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2)
2023(2466)
2022(2268)
2021(2152)
2020(1823)
2019(4306)
2018(4279)
2017(7147)
2016(4610)
2015(5488)
2014(5395)
2013(4955)
2012(4871)
2011(4546)
2010(4725)
2009(4154)
2008(4188)
2007(3763)
2006(3509)
2005(3407)
作者
(13240)
(11187)
(10968)
(10667)
(6969)
(5410)
(5154)
(4344)
(4320)
(4296)
(3885)
(3789)
(3709)
(3618)
(3583)
(3473)
(3373)
(3311)
(3272)
(3168)
(2891)
(2752)
(2690)
(2654)
(2602)
(2530)
(2444)
(2410)
(2392)
(2249)
学科
(14679)
经济(14652)
管理(8672)
(6964)
中国(6197)
教育(6180)
地方(5963)
(5088)
企业(5088)
(4533)
(4432)
方法(4397)
教学(4046)
理论(3903)
数学(3640)
数学方法(3524)
业经(3098)
地方经济(3060)
农业(3029)
(2999)
(2850)
政治(2579)
(2550)
思想(2539)
研究(2492)
思想政治(2413)
政治教育(2413)
治教(2413)
德育(2408)
工作(2149)
机构
大学(63923)
学院(57398)
研究(25283)
(19262)
经济(18689)
(18583)
管理(17436)
中国(17196)
科学(16487)
理学(14109)
理学院(13776)
(13726)
管理学(13272)
管理学院(13158)
北京(12842)
(12659)
研究所(12436)
(11519)
师范(11426)
(10797)
中心(10359)
教育(10120)
业大(10060)
农业(9732)
(9439)
师范大学(9424)
(9179)
(7936)
(7903)
技术(7006)
基金
项目(36946)
研究(28052)
科学(27911)
基金(24180)
(21453)
国家(21203)
科学基金(17190)
社会(16040)
社会科(15006)
社会科学(15001)
教育(14524)
(14432)
(13776)
基金项目(12700)
编号(11668)
成果(11418)
自然(10893)
自然科(10607)
自然科学(10602)
自然科学基金(10375)
资助(9906)
课题(9879)
大学(9204)
重点(8897)
(8195)
(8110)
(8009)
(7841)
计划(7212)
规划(7134)
期刊
研究(25115)
(25071)
经济(25071)
中国(19943)
教育(19870)
学报(12664)
(11431)
大学(10184)
科学(10107)
学学(7826)
(7476)
农业(7367)
管理(7305)
图书(6351)
书馆(5116)
图书馆(5116)
技术(4931)
(4929)
金融(4929)
高等(4568)
(4482)
高等教育(3909)
财经(3715)
职业(3663)
问题(3605)
经济研究(3515)
业经(3463)
(3406)
(3342)
(3260)
共检索到10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玲  
1902年京师大学堂制定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是清末第一个大学图书馆章程,但内容却始终不详。偶然查阅《大公报》时,意外地找到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同时还发现了1903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新定章程》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增订阅书借书章程》,这些章程的重新发现给京师大学堂和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姚伯岳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原址上开办,同时设立藏书楼,位置在原公主寝殿。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大学堂停办,藏书楼藏书也毁于一旦。1902年重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迁到原公主府后罩楼,不久后改称图书馆。历任藏书楼提调和图书馆经理官竭心尽力,各项规章制度日臻完善,为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创建初始即有藏书楼的设置。现有文献证明,其第一座藏书楼的准确位置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中路的公主寝殿。可惜该建筑在1979年被拆毁,原中路建筑中只有一座经过后来改建的公主府正殿保留至今。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人员在古籍未编书的编目工作中,新近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印的《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表明在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已有两任提调,第一任提调是李昭炜,第二任提调是骆成骧,其藏书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册;虽然这些藏书在庚子事变中遭到严重摧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幸存人间,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这些文献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1898年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史料记载,支持了沈弘教授的研究结论,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年从目前认定的1902年上溯到了1898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姚伯岳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洪萍  
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项。在张百熙的领导下,大学堂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由于中国一向是教育服从行政领导,所以,虽然大学堂是在存旧的基础上开新,但是手握实权而思想守旧的枢府权臣,为了维护固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基础,通过政治权力对大学堂进行严密监督和制约,以致张百熙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大学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裴子卫  
吴汝纶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1902年被管学大臣张百熙力荐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参与重建京师大学堂。吴汝纶秉持"兼苞新旧、会通中西"的教育理念,力图将中、西学教育共同纳入新式教育制度框架内,但他提出的办学设想却未获采纳。为寻求可行的办学策略、制定合理的学堂章程以成功重建大学堂,吴汝纶以六十高龄赴日本考察学务,他探寻到实现学校中、西学教育并举的途径,增强了建设新式学校的信心。他还积极为大学堂收集资料、广置设备、引荐师资,并提出了诸多新的办学设想与建议。虽最终未能赴任履职,但其理念与行动为京师大学堂的重建和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作出了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络兆平  
徐时栋是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他生活在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年代,两遭兵火,所著多有散佚,所藏图籍亦一再被毁。然而他毫不气馁,藏书失而复聚,从烟屿楼到城西草堂和水北阁,其经历在我国藏书楼史上是罕见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玲  
1907年,京师大学堂对刚刚毕业离校的师范馆第一届毕业生借而未还的图书进行千里追缴,确保一本也不能少。实际上,第一届毕业生作为国家指派的第一批新式教员,面临无书报可看,无参考可借,筚路蓝缕之时,不得不暂时依仗母校丰富的馆藏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以期顺利完成义务服务,有所作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纪晓平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仲眉  汤以玲  
清末民初,吴兴崛起了闻名海内的四大藏书楼,其中张均衡的“六宜阁”、蒋汝藻的“密韵楼”、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均在南浔,本文以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探究了其崛起的原因。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一琼  
古越藏书楼在中国的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有其显明的特色。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古越藏书楼的特色进行了论述和评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