32161)
- 范(31638)
- 经济学(31541)
- 师范(31322)
- 财经大学(29276)
- 院(29071)
- 基金
- 项目(153164)
- 科学(118757)
- 研究(113695)
- 基金(108780)
- 家(93944)
- 国家(93112)
- 科学基金(78837)
- 社会(70498)
- 社会科(66595)
- 社会科学(66577)
- 省(60386)
- 基金项目(56827)
- 教育(52650)
- 划(50590)
- 自然(49965)
- 自然科(48812)
- 自然科学(48795)
- 自然科学基金(47907)
- 编号(47093)
- 资助(45658)
- 成果(40094)
- 重点(34310)
- 部(34183)
- 创(33671)
- 课题(32944)
- 发(32320)
- 创新(31736)
- 性(29425)
- 科研(29418)
- 教育部(29282)
共检索到388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于涛
各国保险法通常规定,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在合同成立或复效后的一段时间内自杀,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但该规定涉及三个争议点,即:被保险人死亡原因的举证责任分配;死亡原因的举证责任标准;自杀如是在精神疾病的控制下,保险人是否应该赔付。美国的处理方法是:人寿保险由保险人承担自杀的举证责任,意外伤害保险先由受益人证明被保险人死于意外,再由保险人承担证明自杀的举证责任。但死亡原因的证明标准各州不同,以适用优势证据原则为主,兼有适用排除合理疑问原则。当自杀是在精神疾病的控制下所为时,绝大多数州都依据现行的保单条款允许保险人拒赔,只有少数州在确认该精神疾病已使死者丧失辨别能力时要求保险人赔付。我国...
关键词:
被保险人 自杀 举证责任 精神疾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新《保险法》在制度设计及规制完善上,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保护的立法精神贯穿始终,成为本次《保险法》修订的最大亮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樊启荣 程芳
文章针对我国《保险法》第65条有关"投保人、受益人"故意致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人免除给付保险金之责的规定,对其妥当性提出质疑;主张受益人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时保险人不得免责;投保人为第三人利益投保后杀害受益人时,保险人亦不得免责;仅当投保人为自己利益投保后杀害被保险人的,保险人得以免责;并探讨了保险人不可免责情形之下保险金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
投保人 受益人 被保险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力毅
保险事故如已经发生,基于最大诚信原则之贯彻、道德危险之防免、社会财富最大化之追求等政策考量,《保险法》第57条确立了被保险人的减损义务。现行法存在的明显漏洞在于,如被保险人违背减损义务,从条文文义而言似乎不用承担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但这显然不符合该条的规范目的。为填补该漏洞,主要存在两种解释论方案,其一为个别类推《民法典》合同编当一方违约时,守约方违背减损义务的法律后果,其二为总体类推《保险法》当保险事故已经发生,被保险人违反不真正义务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基于构成要件之考量,尤其是保险给付不同于损害赔偿,加之特别法类推优于一般法类推、总体类推优于个别类推理念之贯彻,不真正义务体系下总体类推方法之适用更为妥适。未来应以《保险法》修订为契机,借鉴上述解释论上的合理结论将这一漏洞彻底予以填补。司法实践虽然已经意识到法律漏洞的存在,认可被保险人违反减损义务时保险人免责的可能性,但基本没有回归可能的类推适用方法之运用并予以详细的说理,解释论共同体之构建仍需努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建亭
被保险人被宣告死亡是人身保险业务中一种特殊情形。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实务中的认识较为模糊,有些公司的保险条款中还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本文认为,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而被宣告死亡,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因其他原因宣告死亡,保险公司则应免责。保险条款中应将意外事故发生日作为被保险人的死亡时间。如被保险人生还,原合同效力及已给付保险金的处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
宣告死亡 保险责任 死亡时间 合同效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伍坚
当保险标的的损害系由第三人引起时,各国保险法大多规定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即可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此即保险代位权制度。通说认为,保险代位权制度的目的有二:一是贯彻财产保险中的损失补偿原则,防止不当得利。在保险事故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兴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人身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在实务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失踪、包括走失、拐卖、劫持等,如安顺地区某幼儿园欧阳小朋友失踪近一年,经多方寻找仍无音讯,其在校已参加学生平安保险,保险金额为2000元。对于这种情况,因目前不能断定被保险人的生死,故在保险金的给付问题上引起了纠纷。对一年期的保险业务,合同期满后,保险公司对是否给付保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天柱
通过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被保险人获得保险保障这一特殊的合同利益。保险保障这种利益具有特殊的内涵形态及实现过程,具有保障确定有效、保障范围充分、保障期限扩展三个方面的特殊规定性和相应规则要求。应根据保险交易特点与保险合同本质,通过设置特定权义规则与责任机制,来确保被保险人保险保障的有效获得与维持。
关键词:
被保险人 保险保障 有效 充分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天柱
通过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被保险人获得保险保障这一特殊的合同利益。保险保障这种利益具有特殊的内涵形态及实现过程,具有保障确定有效、保障范围充分、保障期限扩展三个方面的特殊规定性和相应规则要求。应根据保险交易特点与保险合同本质,通过设置特定权义规则与责任机制,来确保被保险人保险保障的有效获得与维持。
关键词:
被保险人 保险保障 有效 充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姚琴
新《保险法》关于理赔程序和时限的法律规制,体现了公平理赔、尽速理赔的价值目标,对解决理赔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与保险理赔实践不够契合、法律责任设置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分析新《保险法》理赔程序与时限的相关规定入手,将其与保险理赔实践进行对比,并研究违反程序与时限的法律后果,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增强法律的执行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理赔程序 时限 法律规制 《保险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利 许崇苗
对于既有责任免除情形又有保险事故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发生造成被保险人身故或高残,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保险责任,是保险理赔的难点,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没有对近因原则作出规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无所适从。本文从一起具体的交通事故案例入手,在界定近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法上因果关系与近因原则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近因原则的归责机制及具体适用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立法的具体建议,旨在指导保险和司法实践活动。
关键词:
保险合同 近因原则 法律适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勇生
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历来是保险业纠纷的重中之重。在保险理赔纠纷中,尤以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从而拒绝保险赔偿为多,新《保险法》出台以后,从保护投保人权益角度出发,对于保险人合同解除权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加大了投保人的权益保护,但现实中投保人的逆选择有所增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本文通过对新《保险法》中关于保险人保险合同解除权限制进行分析论述,对寿险公司的经营提出了相应法律建议。
关键词:
保险法 保险合同 解除权 不可抗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关键词:
交强险 受害第三人 赔偿请求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